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懷孕父不詳_邊關深山蓋大房 第999章 自己人
沈清棠:“……”
錢多燒的?
“賈善人?這會兒能查到他?”
沈清棠知道秋霜會查,也清楚時間太短還查不到太多東西。
秋霜猶豫片刻才道:“目前得到的訊息還不多,隻知道賈善人是外號,他真名為賈三仁。典型的為富不仁,卻又好虛名,時不時搞些人儘皆知的善舉。
他的作為乍一看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最終受益者隻有他自己。
久而久之,就多了這樣一個外號。
不過,坊間百姓都不知道其中玄機,依舊把他當善人供著。”
春杏立即道:“誰家好人會養采.花賊和小偷當看家護院?也不怕引狼入室?!”
秋霜搖頭,“引狼入室是真,不怕偷家也是真。賈善人能發家是因為娶了山寨頭子的女兒做夫人。據說城外八成的土匪都歸他嶽父家管。
這些所謂的護院大都也會送到城外山寨中。跟山寨有關的資訊奴婢已經讓人去查。賈善人也讓人去查了,約莫天亮能有回信。”
夏荷扭頭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勸沈清棠:“夫人,天色還早,不若再休息會兒?”
沈清棠點點頭,躺了回去。
本想著低調行事,沒想到還是不夠低調引起了幾方人的注意。
夏荷取下掛勾把床帳放下來,春杏吹滅了蠟燭,秋霜開啟房門退了出去。
沈清棠沒什麼睡意,在心裡細細琢磨今晚的“訪客”。
第一位是景王的人。
沈清棠聽季宴時提過他這位皇兄。
景王雖早已經及冠且有了自己的封地,卻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沒離開京城,更沒到過自己的封地。
據說景王府大門出入最多的就是大夫和藥童。
景王府的藥味濃的周圍鄰居都能聽見。
景王本人更是很少出現在眾人麵前,偶爾身體略好些也隻是進宮拜見下皇上或者他母妃。
這許多年唯一一次拐彎遠行,大概就是到新寧王府給季宴時接風。
沈清棠搖搖頭,世子之爭尚且九死一生,皇子之爭是死中求生。
這景王的病說不得也是裝的。
季宴時這個傻皇子都能是假傻,景王的病為何不能是假?
更何況皇宮那個吃人的地方,一個健康的皇子想活下來都難,一個病怏怏的皇子能活著本身就不簡單。
一個遠在京城的病皇子,對所屬藩地的情況卻瞭如指掌。
自己這行人纔到景王屬地,離著核心城市還十萬八千裡呢就有人摸過來查探,可見這位景王絕對不是個省油的燈。
第二組來人身上沒有任何證明身份的東西,也看不出幕後主使。
這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第三組……相對來說蠢了些,卻也大有來頭。
沈清棠輕歎一聲,無聲自語:這京城之行,怕是得小心再小心。
***
辰時末。
沈清棠坐在桌前,慢悠悠的吃著早餐聽著季宴時的探子介紹本地情況。
昨晚第一組確實是景王的人,不過他們會查沈清棠不是景王授意,單純是關注一下過路客,看是否有需要提防或者上報。
見沈清棠這行人以兩位夫人為主,吃住也不出挑,看不出不對,便撤走。
第二組人屬實有點意外。竟然是季宴時的人。
季宴時這些年培養了很多人,尤其是探子,很多都是單線聯係,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也不知道季宴時其餘勢力的存在。
像當初的溪姐兒和喬總鏢頭一樣,跟季姓護衛們也不相識。
本地的探子和景王的人差不多一個意思,就是來探查一下沈清棠這行人是否有危險。
不過季宴時的探子和景王的探子得到的是相反的結論。
景王的人最終以“路人”給沈清棠等人定性,季宴時的探子送出去的信上寫的卻是一個“危”字。
若不是因為沈清棠認出暗記自報身份,怕是對方就要和秋霜同歸於儘。
秋霜武功高,隻是才從青訓營結業不久,缺乏實踐經驗,這才被探子鑽了空子。
探子得知且核實過沈清棠的身份後,主動提供了一些沈清棠需要的情報。
這裡不過是個小縣城,卻因為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有些魚龍混雜。
各方勢力都在這裡安插了人馬。
說話最有份量的還是景王的人。
至於賈善人曾經是城外最大馬幫的贅婿,如今再加上官府,三方亢壑一氣,坑苦了本地百姓。
沈清棠點頭,“看出來這裡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一個朝代的走向末路時其實也能看出端倪。
不說之前的北川和雲城,單護送沈清丹進京這一路,眼見非天災非人禍,流民卻越來越多。
起初,沈清棠還曾試圖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一些特彆需要幫助的人。
比如懷裡抱著嗷嗷待哺嬰兒,卻餓到幾乎走不了路的母親。或者餓到皮包骨頭幾乎沒有人形的孩子亦或是已經一腳踏進鬼門關的老人或者病人。
然而,沈清棠的善意無異於滴油入沸水。
沈清棠一行人在大片的流民麵前就像是一塊肥美的肉,所有人像眼冒綠光的狼一樣盯著沈清棠他們。
沈清棠為了趕路並沒有帶多少富裕的糧食,就算帶了於這些人,也是杯水車薪。
一次善意的投喂換來的是更多的人跪在她的車前祈求、哭訴。
被婉拒後,這些祈求、哭訴就變成了憤怒。
他們拍打馬車、怒罵沈清棠“為富不仁”,早已經忘了沈清棠壓根沒義務幫他們。
他們越罵越上頭,好像沈清棠是無惡不作的奸商,竟然合起夥來要洗劫沈清棠。
幸好,沈清棠帶著的這隊人都是高手,否則能不能平安離開都是問題。
自此,沈清棠把自己關在馬車中,非必要不外出。
她不知道人性本惡還是本善,隻知道有時候行善也需要實力。
她也不會怪自己能力不足,就算天下大亂也非她之過,是當今皇帝不作為。
探子朝沈清棠拱手,隨著春杏她們喊夫人:“當初若非王爺出手相救,我們一家怕都要命喪黃泉。還請夫人代小人向王爺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