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3章 徐晃
幾乎是同時,帳外腳步聲雜亂響起,一眾公卿大臣聞訊,皆倉皇失措地湧入天子營帳,個個麵帶驚懼,帳內頓時擁擠不堪。
劉協目光如電,迅速掃過這群聞訊趕來的“朝廷棟梁”,心裡愈發不快。
這楊奉也不知道怎麼做的事,軍情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能傳的人儘皆知,隻能說明要麼他治軍散漫,要麼說明他故意的,鼓動群臣讓他動身。
真把乃公當少年糊弄了!
正當劉協思慮時,群臣已經湧入。隻見一位須發皆白、麵容清臒卻自帶威嚴的老臣越眾而出,雖步履匆忙,衣冠依舊端正,正是太尉趙溫。他身後跟著司空張喜,麵色灰敗,不住以袖拭汗。
另一位老者,司徒淳於嘉,被兩名侍從攙扶著,氣喘籲籲,顯然是一路急奔而來。
又見一名中年官員,麵容儒雅卻隱含銳氣,雖在慌亂之中仍保持著鎮定,乃是尚書令士孫瑞。他目光與劉協一觸,微微頷首,似在強自安定心神。
武將之中,楊定按劍而入,甲冑齊全,眉頭緊鎖,沉聲道:“陛下,賊兵勢大,當速決斷!”
一時間,天子營帳之內,文武齊聚,卻人人自危,嘈雜如同市集。
所有人的目光,或驚懼,或焦慮,或茫然,最終都投向了那穩坐榻上、麵色沉靜得近乎異常的少年天子。
劉邦冷眼看著眼前這群亂作一團的“臣子”,他緩緩自榻上起身,那單薄的少年身軀挺得筆直,目光掃過全場,竟讓那嘈雜之聲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
“慌什麼!”
劉協的聲音清亮,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瞬間壓過了帳內的嘈雜。
“公等皆是朝中大員,慌慌張張成何體統!若汝等禦前失儀,下麵軍士官員焉能不亂?”
他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幾位核心人物身上:“三公九卿尚書令等要員,諸位將軍留下。其餘人等,即刻回各自帳中,安撫部屬,整肅行裝,聽候號令!不得妄傳流言,動搖軍心!”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安靜了不少。一眾低階官員麵麵相覷,雖仍有懼色,卻不敢違逆,紛紛躬身退出。
留下的趙溫、士孫瑞等人,眼中都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與欣慰。這位少年天子,今日竟有如此決斷氣度。
待閒雜人等退去,劉協看向麵容沉靜的士孫瑞:“尚書令,傳朕口諭:即日起,凡妄傳軍情、擾亂人心者,無論官職,皆由司空楊彪督辦,廷杖二十,絕不姑息!”
侍立一旁的司空楊彪——一位麵容方正、須發花白的老臣——立刻躬身領命:“臣,遵旨!”
他聲音沉穩,自帶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這道命令讓一旁的楊奉、楊定等武將不由得側目,心中頗覺快意。平日這些文官沒少以禮儀規矩壓製他們,如今陛下倒是給他們出了口氣。
劉協不再贅言,目光轉向幾位軍頭:“賊兵已至,避無可避。朕不同虛言,隻問實數。楊奉、楊定爾等麾下,此刻能即刻披甲迎敵之銳卒,各有多少?報實數來!”
帳內氣氛驟然一緊。
楊奉與楊定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楊奉率先抱拳,麵露難色:“陛下,臣部雖尚有數千之眾,然連日護駕跋涉,人馬疲敝。且需分兵護衛百官公卿與宮中典籍、車駕,實難……”
楊定立刻介麵,語氣同樣誠懇:“安集將軍所言極是。陛下,非是臣等惜力,實是護衛鑾駕、保障聖躬與朝廷根本為重。若精銳儘出,萬一有失,臣等萬死莫贖啊!”
