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 第79章 討伐袁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劉邦穿三國?朕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79章 討伐袁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數日後,長安,未央宮前殿。

大朝會如期舉行,殿內鐘磬齊鳴,百官肅立。經過數月的整頓,朝廷威儀已初步恢複,雖不及鼎盛時期,卻也莊嚴肅穆,井然有序。

劉協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掃過殿下濟濟一堂的文武臣工,最終定格在立於前方的一位身形頎長、耳垂豐厚的中年男子身上。

此人雖衣著玄色官服,卻氣度沉靜雍容,眉宇間自帶一股仁厚堅毅之氣,正是他期盼已久的劉備劉玄德。

看著這位在另一段時空軌跡中曾艱難續漢、卻最終壯誌未酬的梟雄子孫,如今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麵前,劉協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難言的情緒。

他忍不住多打量了幾眼,方纔緩緩開口,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階下所立,可是原徐州牧劉備劉玄德?”

劉備聞聲,立刻整肅衣冠,趨步出列,來到禦階之下,依禮深深叩拜,聲音帶著一絲激動與恭敬:“臣,劉備,叩見陛下!吾皇萬歲!”

這是他第一次麵見當今天子。

抬頭望去,隻見禦座上的少年天子雖年紀尚輕,與自己那位新結識的年輕士子諸葛亮相仿,但麵容沉穩,目光銳利深邃,氣度雍容,已有君臨天下的威儀。

劉備心中頓時生出“此真乃中興明主”的念頭,效忠之心愈堅。

劉協微微抬手:“皇叔平身。”

“謝陛下!”劉備再拜,方纔起身垂手恭立。

劉協目光轉向丞相楊彪,看似隨意地問道:“楊公,前日抵達的荊州士人及劉卿麾下將士,可都安頓妥當了?”

楊彪手持玉笏出列,躬身回奏:“啟稟陛下,荊州北上士人如荀攸、徐庶、王粲、杜畿等,已暫安置於蘭台驛館,由光祿勳牽頭,會同尚書台、司徒府對其才學德行進行考課,不日便將量才授職,報請陛下欽定。”

“其麾下關羽、張飛、趙雲等將領及其部曲,已暫駐於左將軍楊奉營中,一應糧草輜重,皆由太尉府撥付,並無疏漏。”

劉協滿意地點點頭:“如此甚好。”他這才將目光重新投向劉備,溫言道:“卿一路辛苦。徐州之事,朕已儘知。故徐州牧陶恭祖臨終之際,慮及州事無人主持,曹兵壓境,民心惶惶,故特表奏皇叔,以州事相托。”

“此乃非常之時的權宜之計,然皇叔臨危受命,撫恤百姓,力抗強敵,保全徐州,功在社稷。朕追念陶恭祖保境安民之功,亦嘉許卿忠勇仁德之誌,今日便正式追允陶謙所請,承認皇叔領徐州牧之職。”

這番話,既肯定了劉備接管徐州的合法性,也明確了這是特殊時期的臨時安排。

劉備聞言,心中感激,再次躬身:“臣,謝陛下天恩!”

劉協話鋒一轉,語氣更為鄭重:“然,卿之功,遠不止於此。自黃巾亂起,卿便興義兵,討逆賊,扶王室;後董卓篡逆,諸侯紛爭,卿亦始終心懷漢室,輾轉儘力。此番更應詔入朝,赤心可鑒。朕豈能不加褒獎,以示天下?”

他環視群臣,朗聲道:“宗正一職,掌皇室親屬,辨其昭穆,序其九族,乃九卿之重職,向由德高望重的宗室長者擔任。今原宗正劉焉,背棄朝廷,割據益州,其職久曠。”

“朕觀卿,乃帝室之胄,中山靖王之後,更兼仁德布於四海,忠義聞於天下,正合執掌宗正府,整頓宗籍,表率宗親,以正朝綱!卿可願擔此重任?”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宗正位列九卿,地位尊崇,掌管所有劉氏宗親事務,非一般宗室可擔任。

陛下將此職授予出身寒微、剛剛入朝的劉備,無疑是將他抬到了宗室領袖的高度,恩寵至極!

劉備更是又驚又喜,連忙拜倒在地:“陛下!臣才疏德薄,出身微末,豈敢當此重任?!懇請陛下……”

劉協笑著打斷他:“卿過謙了。朕意已決,不必推辭。”

劉備深知這是天子的莫大信任與榮耀,更是將他真正納入朝廷核心的象征,不再推辭,重重叩首:

“臣劉備,領旨謝恩!必恪儘職守,整頓宗室,以報陛下信重之恩!”

“好!”劉協撫掌一笑,似乎忽然想起什麼,轉向宗正府都司空令劉曄,問道:“劉卿,依宗正府譜牒所載,皇叔乃中山靖王之後,與朕論及輩分,當如何啊?”

劉曄與身旁的侍中劉艾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早已想好了說法。

劉曄出列,躬身答道:“回陛下,依宗譜世係推算,劉皇叔乃景帝陛下玄孫,論輩分,確長於陛下,當為陛下之叔輩。”

劉協聞言,臉上露出欣喜之色,對劉備道:“原來如此!朕與皇叔,竟是叔侄之誼!好,甚好!日後,朕便稱皇叔為‘皇叔’!皇叔忠勇仁厚,乃我劉氏宗親之楷模,更是朝廷之福,天下之幸!”

