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83章 子瑜入蜀
長安的詔書與討逆檄文以快馬傳檄四方,與此同時,持節使者亦分赴各鎮諸侯,執行天子的外交戰略。
謁者仆射諸葛瑾,持旌節,攜詔書,在一隊精銳虎賁衛士的護送下,沿武關道南下,順利抵達了荊州治所——襄陽。
襄陽城北臨漢水,南倚峴山,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互為犄角,城高池深,易守難攻,乃天下屈指可數的雄城重鎮。
諸葛瑾乘舟渡河,登岸入城,一路所見,市井繁華,車馬轔轔,甲士巡邏井然有序,顯出一派亂世中難得的安定富庶景象。他心中暗忖:
“襄陽之地,水陸要衝,物阜民豐,真乃王霸之資!劉景升能據此而守成,實非僥幸。如此要地,若始終遊離於朝廷直接掌控之外,終非長久之計。他日若有機會,定要建言陛下,設法將荊襄之地牢牢握於手中。”
荊州牧劉表早已得報天使將至,雖對朝廷突然遣使略感意外,但表麵功夫做得十足。
他派遣麾下最為倚重的兩位重臣——蒯良與蔡瑁,親自出城相迎,禮數極為周到。
諸葛瑾在蒯、蔡二人的陪同下進入州牧府邸。大堂之上,劉錶冠帶整齊,端坐主位,其麾下文武要員分列兩側,氣氛莊重而不失戒備。
諸葛瑾穩步上前,麵向劉表,展開手中詔書,朗聲宣道:“天子詔曰:諮爾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侯劉表,漢室宗親,世受國恩,鎮守南土,保境安民,朕心甚慰!”
開場先是一番例行的褒獎與肯定,劉表及麾下眾臣聞言,麵色稍緩,紛紛躬身以示謙遜。
隨即,諸葛瑾話鋒一轉,語氣轉為嚴肅:“然,今有逆賊袁術,僭號稱尊,私匿國器,辱及天使,罪惡滔天,人神共憤!朕已明詔天下,褫奪其職,定為國賊,命四方共討之!”
聽到這裡,劉表神色一凜,堂下眾人也屏息凝神。
“荊州北接逆賊巢穴,地當要衝。特命荊州牧劉表,整飭軍備,籌措糧草,為王師前驅,會同車騎將軍劉備、兗州牧曹操等部,合力進剿,務必克竟全功,肅清淮南,奪回傳國玉璽!”
宣讀完討逆旨意,諸葛瑾稍作停頓,觀察劉表反應。
見劉表麵色凝重卻並未立刻反對,他接著宣讀另一項重要任命:“另,益州牧劉璋,闇弱無能,縱容張魯割據漢中,形同獨立,不修臣職,有負聖恩。卿當責令其遣使責問劉璋,整飭益州,必要時可興兵討逆,以清側畔!”
最後,諸葛瑾宣示了朝廷對劉表個人的安撫與承諾:“卿本宗室重臣,忠勤體國,朕深知之。待平定逆亂,克複漢中,朕必不吝封賞,使卿永鎮荊襄,福澤子孫,與國同休!”
