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 第42章 遣使韓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42章 遣使韓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十一月末,寒風凜冽,劉協率領近四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

依照賈詡等人的建議,大軍采取了“圍三缺一”之勢,將東、西、南三門圍得水泄不通,唯獨留下了北門。旌旗蔽日,矛戟如林,肅殺之氣彌漫在古老的帝都之外。

劉協立馬於霸陵之上,遠眺著那座巍峨雄壯的城池。

夕陽的餘暉為巨大的城磚鍍上一層暗金色的光暈,雉堞連綿,箭樓高聳,護城河雖已部分淤塞,卻仍能想象其昔日的險要。

這與他記憶深處那座由蕭何督建、相對更注重宮室佈局與象征意義的長安城,已然有了不小的變化。

曆經王莽之亂、赤眉焚毀,以及董卓、李傕等輩的占據和加固,如今的長安,軍事防禦功能被提升到了極致。

“四萬人……”劉協心中默唸。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少,但麵對如此堅城,以及困守其中、必然做困獸之鬥的李傕殘部,仍顯得有些單薄。

強攻,必然傷亡慘重,甚至可能傷及護駕軍的元氣。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長安,是個棘手的難題。

他的目光從城牆收回,落在了腳下的高丘。隨侍的劉艾適時低聲稟告:“陛下,此乃霸陵,孝文皇帝陵寢所在。”

“文帝……劉恒的墓?”劉協下意識地脫口而出,隨即愣住。

在他的記憶裡,漢文帝劉恒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印象不算很深,可在劉協的記憶中,這位文帝是那個在呂後亂政後由周勃、陳平等人迎立,開創了“文景之治”的賢君。

為了印證自己兩世的記憶,他轉向劉艾,故作隨意地問道:“朕問你,孝文皇帝在位時,政績如何?”

劉艾雖有些詫異陛下為何突然問起前朝舊事,但仍恭敬回答:

“回陛下,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三載,躬行節儉,廢除肉刑,與民休息,政清人和,府庫充盈。我大漢自高皇帝開國以來,除高皇帝外,若論治國安邦、百姓稱頌,孝文皇帝當為諸先帝之首。”

“哦?”劉協目光微動,追問道,“連光武皇帝那般,再造大漢、中興社稷的功業,也比不上文帝麼?”

劉艾沉吟片刻,似乎在權衡措辭,最終還是肯定地道:

“陛下明鑒,光武皇帝撥亂反正,重續漢祚,武功赫赫,自是偉業。然若單論天下承平之時,百姓安居樂業之象,史家公論,士林口碑,確以孝文之世為最。民間至今猶稱‘文景之治’,感念孝文皇帝仁德。”

劉協聞言,默然良久。寒風掠過陵墓上的枯草,發出嗚咽之聲。他心中豁然開朗,又帶著一絲複雜的明悟。

“是啊……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他低聲自語,彷彿是說給自己聽,“誰讓他們能吃飽飯,過上安生日子,誰就是好皇帝。武功霸業,固然顯赫,但歸根結底,天下蒼生的福祉,纔是根本。”

他想起了記憶中,關中秦人對項羽的切齒痛恨,對他的簞食壺漿;想起了自己從微末起兵,深知鄉間黎庶的艱辛與期盼。

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他再度望向那座巨大的象征著權力與榮耀的長安城,眼神變得愈發堅定和清明。

“李傕據城而守,看似強大,實則已是無根之木,失道寡助。朕此番回來,不僅要奪回這座城池,更要讓這三輔之地的百姓,重新看到希望。”

他勒轉馬頭,對劉艾及隨行眾臣道:

“傳令下去,大軍紮營,嚴密監視各門動向。多派哨探,查清城內虛實、糧草儲備。另,以朕的名義,起草安民告示,射入城中,曉諭軍民:朕乃正統,此番回鑾,隻誅首惡李傕及其朋黨,餘者不論。“

“開城歸順者,賞;負隅頑抗者,城破之日,嚴懲不貸!更要明言,待平定叛亂,朕當效仿文景先帝,與民更始,休養生息!”

