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靈根初綻,情定修仙路 > 第146章 戲台新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靈根初綻,情定修仙路 第146章 戲台新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縣尉將北魏藏寶圖移交兵部的訊息傳來時,小木正在修補老戲台的欄杆。

朱漆剝落的木頭露出裡麵的紋路,像極了“穆桂英靠”上磨損的絲線。她手裡攥著砂紙,一點點打磨著毛刺,忽然聽見台下傳來孩子們的笑鬨聲——是村裡的娃娃們,正拿著木棍當長槍,踩著板凳學戲台上的模樣“打鬥”。

“我是穆桂英!”梳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木棍,奶聲奶氣地喊,“看我轅門斬子!”

“我纔是!”虎頭虎腦的小男孩不服氣,挺著胸脯撞過去,兩人滾在草地上,笑聲驚飛了簷下的燕子。

小木停下手裡的活,看得入了神。李奶奶端著一碗涼茶走過來,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眼裡漾起暖意:“當年你外婆教戲時,台下也總圍著一群娃。”

“她們後來都成了戲班弟子嗎?”小木問。

“有的成了,有的嫁了人,有的去了遠方。”李奶奶歎了口氣,又笑了,“但不管走多遠,逢年過節總有人回來,在戲台底下站一站,聽兩句戲文。”

正說著,張叔扛著塊新木板過來,木板上刻著“婉雲班舊址”五個字,是他熬夜雕的。“戲台的柱子得換了,朽得厲害。”他把木板靠在台邊,“我托人從山裡找了根好鬆木,夠結實。”

小木摸著新木板上的紋路,忽然說:“張叔,咱們把戲台修得大一點吧,能容下更多人看戲。”

“哦?你想唱哪出?”張叔挑眉。

“不隻是唱戲。”小木指著那群嬉鬨的孩子,“還能教他們認字,教他們練功夫,教他們……什麼是該守的規矩。”

李奶奶眼睛一亮:“這主意好!當年婉雲班不光唱戲,也教附近的娃讀書。你外婆總說,戲台不光是唱戲的地方,更是教人明事理的地方。”

說乾就乾。村裡的漢子們扛來木料,婦女們端來茶水,連孩子們都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小鏟子清理戲台周圍的雜草。小木負責畫圖紙,她在原來的戲台基礎上加了個閣樓,既能放戲服道具,又能當書房;張叔帶著人加固台基,把朽壞的柱子換成新鬆木,敲打的聲音伴著孩子們的歌謠,在村裡響了整整一個月。

竣工那天,小木穿著自己縫製的戲服,站在煥然一新的戲台上。月白色的水袖,湖藍色的裙襬,是她照著“穆桂英靠”的樣式改的,少了幾分英氣,多了幾分靈動。

“今天唱什麼?”台下的村民笑著喊。

小木拿起話筒——是鎮上捐贈的擴音器,她清了清嗓子,冇有唱《穆桂英掛帥》,而是唱起了李奶奶教她的童謠:“月光光,照廳堂,娃娃睡,娘紡線……”

歌聲簡單質樸,卻像清泉流過每個人的心裡。孩子們跟著哼唱,老人們聽得眼眶發紅,那些藏在記憶深處的溫暖,忽然就被這歌聲勾了出來。

張叔抱著琵琶,輕輕撥弄琴絃,為她伴奏。夕陽落在他的白髮上,鍍上一層金邊,竟和當年戲班的老琴師有幾分重合。

唱到一半,小木忽然停下來,指著台下的孩子們:“誰想上來學?我教你們唱戲,教你們認字。”

孩子們一窩蜂地湧上台,小小的身影擠在一起,眼裡閃著光。小木笑著拉起最矮的那個小姑娘,教她抬手、轉身,水袖在夕陽裡劃出好看的弧線。

李奶奶坐在台下,看著這一幕,悄悄抹了抹眼角。她想起婉雲班的班主,那個亡國的北魏公主,臨終前還唸叨著“若有來生,想教娃娃們唱支安穩的歌”。如今,這願望竟在一個普通的村裡姑娘身上,慢慢長成了模樣。

戲台的閣樓裡,張叔整理出的戲班舊物漸漸多了起來:褪色的戲服,磨損的頭麵,還有那本記錄著戲班興衰的賬冊。小木在賬冊的最後一頁,寫下新的日期,旁邊畫了個小小的戲台,台上站著一群舉著木棍的娃娃。

夜裡,小木躺在閣樓的竹床上,聽著窗外的蟲鳴,忽然覺得,所謂傳奇,從來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像這戲台,它見過亡國公主的眼淚,見過江湖的刀光劍影,如今,它盛著孩子們的笑聲,盛著尋常日子的煙火氣,這或許,纔是最動人的結局。

她拿起針線,繼續縫製新的戲服,針腳細密,像在編織一個溫柔的夢。夢裡,有月光,有歌聲,有永不落幕的戲台。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