詔書宣讀完畢,諸葛瑾將詔書合攏,恭敬地遞向劉表:“請劉荊州接旨。”
整個宣詔過程,諸葛瑾儀態從容,言辭清晰,不卑不亢。
劉表起身,整了整衣冠,上前兩步,躬身雙手接過詔書,沉聲道:
“臣,劉表,領旨謝恩!陛下聖明!袁術逆天,罪不容誅!臣世受漢恩,敢不效死?定當整軍經武,籌備糧秣,全力協助劉車騎、曹兗州,共討國賊,以靖國難!至於益州之事……”
他略一沉吟,“璋雖愚鈍,然亦漢室宗親,臣當謹遵聖意,先遣使責問,陳說利害,望其幡然悔悟。若其執迷不悟,臣再行奏請陛下,發兵討逆不遲。”
宣旨已畢,劉表在州牧府設宴款待天使諸葛瑾。
席間,賓主儘歡,表麵上一派和諧融洽。劉表言辭恭順,一再表示將謹遵朝廷號令,全力支援東征,並承諾儘快籌措糧草,調撥部分兵力聽候劉備排程。
對於責問劉璋之事,他也表示會慎重選派得力人手,隨天使一同入蜀。
然而,諸葛瑾心知肚明,這位當年單騎入宜城、迅速平定荊州內亂的“八俊”之一,絕非易與之輩。
其表態更多是出於對朝廷大義名分的尊重以及對當前局勢的審時度勢,不是毫無保留的忠誠。
尤其是朝廷密謀奪取漢中之事,眼下絕不能對劉表透露分毫,否則必生變故。因此,諸葛瑾也隻是虛與委蛇,將場麵應付得滴水不漏。
宴席之上,諸葛瑾憑借其溫和儒雅的氣質和朝廷使者的身份,與荊州眾臣廣泛交談,暗中仔細觀察各方反應。
他很快注意到,以蒯良、蒯越兄弟為代表的荊州本土士族尤其是南陽、南郡一帶的世家,譬如黃氏,龐氏等,對朝廷使者的到來表現出真誠的歡迎與熱切。
言談之間,他們對天子還於舊都、重振朝綱深感欣慰,多次詢問長安朝廷的現狀以及求賢若渴的具體政策。
諸葛瑾順勢提及陛下廣招賢才,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尤其看重如荊襄之地這般文風鼎盛之處的人才,之前在荊州避禍的士子最少也是一縣之長,並暗示丞相府、尚書台及各卿寺皆有大量空缺,亟待賢能填補。
蒯氏兄弟聞言,眼中明顯流露出嚮往之色。
對他們而言,若能進入中央朝廷為官,無疑比侷限在荊州一地更有前途,更能光大家族門楣。
因此,他們對諸葛瑾的態度愈發熱情親近,言語間也透露出希望加強與朝廷聯係的意願。
諸葛瑾心中瞭然,蒯家或可成為未來朝廷爭取荊州支援的一股重要力量。
然而,以蔡瑁、張允等為代表的軍事實權派,尤其與劉表有姻親關係的蔡氏家族,態度則顯得微妙而複雜。
蔡瑁在宴席上雖也依禮敬酒,但言辭謹慎,很少主動探詢朝廷事宜,更多是敷衍性的應酬。
諸葛瑾敏銳地察覺到,當提及朝廷將大力倚重劉表,並可能賦予其更大權力時,蔡瑁的眉宇間反而掠過一絲陰霾。
諸葛瑾稍加思忖,便明白了其中關竅。
蔡氏家族的利益與劉表個人的權位深度繫結,一榮俱榮。劉表若過於強大,或與中央朝廷走得太近,勢必會引入更多外部勢力,從而稀釋蔡氏在荊州的影響力。
他們更希望維持現狀,即劉表作為相對獨立的荊州牧,而蔡氏作為其最核心的依靠,掌控軍權,維持其在荊州說一不二的地位。
朝廷的介入,對他們而言,反而可能是一種威脅。
“看來這荊州,也並非鐵板一塊啊。”諸葛瑾心中暗歎,但表麵上依舊談笑風生,對蔡瑁等人的態度保持著一視同仁的客氣,絕不輕易表露傾向。
他最怕的就是劉表萬一有問題撒手,荊州可能會分裂兩派,到時候彆說朝廷,益州乃至江東甚至交州諸侯都要分一杯羹。
宴席終了,諸葛瑾以“需籌備入蜀事宜,並領略荊襄風物”為由,婉拒了過多的後續宴請,被恭敬地送至館驛休息。
此後數日,諸葛瑾並未急於立刻西行,而是真的以“熟悉情況、為入蜀做準備”為名,向劉表請求在襄陽附近稍作考察。劉表不好拒絕,便派了數名屬官陪同。
諸葛瑾一想就知道這是劉表的眼線,此人城府極深,無時無刻不在強化自己對荊州的掌控。
諸葛瑾藉此機會,或漫步城頭,觀察襄陽、樊城的城防佈局、漢水水文。
他記憶力超群,觀察入微,雖隻是走馬觀花,卻已將襄陽一帶的地理形勝、經濟概況、軍力虛實默默記於心中,並不斷印證和補充從蒯氏兄弟等人口中得到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