林陽自傳琴絃上的年輪番外篇 第220章 良辰吉時,共赴餘生
-
婚禮前一天的傍晚,大港的夕陽把林陽和曉雯的五樓新家染成暖金色。陽台落地窗敞開著,米白色窗簾被風拂得輕輕晃,剛組裝好的淺木色衣櫃上,貼了個巴掌大的紅“喜”字——是林陽前幾天踩著凳子貼的,邊角特意對齊了衣櫃紋路,像他當年在長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係寫課程論文時一樣細緻。客廳茶幾上,喜糖盒擺成心形,每盒繫著粉繩,都是林陽挑的大港本地老字號“甜鑫齋”的糖,他從小吃到大,連二伯都愛這口。
林陽蹲在茶幾旁給二伯打電話,二伯三天前就從津南來大港了,住在林陽家隔壁單元的表姐家,特意提前來幫忙籌備婚禮。“二伯,蛋糕訂好了,就您愛吃的老大港食品廠老式奶油,明天讓小馬送紫金石飯店前台,您早上直接去飯店就行,不用繞路。”林陽的聲音帶著大港人特有的溫和,手指無意識蹭過茶幾底下的不鏽鋼保溫壺——這是去年媽媽膽囊結石住院時用的,壺身的磕碰印是在醫院病房撞的,現在摸著還能想起當時的慌亂。
掛了電話,林陽起身走到書架前,抽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封麵上印著“長春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係”的燙金字樣,裡麵夾著兩張卡片:一張是大學畢業證影印件,另一張是大港外貿庫的工作證——那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乾了三年的工作,現在雖然不在那兒了,卻總捨不得扔。他翻到2012年的一頁,寫著“今天外貿庫發工資,給爸媽買了大港的脆棗,他們說甜”,想起剛畢業時的日子,忍不住歎了口氣:當年從長春回大港,滿心以為能找個穩定工作,結果先去外貿庫做文員,天天對著枯燥的單據,後來經過外貿庫風波,他又四處麵試碰壁,直到半年後才通過自己的老班長進了現在的行政辦公室,這份安穩來得不容易。
“陽哥!在家不?”樓道裡傳來熟悉的大嗓門,帶著點遼寧口音,不用看就知道是小馬。接著是“咚咚”的腳步聲——小馬是林陽以前外貿庫的同事,遼寧人,當年在庫管組,兩人搭班值過無數個夜班,現在雖然不在一個單位,卻比親兄弟還親。
門一開,小馬攥著手機,額角沾著汗,手裡提了袋剛買的東北大蘋果:“陽哥,我剛從老街上的‘好運彩票站’過來,想著給你帶袋咱東北的蘋果,討個平安彩頭!”他說話時尾音往上揚,典型的遼寧腔,“對了陽哥,我剛纔在彩票站琢磨著買注‘快樂十分’,你幫我想幾個號唄?咱東北人就信這喜氣,你是文化人,選的號指定靈!”
林陽讓他進門,把蘋果放茶幾上,給小馬倒了杯溫水:“你坐,彆著急。號的話……我88年的,生日0512,拆成8、8、5、1、2;曉雯比我小兩歲,90年的,生日0923,拆成9、0、3、2;再加明天結婚的日子,拆成1、5、6、18——你自己組合,彆買太多,圖個樂嗬。”
小馬趕緊把數字記在手機備忘錄裡,手指在螢幕上飛快戳著,嘴裡還唸叨:“8、8、5、1、2、9、0、3、6、18……得嘞!就按陽哥說的來!”他抬頭時看見書架上的外貿庫工作證,眼睛一亮,“哎陽哥,你還留著這證呢!想當年咱在庫管組值夜班,你還幫我改過失錯單,不然我那月獎金就冇了!”
林陽笑著點頭:“那能忘嗎?當年你還從東北給我帶酸菜,說要給我做酸菜白肉,結果咱倆在宿舍用小電鍋煮,還被宿管大爺抓了。”兩人聊了會兒外貿庫的舊時光,小馬才風風火火地跑了:“陽哥我去買彩票了,中了請你吃東北鐵鍋燉!”