“諾!”劉艾等人躬身領命。

劉協回到中軍大帳,尚未坐定,司空楊彪便匆匆入內稟報,神色間帶著一絲凝重與急切。

“陛下,剛接到鐘繇大夫從扶風傳來的密報。”楊彪將一封帛書呈上。

“鐘大夫已抵達馬騰軍中。馬壽成已率其部東進至扶風郡,距長安僅百餘裡,兵鋒直指京兆。然其態度頗為曖昧,駐軍不前,似在觀望。鐘大夫正竭力與之周旋,陳說利害,然馬騰並未明確表態是否願出兵助我。”

劉協展開帛書,快速瀏覽,眉頭微蹙。

鐘繇在信中詳細描述了馬騰軍容甚盛,卻逡巡不進的狀況,並分析馬騰意在待價而沽,既想趁機分一杯羹,又恐為我軍前驅,損耗實力,更擔心日後被朝廷鉗製。

“此外,韓遂大軍也已進抵新平郡漆縣,與馬騰軍成掎角之勢,距長安亦不過兩百裡。此二人皆擁兵自重,若其聯手乾預,或趁陛下與李傕激戰之時襲我軍側背,則局勢危矣!”

“現今之計,恐隻能暫緩攻城,靜待鐘大夫與馬騰交涉結果,觀其動向再做決斷。”

劉協將帛書放下,沉吟片刻:“靜觀其變?隻怕李傕不會給我等太多時間從容佈置。馬騰態度不明,韓遂那邊,難道就任其遊離於外,坐山觀虎鬥?”

他抬起頭,看向楊彪:“韓文約此人,與馬壽成並非鐵板一塊,彼此猜忌甚深。馬騰猶豫,韓遂未必沒有彆樣心思。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

“可遣一能言善辯之士,持朕詔書,前往漆縣麵見韓遂,曉以利害,許以厚賞,縱不能使其即刻出兵助我,至少也要穩住他,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甚至使其與馬騰互相牽製!”

楊彪聞言,深以為然:“陛下聖明!分化瓦解,確是上策。隻是出使韓遂,風險不小。韓遂老奸巨猾,反複無常,非等閒可以說動。使者人選,需慎之又慎。”

此時,帳內隨駕的文武官員已有不少,聞聽此事,皆凝神靜聽。

新任侍中楊修站在文官佇列中,年輕的臉龐上躍躍欲試,他覺得這正是展現才華、在陛下麵前露臉的大好機會。

他深吸一口氣,正欲邁步出列請纓,眼角餘光卻瞥見父親楊彪投來一道極其嚴厲警告的眼神。

楊修心中一凜,想起父親之前的再三告誡,隻得將已到嘴邊的話硬生生嚥了回去,悄悄向後縮了半步,低下了頭。

就在這短暫的寂靜中,一人朗聲出列,拱手道:“陛下!臣願往!”

眾人視之,乃是議郎左靈。此人素以口才便捷、膽略過人著稱,昔日曾在李傕、郭汜麾下週旋,保全過一些公卿,也算見過風浪。

劉協目光落在左靈身上,審視片刻,問道:“左議郎,韓遂地處險遠,其人狡詐,此去凶險異常,卿可有把握?”

左靈神色坦然,慨然道:“陛下!為國效力,臣萬死不辭!韓遂雖狡,然其心必虛。李傕敗亡在即,關中局勢明朗,韓遂豈能不知?其所慮者,無非是戰後朝廷如何待他。”

“陛下若能許其高官厚祿,保其富貴,並言明隻誅首惡李傕,不究既往,臣料韓遂必不敢公然與陛下為敵,至少可使其暫持中立,為我所用!臣雖不才,願憑三寸不爛之舌,為陛下說之!”

“好!”劉協見其信心十足,且分析在理,當即拍板,“左卿忠勇可嘉!朕便命你為謁者,持節,即刻準備,前往漆縣宣慰韓遂!賜你錦帛百匹,黃金百斤,作為賞賜之用。”

“臣領旨!必不辱命!”左靈重重叩首,神情肅穆。

劉協又對起於諸將吩咐道:“攻城器械的打造不可懈怠!雲梯、衝車、投石機,需加緊趕製!縱使暫時圍而不攻,也要讓城內的李傕日夜聽見我營中斧鑿之聲,看見我軍戰備之勤!不能讓他有絲毫喘息之機!”

“末將明白!”諸將躬身應道。

左靈領命而去,帳內眾人各懷心思。楊修看著左靈遠去的背影,心中雖有不甘,卻也隻能暗歎一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