“臣惶恐!”劉備再次拜謝,心中暖流湧動,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他起身,在百官或羨慕祝賀的目光中,退回到九卿班列之中。

宗正之位,尊貴顯赫;“皇叔”之稱,恩寵無雙。

這位出身涿郡、以織席販履為生的漢室遠支,曆經半生漂泊征戰,終於在長安未央宮,得到了天子的正式承認,一步踏入漢帝國權力的最高層。

此時想來,他心中也是跌宕起伏,自涿郡起兵以來近十餘年,終於有所成就,也看到了漢室複興的希望。

正當朝會氣氛因劉備榮任宗正、獲封“皇叔”而顯得頗為融洽之際,司徒趙溫手持一份急報,麵色凝重地出列,打破了這份短暫的祥和。

“陛下,”趙溫聲音沉痛,“臣有本奏。前番奉旨遣往淮南,申斥袁術責令其交還傳國玉璽的使者已無功而返。袁術此次竟悍然拒見天使,將其逐出壽春,並口出狂言,稱‘天命已不在漢’!”

此言一出,猶如冷水滴入滾油,瞬間引爆了整個朝堂!

“狂妄!逆賊!!”

“袁公路安敢如此!”

“藐視朝廷,悖逆人倫!當誅!”

文武百官群情激憤,怒斥之聲此起彼伏。尤其是段煨、張濟、張繡、馬超等一眾西涼出身的將領,更是怒目圓睜,殺氣騰騰。

他們剛剛享受了平定關中的榮光與封賞,正愁無用武之地,此刻聽聞有人公然叛逆,簡直是送上門來的戰功!

禦座之上,劉協的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他不再像之前那樣掩飾怒意或尋求緩兵之計,眼中寒光閃爍,語氣冰冷而決絕:

“好!好一個袁公路!朕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予其改過自新之機,彼卻變本加厲,自絕於朝廷,自絕於天下!”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掃過激憤的群臣,聲音陡然提高:“司空張喜!”

“臣在!”司空張喜立刻出列。

“即刻擬旨!淮南袁術,世受漢恩,然狼子野心,僭越稱製,私匿國器,辱及天使,形同謀反!今褫奪其一切官職、爵位,昭告天下,定為國賊!”

“著尚書台、禦史大夫府共擬討逆檄文,曆數其罪,傳檄四方!命荊州牧劉表、兗州牧曹操、徐州刺史陳登,各整兵馬,具討逆賊!”

“臣遵旨!”張喜凜然應命。

“太尉士孫瑞!”

“老臣在!”士孫瑞踏步而出。

“命你總攬討逆軍事籌備,統籌關中兵馬糧草器械,以備征發!務求速備!”

“老臣領旨!”

這一連串命令,雷厲風行,殺伐果斷,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充分展現了劉協欲藉此機會徹底鏟除袁術、並極大削弱袁氏勢力的決心!

此時,丞相楊彪沉吟片刻,出列補充道:“陛下聖斷!袁術逆天,必伐之!然,關中初定,民生凋敝,倉廩未實,若大規模調發關中兵馬糧草遠征淮南,恐力有未逮,反傷及元氣。”

“老臣愚見,或可遣一員上將,率一支精銳之師,東出武關,進入荊州地界。荊州富庶,可命荊州牧劉表為大軍提供糧草補給,如此既可節省關中消耗,亦可速抵前線,震懾逆賊!”

劉協聞言,眼睛一亮,此策確是既能出兵討逆,又不過度消耗關中根本,還能將劉表更深地繫結在朝廷戰車上。

當即點頭:“丞相所言甚善!便依此議!太尉、司徒,與丞相會同商議具體出兵規模及糧草排程細則!”

“臣等遵旨!”楊彪、士孫瑞、趙溫齊聲應道。

就在朝廷方略已定之時,剛剛被授予重任、位列九卿的劉備,認為這正是報效天子、建功立業的絕佳時機,越眾而出,來到禦階之下,慷慨陳詞:

“陛下!袁術逆賊,竊據神器,妄言天命,人神共憤!備雖不才,蒙陛下天恩,授以宗正重職,忝為宗室之長,豈能坐視國賊猖獗,玷汙漢室清名?!”

“備請旨,願親提一旅之師,為陛下前驅,東出武關,會同各路王師,必斬袁術首級,奪回傳國玉璽,以正視聽,以謝天下!”

劉協看著主動請戰的劉備,心中暗喜,他早已等待這位善於統兵、且與袁術有舊怨的宗親站出來。此刻劉備請纓,正合他意!

這脾氣,太對他的路子了。上輩子跟秦末諸侯爭霸的時候,就是因為吃虧在劉家人丁不旺,沒有自家人出來頂上,導致呂氏做大,這次有這個機會,自然得讓自家人多出力!

“好!皇叔忠勇可嘉,實乃宗室楷模!朕準卿所奏!”

他神色一肅,朗聲道:“即日起,加封宗正劉備假節鉞,都督揚州諸軍事!”

“總領此次東征討逆之役!關中、荊州各部參戰兵馬,皆受皇叔節度!望皇叔不負朕望,整肅兵馬,剋日啟程,早奏凱歌!”

“假節鉞!都督揚州諸軍事!”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這權力可就太大了!“假節鉞”意味著劉備在外可代表皇帝,擁有臨機決斷、誅殺違令將士的大權;“都督揚州諸軍事”更是將整個討袁戰場的指揮權全權授予!

這份信任和權柄,遠超尋常將領!

劉備心中激動萬分,沒想到天子如此信任,賦予如此重權!

“臣劉備!領旨謝恩!必竭儘全力,掃平逆賊,揚陛下天威,若不成功,甘當軍法!”

這一刻,劉備從一位新晉的九卿文官,瞬間轉變為手握重兵、代天征伐的一方統帥。

朝中眾將,如段煨、張濟等人,雖心中或許略有不服或羨慕,但見天子意誌堅決,且劉備方纔受封“皇叔”,地位尊崇,也隻得紛紛拱手,表示遵從排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