林陽收拾好書架,準備去樓下超市買明天要用的紙巾和濕巾。剛換好鞋,手機就響了,是小馬打來的,聲音激動得發顫,遼寧腔更明顯了:“陽哥!中了!真中了!8、8、5、1、2、9、0、3、6、18,全中!1080塊!彩票站王叔都說,咱這是沾了結婚的喜氣,東北人就認這實在運氣!”
林陽愣了一下,走到陽台往下看,正好看見小馬在小區花園裡跳著揮手,手裡舉著彩票:“陽哥!冇騙你!紅票子都兌出來了!”他笑著朝樓下喊:“知道了!明天好好幫忙點炮,喜酒管夠,讓你喝到大港的老黃酒!”掛了電話,他點開和曉雯的微信對話框,發了條語音:“小馬用咱倆的生日和婚期中了1080塊,說要請咱吃鐵鍋燉,你在靜海老家彆著急,明天車隊肯定準時到。”
冇過幾分鐘,曉雯發來視頻通話,鏡頭裡是她在靜海老家的房間:牆上貼著大紅“喜”字,媽媽在旁邊縫喜帕,曉雯手裡拿著一件繡著鴛鴦的紅肚兜,是靜海的老習俗。“我能不急嗎?”曉雯笑著說,鏡頭轉了轉,“你看我媽,從早上就忙,一會兒給我試婚紗,一會兒教我敬茶的規矩。對了,二伯在大港還習慣不?他愛吃的脆棗你買了冇?”
“放心,二伯挺好的,昨天還跟我表姐去大港公園遛彎了,”林陽把鏡頭對著茶幾上的喜糖,“脆棗買了,放廚房呢,明天喜宴上也擺一盤。你在靜海彆累著,早點休息,明天我在家等你。”兩人聊了會兒家常,直到曉雯媽媽催著她睡,才依依不捨掛了視頻。
當晚,林陽在新家慢慢整理東西。把給小輩兒和嘮忙的還有隨時打點的紅包放進紅手提袋,每個紅包上都寫著名字——這是他在行政辦公室養成的習慣,做會議記錄時總把參會人名字標清楚,怕出錯。他又從抽屜裡拿出一箇舊檔案夾,裡麵夾著當年找工作的簡曆和麪試通知:有大港某公司的拒絕信,有外貿庫的離職證明,還有現在單位的錄用通知書,看著這些,心裡滿是感慨:幸好冇放棄,才能在大港有份安穩工作,有個自己的家。
茶幾底下的保溫壺被他擦得鋥亮,他想起去年媽媽住院,小馬特意從遼寧老家寄來東北的人蔘,說給阿姨補身體,那時候兩人已經不在一個單位了,這份情他一直記著。陽台外的大港老街漸漸亮起燈,熟悉的蟬鳴聲傳來,林陽靠在陽台欄杆上,覺得踏實又幸福——明天,他就要在這條街上,接回要相伴一生的人。
結婚當天清晨,天剛矇矇亮,五樓新家就熱鬨起來。林陽媽媽早就起了,和提前來的姐姐們在客廳包喜糖——媽媽的手法很熟練,當年林陽在長春上大學,她就是這樣包著大港的花生糖,寄去東北的。“陽陽,把這些喜糖禮包拿下去給司機,客客氣氣地,一定讓他們準時到靜海,開穩當點兒,彆耽誤了去靜海接雯雯。”媽媽遞過布袋子,指尖沾著糖紙的金粉,林陽接過時,注意到媽媽的手比去年粗糙不少,這半年為了婚禮和新家,她連最愛去的大港廣場舞都少去了。
“媽,我拿下去,您歇會兒,跟姐姐們聊聊天,樓下有我,再說了老姨帶隊,冇事兒。”林陽提著布袋下樓,五樓的樓梯他走了快一年,每一級台階的紋路都熟悉。想起還冇畢業時在大港打工租的小單間,樓梯又陡又暗,現在有了自己的家,心裡滿是安穩。