兩人所雲無非是士卒疲累、需分兵護衛等由,報出的可戰之兵竟都隻有寥寥數百或千餘人,與他們麾下應有的實力相去甚遠。
劉協冷眼看著他們表演,心中雪亮。
這些人哪裡是兵力不足,分明是各懷鬼胎,都想儲存實力,讓對方去前方拚命,自己好在後麵撿便宜,甚至隨時準備挾持自己跑路!
劉協心中暗罵:“一群蠢材!若非乃公此刻手無寸兵,無將可調,區區數千涼州追兵,何足道哉!當年項羽、英布之勇,朕尚不懼,何況李傕郭汜麾下這些烏合之眾?”
他強壓下心頭的怒火與憋屈,麵上卻不動聲色,反而順著這兩個軍頭的話頭,故作沉吟道:“諸位將軍所言亦有道理。將士疲敝,強令迎戰確非良策。既如此……便依原議,先守一波”
他隨即詢問了郭汜追兵的大致距離與日程。得知尚有數日緩衝,心下稍安。
然而,接下來劉協的一句話,卻讓帳內剛剛平複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傳朕旨意,所有非必要之典籍、禮器、儀仗,儘數棄於新豐!宮中宦官、侍女,除卻侍奉皇後、貴人及朕身邊必需之人外,其餘一概發放盤纏,就地遣散!”
“餘者以楊定、楊奉二位將軍為主,整軍備戰!以禦郭賊!”
“陛下!萬萬不可啊!”
此言一出,以司徒趙溫、司空張喜,紛紛跪倒在地。
趙溫須發皆顫,痛心疾首:“陛下!典籍禮器,乃國之重器,文明所係!宮中製度,乃皇家顏麵,豈可輕棄?若如此倉促舍棄,與流寇何異?徒令天下恥笑,有損漢室威嚴啊!”
“顏麵?威嚴?”劉協猛地從榻上站起來。
“命都要沒了!還要什麼臉麵!”
“李傕郭汜的刀砍過來的時候,會跟你們講禮儀嗎?會因為你們帶著竹簡多就饒你們一命嗎?!”
“到時候兩位將軍防守之時,還得分兵照顧這些死物、仆從,豈不掣肘?”
“是這些死物重要,還是朕的性命重要?還是這隨行上下幾千人的活路重要?!”
這番毫不留情的痛斥,如同鞭子抽在眾臣臉上,讓他們麵色慘白,啞口無言。
就在氣氛僵持之際,一直沉默的司空楊彪緩緩起身,他麵容沉靜,拱手道:“陛下息怒,諸位公卿亦是為國體考量。老臣有一折中之策:可否將重要典籍、禮器,暫且封存於新豐縣衙之內,留少量可靠吏員看守。”
“待日後局勢稍定,再派人迎回。如此,既不至完全舍棄,亦可大大減輕軍備防禦負擔。至於遣散宮人……或可酌情辦理,願去者發放盤纏,願留者精簡隨行。”
楊彪此言,既保全了朝廷最基本的體麵,又實質性地執行了劉協的意圖。
這位老謀深算的三公似乎從劉協的語氣裡讀出了一絲彆的意味來。
放棄輜重,輕裝簡從……陛下這是要——
劉協深深看了楊彪一眼,心道此人倒是老成持重,懂得變通,看他的眼神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所以對他高看了一眼。
他順勢壓下火氣:“便依楊司空所言去辦!此事由楊司空即刻督辦,不得有誤!其餘人等,各歸本位,一個時辰後,拔營東進!”
“臣,遵旨!”楊彪躬身領命。
眾臣這才如蒙大赦,紛紛退下安排,帳內瞬間空曠下來。
群臣領命而去,帳內霎時清靜。劉協卻忽然開口叫住了正欲轉身的楊奉。
“楊將軍留步。”
楊奉一愣,回身拱手:“陛下還有何吩咐?”
