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穿越大宋,嶽飛笑麻了 32章,流言入嶽飛軍中!
-
秋風帶著肅殺,捲過嶽家軍連綿營寨。
中軍大帳內氣氛嚴肅,嶽飛正與張憲、牛皋、王貴等核心將領圍在地圖前。
商討下一步進攻方略,手指劃過的目標,是偽齊重兵把守的蔡州。
“元帥,偽齊劉豫在此部署李成所部約兩萬餘人,城防堅固,糧草充足。”
張憲指著蔡州位置冷靜分析。
“強攻恐傷亡不小。末將以為,可派偏師繞至城北,截斷其與潁昌的聯絡,
“主力佯攻東門,待其兵力調動,再尋機從防禦較弱的南門突破。”
牛皋摩拳擦掌,聲如洪鐘:
“要俺說,管他幾個門!背嵬軍直接壓上,趁夜架雲梯猛攻,保管叫李成屁滾尿流!嶽大哥,下令吧!”
王貴較為持重:
“牛兄勇猛可嘉,但蔡州非小城,強攻非上策。張憲將軍之策更穩妥,
“此外,需防備金國兀朮部增援,應派遊騎廣佈哨探,密切關注動向。”
嶽飛凝神聽著,目光在蔡州及周邊地形上來回掃視。
手指無意識點著潁昌方向,權衡著各方案利弊。
帳內一時沉寂。
就在這時,帳外傳來急促馬蹄聲,一名親兵引著麵帶倦色的信使走入。
信使見嶽飛,躬身行禮,從懷中取出火漆密封的信函:
“嶽元帥,卑職受樞密院編修官薛弼大人所托,星夜兼程送達密信!”
“薛弼?”
嶽飛微怔,薛弼是他朝中少數交好且正直的友人,此時星夜送信必有要事。
他接過信函,示意信使休息,迅速拆開。
起初目光平靜,隨閱讀深入,臉色漸變。
信中寫的是臨安及後宮中汙衊他的流言。
功高震主!
嶽傢俬兵!
河朔隻知嶽帥,不知臨安!
欲效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
薛弼語氣憂憤,直言此乃反間毒計。
且流言已入宮闈,囑他務必小心,謹防聖心生疑。
“砰!”
嶽飛一掌拍在案幾上。
他霍然起身,古銅色臉龐因憤怒漲得通紅,眼中燃著怒火:
“無恥!卑鄙!!”
聲音從牙縫擠出,帶著壓抑的屈辱。
他一生精忠報國,竟遭如此惡毒揣測!
帳內眾將大驚,牛皋連聲問:
“嶽大哥,出了何事?臨安有變?”
嶽飛強忍怒火,將薛弼信中所言簡略告知。
帳內頓時炸開鍋!
牛皋鬚髮戟張,一腳踢飛馬紮後破口大罵:
“直娘賊!放他孃的狗臭屁!哪個混賬嚼舌根?俺老牛去撕了他的嘴!
“嶽大哥為北伐嘔心瀝血,恨不得掏心給朝廷,他們竟敢汙衊說想當曹操?
“我呸!我要宰了這些陰溝放箭的鼠輩!”
張憲臉色鐵青,聲音帶著怒意:
“元帥!此乃惡毒的反間計,意在離間陛下與元帥!其心可誅!”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憂慮。
“隻是……不知陛下是否會受讒言所惑?自古讒言可畏,三人成虎!若陛下生疑,北伐大業……”
後麵的話冇說,眾人都懂。
功虧一簣,甚至萬劫不複!
王貴、徐慶、姚政等將領也怒不可遏,帳內一時滿是憤懣與屈辱。
他們不怕金兵,卻懼後方猜忌暗箭。
嶽飛閉目深吸,壓下怒火,睜眼掃過眾將,沙啞道:
“薛弼信中亦言此乃小人毒計,我等行事光明磊落,無愧於心!陛下……乃聖明之君……”
他試圖穩軍心,可被效忠君主懷疑的陰霾,仍沉甸甸壓在心頭。
此時,送信的信使未立刻離去,見帳內氣氛稍緩,上前躬身道:
“嶽元帥,諸位將軍!薛大人讓卑職務必轉告後續!陛下得知流言後,已有處置!”
“處置?”
眾人精神一振,目光齊聚信使。
信使麵露古怪與敬佩:
“陛下未調查,未斥責任何人,
“而是下令將元帥曆次謝恩表,尤其收到金牌和蜜餞後那份言辭懇切的奏章,
“摘抄其中表忠心的語句,頒示後宮,傳閱朝臣,說……讓大家都學學嶽卿的忠心!”
帳內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嶽飛。
他們想過陛下無數種反應。
比如,猜忌、質問、疏遠、甚至召回……
卻想不到是頒示後宮?
傳閱朝臣?
學習忠心?!
下一刻,洶湧的感動淹冇了憤怒與恐慌。
嶽飛身軀一震,怔怔看著信使。
陛下竟用最直接的絕對信任,甚至將他的忠心作為典範!
這需要何等魄力?
何等知遇之恩!
一時間,所有情緒交織,沖垮防線。
這個鐵打的漢子,此刻虎目發熱。
他轉向臨安方向,以頭搶地,聲音哽咽:
“陛下!臣嶽飛……何德何能……竟蒙陛下如此信重!”
哭聲悲愴,卻滿是被理解、被保護的溫暖。
眾將也回過神,牛皋抹掉差點湧出的淚,吼道:
“陛下聖明!陛下萬歲!!孃的,快哉!”
張憲、王貴等將領亦是激動顫抖,隨嶽飛跪下朝南方高呼:
“陛下聖明!”
“陛下萬歲!”
“誓死效忠陛下!”
信使看著這群激動的將軍,深受感染,悄然退到一旁。
良久,嶽飛緩緩站起,用袖袍擦去淚痕。
眼眶雖紅,雙眸卻比以往更銳利,如秋水洗過的寒星。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翻湧的心潮,目光重回案幾上的地圖。
“眾將且起。”
聲音恢複沉穩。
“陛下信重如山,我等更需謹慎用兵,力求萬全,方不負聖恩!”
他指向蔡州:
“方纔所議,張憲之策可行,
“王貴,著你部派精銳遊騎擴大偵察範圍,嚴密監視金虜動向,有異動即刻來報!
“牛皋,背嵬軍做好準備,屆時主攻南門,務必一擊破敵!
“張憲,偏師穿插之事由你親自負責,務必截斷蔡州與外界聯絡!”
“得令!”
眾將齊聲應諾,聲音中充滿前所未有的乾勁。
……
多日後,臨安大朝會。
氣氛從一開始便有些凝滯。
爭議焦點落在前不久收複的戰略要地,襄陽府的鎮守人選上。
襄陽乃荊襄門戶、北伐橋頭堡,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方勢力都想安插自己人。
“陛下!”
吏部侍郎王次翁率先出列,他是秦檜一黨核心,持笏朗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