樓下停車場裡,大姐的奔馳商務車已經到了,司機是大港本地的張叔,跟林陽家認識十幾年了。林陽遞過禮包:“張叔,辛苦您了,今天先去靜海接曉雯,路線我發您微信了,路上慢點開。對了,小馬一會兒去‘好運彩票站’旁邊取蛋糕,直接送紫金石飯店了,就不麻煩您去送了,到了靜海跟我說一聲。”張叔笑著接:“陽陽放心,忒細緻了,你張叔我辦事錯不了。”
林陽回到五樓,老姨帶著哥哥們和小侄子侄女已經到了。小侄子林宇浩攥著迷你禮花,紮進林陽懷裡:“小四叔!我要在樓下等嬸嬸!我要跟嬸嬸說,我在幼兒園得了小紅花!”林陽蹲下來摸他的頭:“好,跟小叔一起等,嬸嬸回來給你發大紅包。”
大姐走到陽台看車隊,跟林陽說:“錄像車是我的奔馳,前麵開道;後麵兩輛勞斯萊斯,是你姐夫托朋友調的;再後麵10輛奔馳,都是他公司的,司機齊了,現在出發去靜海,爭取8點前到雯雯家。”她瞥見書架上的外貿庫工作證,笑著說:“還記得你當年在外貿庫加班,我去給你送晚飯,你還跟我吐槽單據太多,現在好了,行政工作安穩,還有了新家。”
林陽點點頭,掏出手機給車隊司機發微信:“可以出發了,到靜海發定位,我跟曉雯說。”又給小馬發:“蛋糕取了嗎?記得送紫金石前台,彆送錯了。”小馬很快回覆,帶著遼寧腔的表情包:“陽哥放心!剛取完,老式奶油老香了,我們東北也愛吃這口!這就送飯店!”
他又給曉雯發微信:“車隊出發了,約一小時到靜海,你準備好,我在家等你。”曉雯很快回了張照片——她坐在靜海老家梳妝檯前,穿婚紗,頭紗垂肩,旁邊放著媽媽給的銀鐲子,配文:“等你,讓司機慢點開,路上注意安全。”
媽媽端來綠豆湯,遞他一碗:“喝點,墊墊肚子,一會兒去飯店還得忙。”林陽喝了一口,溫熱的湯滑進喉嚨,想起當年在外貿庫加班,媽媽也是這樣煮綠豆湯給他送過去,心裡暖暖的。
半小時後,司機發定位,已下津港高速,快到靜海城區。林陽給曉雯發:“車隊快到了,準備好,彆緊張。”曉雯回:“我不緊張,就是我表哥和弟弟他們準備了題逗司機,你彆讓司機生氣呀。”林陽笑著回:“冇事,熱鬨熱鬨挺好,咱大港人結婚就圖個樂嗬。”
二十分鐘後,曉雯發來視頻:車隊停在靜海老家門口,司機正跟表哥開玩笑,說“答對題才能接新娘”,曉雯站在門口揮手,視頻裡還有媽媽的笑聲。林陽看了一遍又一遍,手指在螢幕上輕輕碰了碰曉雯的笑臉,心裡滿是期待。
10點15分,司機來電:“林先生,快到飯店了,10點18分到,您可以去飯店等了。”林陽掛了電話,跟媽媽和姐姐們說:“走,去飯店,雯雯快到了。”
到飯店時10點17分,小馬已在門口,身邊堆著10箱禮花,手裡還拿著蛋糕訂單:“陽哥,蛋糕送前台了,王經理說一會兒給二伯送過去。”他拍了拍胸脯,遼寧腔響亮:“禮花都檢查好了,保證放得震天響,讓咱大港人都知道你結婚了!”
10點18分,車隊緩緩到飯店門口。林陽快步上前,看見曉雯坐在第二輛勞斯萊斯裡,朝他揮手。“點炮!”他大喊,小馬和張磊,趙野他們立刻點燃禮炮,“砰砰”聲震雲霄,彩煙和禮花衝上天空——紅的像牡丹,粉的像花瓣,金的像星星,飯店前煙火繚繞,路過的大港老街坊都停下來拍照:“這婚禮真熱鬨!是老林家的小子吧?真有出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