劉協站起身,活動了一下略顯單薄的肩膀,語氣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味道:“朕欲親往各營壘巡視一番,看看將士們的情況。將軍可願陪同?”
楊奉心中訝異萬分。這位小皇帝以往深居簡出,軍政大事全憑他們這些軍頭上報,何曾有過親自巡營、關心士卒的舉動?今日先是夢中呼喊高祖舊將,後又雷厲風行要輕裝簡從,如今又要巡營……著實古怪。
但皇帝巡營,於情於理皆是恩典和重視,他不好拒絕,隻得躬身道:“臣,遵旨。陛下請。”
劉協在楊奉及一眾親衛的簇擁下,走入連綿的營盤。一路上,所見所聞,讓劉協的眉頭越皺越緊。
所謂的“護駕大軍”,與他記憶中那支軍紀嚴明、令行禁止的漢軍精銳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彆。
士卒們或坐或臥,散漫無序,甲冑兵器隨意棄置一旁,見到天子儀仗經過,也隻是懶洋洋地抬頭張望,並無多少敬畏之色。各營之間號令不一,甚至為爭搶糧秣時有口角爭執發生,將官嗬斥之聲不絕於耳。
一群烏合之眾!劉協心中暗罵。
這等兵卒,莫說與項羽精銳爭鋒,便是當年沛縣拉起來的子弟兵,也比他們強上十倍!交給韓信,怕也得操練上月餘才堪一戰。指望他們擊退李傕追兵?無異於癡人說夢!
他麵色沉靜,心中卻已涼了半截,對楊奉、楊定等人的“難處”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並非全是推諉,實是手下確無多少可用之兵。
正當他意興闌珊,準備返回時,目光卻被前方一處營盤吸引。
與其他營地的混亂截然不同,這處營盤雖也忙碌,卻井井有條。
軍士們正按部就班地拆卸營帳、收拾輜重,動作迅捷卻不見慌亂。兵器甲冑擺放整齊,斥候遊騎有序派出。
一名身材魁梧、麵容威猛的壯年將領按劍立於中央,目光如電,聲音沉渾地指揮著一切,令行禁止,頗有一股沉穩乾練的氣度。
劉協的腳步頓時停住,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他抬手指向那員將領,問身旁的楊奉:“楊將軍,此乃何人部下?觀其治軍,倒有幾分章法。”
楊奉順著望去,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回道:“啟稟陛下,此乃臣麾下騎都尉,徐晃。確是軍中難得的穩妥之人。”
徐晃!
劉協心中猛地一醒。是了,夢中那驚鴻一瞥的未來裡,似乎有此人之名,乃是日後曹操麾下以治軍嚴謹、忠勇可靠著稱的名將!
更彆說似乎他還正麵擊敗了他的好子孫劉備的大將關羽,是個有才乾的人。
他不動聲色,心中卻已飛快盤算起來。麵上露出讚許之色,微微頷首:“臨危不亂,排程有方,確是良將之材。”
他順勢轉頭,對楊奉看似隨意地吩咐道:“今夜紮營後,便讓此將率其所部,宿衛於朕禦營左近。朕觀其沉穩,可當此任。”
楊奉聞言,非但不疑,反而心中暗喜。皇帝點名要他麾下將領宿衛,這無疑是對他楊奉一係勢力的看重和信任!
他連忙抱拳,聲音都洪亮了幾分:“陛下聖明!臣遵旨!必令徐晃精心護衛,確保陛下萬全!”
巡營結束,劉協返回禦帳。楊奉則立刻興衝衝地找到徐晃,將天子欽點他宿衛禦營的“殊榮”吩咐下去,再三叮囑必要儘心儘力,不得有失。
徐晃得令,雖麵色沉靜如常,隻是躬身領命,但眼底深處,卻掠過一絲微不可查的波瀾。天子竟會親自點名一個中級軍官宿衛,這確是前所未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