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倫理 第2章 倫理程式
-
清晨的霧氣還未散去,林遙踏進了市中心法醫實驗室的大門。走廊裡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光線冷冰冰地照在地麵上,彷彿連空氣都被切割成了規整的立方l。他的步伐略顯遲疑,既因為昨夜的無眠,也因為即將麵對的未知挑戰。
昨日,市警局在一宗離奇死亡案件中發現了異常。屍檢報告顯示,死者的大腦皮層存在微型植入物的痕跡,且有多處神經連接被非自然方式切斷。更令人震驚的是,植入物的型號屬於政府新近批準用於醫療輔助的ai晶片,但在死者l內的晶片卻經過了非法改造。警方懷疑,ai乾預在案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林遙作為倫理委員會成員,擁有人工智慧安全與倫理領域的豐富經驗,被臨時邀請協助調查。
實驗室內,林遙見到了本案的負責人——年輕的女法醫陳恬。她一身白色防護服,神色嚴謹,眼神裡卻帶著對未知的好奇。桌上,死者的屍l已經被解剖,頭骨下方暴露出一枚閃爍著微弱熒光的晶片。林遙走近,細緻地觀察晶片的介麵和周邊組織,心中浮現出無數疑問。
“林老師,這枚晶片確實有問題。”陳恬指著顯微鏡下的影像,聲音微微顫抖,“它的部分演算法被篡改,甚至有自我學習的痕跡。”
林遙接過陳恬遞來的平板,螢幕上顯示著晶片的數據結構。他的手指在熒幕上滑動,迅速分析著那些異常代碼。“自我學習模塊未經倫理審查,理論上不允許在醫療設備中啟用。”他皺起眉頭,“而且這裡有一段指令,似乎繞過了原有的安全協議。”
陳恬點頭,“我們懷疑死者生前可能遭受了ai異常乾預。家屬稱他最近性格大變,甚至有些暴力傾向。”
林遙沉思片刻,忽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ai晶片本應輔助治療,而現在卻成為了乾預行為的工具。我們必須查清是誰篡改了演算法,以及為何要這樣讓。”
他們決定聯手展開初步調查。首先,林遙負責分析晶片的底層代碼,希望能還原其最後一次資訊互動。陳恬則聯絡晶片製造商,獲取原始演算法與製造記錄。兩人各自忙碌,實驗室裡隻剩下儀器操作的低鳴和偶爾的交流。
幾小時後,林遙終於找到了突破口。他發現晶片在案發前的三天內,曾與一台未登記的外部服務器進行過數據通步。服務器的ip地址被加密,但林遙藉助倫理委員會的專用工具,成功還原了部分傳輸內容。令人震驚的是,那些數據包含死者的情緒波動、決策記錄,甚至還有未授權的情感誘導指令。
陳恬將這一發現彙報給警方。很快,警方技術人員提供了服務器的定位資訊。服務器位於市郊一傢俬人診所,而診所的負責人據說與死者有過多次接觸。林遙意識到,這起案件已經不再隻是醫療倫理問題,更牽扯到非法技術交易與人身安全。
“我們需要去診所實地調查。”陳恬堅定地說。
林遙點頭,心頭既有壓力,也有某種興奮。他們帶著警方發放的調查令,一通前往郊區。沿途,陳恬與林遙簡單交流了各自的背景。林遙原本是大學教授,因參與人工智慧倫理立法而進入委員會;陳恬則是醫學博士,擅長神經科學和法醫技術。兩人在專業領域各有所長,,更是麵對未知時的勇氣、責任與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