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穿越大宋,嶽飛笑麻了 71章,雄赳赳,氣昂昂的陳東、李邈!
-
藍珪退出偏殿,腳步都比平時輕快了幾分。
他冇有像往常那樣隨便派個小黃門去傳旨。
而是親自整理了衣冠,帶著一隊內侍,捧著代表皇帝旨意的節杖,鄭重其事地前往陳東、李邈等人辦公之處。
當藍珪的身影出現在編修所院落時,所有見到的人都吃了一驚。
這位陛下身邊的頭號內侍,平日哪裡會來他們這種清水衙門?
陳東、李邈等人聞訊連趕來,心中亦是忐忑不安,不知是福是禍。
藍珪站定,清了清嗓子,臉上帶著和煦笑容,聲音卻異常洪亮,確保周圍所有人都能聽見:
“陳東、李邈,接旨!”
陳東、李邈連忙整理衣冠,跪倒在地:
“臣等恭聆聖諭!”
藍珪展開一份剛剛草擬好的詔書朗聲宣讀,內容正是劉禪那番,多操操心,彆怕得罪人的旨意。
隻是用語稍微文雅了些……但核心意思絲毫未變。
賦予他們協調、督促光複開封軍需事宜的專斷之權,遇有阻撓,可直奏禦前!
旨意念罷,院落內一片寂靜。
陳東和李邈猛地抬起頭,眼中充滿了極致的震驚!
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陛下竟然如此信任他們這些官職卑微的年輕人!
將如此重要的權責,如此毫不保留地交托給他們!
陳東眼眶瞬間就紅了,聲音哽咽的以頭觸地,重重叩首:
“臣……臣陳東,叩謝陛下天恩!臣縱肝腦塗地,亦要確保前線一支箭、一套甲不缺!”
李邈同樣重重叩首,聲音帶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決絕:
“陛下信重,重於泰山!臣李邈,必竭儘駑鈍,鞠躬儘瘁!
“若不能辦好這差事,臣……臣無顏立於天地之間!”
還有其他幾位一同接旨的年輕官員,也無不熱淚盈眶,發誓效忠。
陛下這份超越常規的信任,點燃了他們報效國家的熱血和施展抱負的渴望!
藍珪看著這群激動得難以自持的年輕人,心中更是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他親自上前,和顏悅色地將陳東、李邈扶起,語氣勉勵道:
“二位,快快請起!官家信重諸位,可見諸位皆是未來國之棟梁!
“往後這光複開封的後勤調度重擔,可就要多多倚仗諸位了!
“若遇什麼難處,或是……或是有什麼人不識趣,儘管來尋咱家,咱家定當儘力周旋,絕不讓諸位為難!”
這番表態,幾乎是將自己放在了保駕護航的位置上,給予了陳東等人極大的支援。
這時,院落內其餘人等皆已識趣退開,留給這幾位新晉紅人與內侍省大佬交談的空間。
陳東激動得對藍珪一揖:
“藍押班!今日親自前來宣旨,已是莫大榮寵,又如此屈尊紆貴……”
他感激的說道。
李邈稍穩重點,他接過話頭:
“晚生誠謝押班為我等前行之路撥亮燈燭,晚生銘記於心,定為陛下、為社稷,效死力!”
藍珪臉上的笑容愈發和煦,宛如一位寬厚的長輩:
“好,好!那老奴便先行回宮,向官家覆命了。二位,前程似錦啊!”
看著藍珪離去的背影,陳東與李邈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火熱。
那是渴望做一番事業,青史留名的雄心!
……
旨意一到,陳東、李邈等人立刻如上了發條的機器,超負荷運轉起來!
他們再也不用看那些老官僚的臉色,再也不用在繁瑣的公文中空耗時間。
首先,他們拿著劉禪的旨意,直接調閱羅汝楫查抄家產的賬冊,將那些金銀數額迅速轉化為具體的需求。
不過半日,一份詳儘的清單便擺在了相關衙門的案頭:
五十萬支三棱破甲錐箭、九千罐密封猛火油、五千領嶄新皮甲、九百具神臂弓備用弦……
每一項都標註了最終送達前線的時限,逾期嚴肅問責!
接下來,李邈親自坐鎮軍器監,與工匠同吃同住,簡化采購流程,重金激勵,工匠們日夜趕工,爐火徹夜不熄。
陳東則協調戶部、漕司,拿著陛下可直奏禦前的尚方寶劍。
盯著每一筆款項的劃撥,每一艘漕船的調度,遇到推諉扯皮,直接記錄在案!
訊息傳出,臨安乃至周邊州府的百姓群情激昂。
通往北方的官道上,不僅出現了官府組織的龐大運輸隊,更有無數百姓自發組成的輔助隊伍。
他們在沿途設立茶棚粥鋪,簞食壺漿,慰問運送輜重的民夫和護軍。
支援嶽帥,光複汴京!的口號響徹沿途。
整個南宋的戰爭機器,在這批年輕官員高效、甚至狂熱的強力推動下,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物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彙聚成一股洪流,沿著運河、官道,源源不斷地湧向開封前線!
……
數日後的常朝,文武百官肅立。
當輪到彙報北伐後勤事宜時,陳東昂首出列,年輕的聲音在殿中迴盪,帶著銳氣:
“啟奏陛下!自蒙聖諭,臣與李邈等人督辦光複開封軍需,不敢有片刻懈怠,
“截至昨日,首批物資已全數起運,計有:
“九萬七千支三棱破甲箭、一千三百罐密封猛火油、一千一百領新造皮甲、神臂弓備用弦三百八十一具!
“後續錢糧、藥材、攻城器械仍在日夜籌措,定保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
他一口氣報出精確到百位、甚至個位的數字。
每一個數字都像一記重錘,敲在寂靜的朝堂上,更敲在某些人的心上。
這不僅僅是物資,這是在陛下絕對信任下爆發出的驚人效率!
龍椅上,劉禪聽著這一連串振奮人心的數字,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的目光在場中逡巡,最後落在了文臣班首,一直垂眸不語的秦檜身上。
然後語氣帶著毫不掩飾的對比和嫌棄道:
“秦相,你都聽見了?瞧瞧,這才幾日光景?陳東、李邈這些年輕人,就能通過與工匠同吃同住,把事兒辦得如此漂亮,效率何止提升了數倍?”
他前傾身體,打量著秦檜,話語直戳心窩:
“人家這等吃苦耐勞、風塵仆仆的勁兒,怕是你們這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大臣,拍馬也趕不上的吧?”
這番話,如同巴掌,狠狠扇在秦檜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