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105章 晚秋開始製作糕點,供應縣城供銷社
正月十五的燈籠還在紅旗生產大隊的屋簷下搖曳,緋紅的燈影映著殘雪,將年味的餘溫揉進料峭的春風裡。林晚秋家的院子裡卻早已沒了清閒,副業小組的鄉親們圍在臨時搭起的木棚下,看著她手裡翻飛的麵團,眼裡滿是期待——自從小年那天從縣城供銷社帶回供貨合同,林晚秋就忙著籌備糕點量產,如今終於到了開工的日子。
木棚中央支著四口大陶缸,分彆裝著篩好的精白麵粉、炒得噴香的芝麻、去皮的綠豆沙和去核的棗泥,都是林晚秋帶著鄉親們提前三天準備好的。她特意從空間裡取出現代的食品秤,用紅布裹著底座,隻露出刻度盤,對外隻說是“縣城供銷社特批的精確量具”。此刻她正站在案板前,手裡拿著竹刮板,將揉好的麵團分成均勻的小塊,動作利落得像在舞台上表演:“做桃酥的麵團要揉到‘三光’——盆光、麵光、手光,這樣烤出來才會酥而不散。”
李大嬸穿著新做的藍布罩衣,手裡捧著一個陶盆,小心翼翼地往麵團裡加豬油:“晚秋,這豬油的量你可得盯緊點,咱們可不能像上次試做那樣,多放了半勺就差點讓桃酥發苦。”她還記得第一次跟著林晚秋學做糕點時,自己因為緊張多放了料,看著烤焦的桃酥心疼了好半天,如今再上手,每一步都格外謹慎。
林晚秋笑著點頭,伸手接過陶盆,用勺子舀起豬油細細打量:“嬸子放心,這次咱們按比例來,每十斤麵粉配三斤豬油,少一錢都不行。”她一邊說,一邊將豬油均勻地抹在麵團上,指尖沾著的麵粉在陽光下泛著細膩的光澤,“咱們做吃食,講究的就是個實在,不能因為要賺錢就偷工減料,不然砸的是咱們紅旗生產大隊的招牌。”
不遠處的灶台邊,沈廷舟正往大鐵爐裡添柴,火光映得他臉上泛紅,額角沁出細密的汗珠。他特意請村裡的鐵匠打造了四個分層的鐵烤盤,此刻正將第一盤生桃酥坯子放進爐子裡,動作輕柔得像在嗬護易碎的珍寶:“火候要先大後小,初烤用武火讓酥皮定型,再轉文火慢慢烘熟,這樣桃酥表麵才會起漂亮的裂紋,內裡又不會夾生。”
念安背著小書包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個小本子,上麵用歪歪扭扭的鉛筆字記著數字:“娘,我數過了,咱們今天一共要做兩百斤桃酥、一百五十斤芝麻糕、一百斤綠豆糕和一百斤棗泥糕,剛好夠供銷社的訂單!”他自從上次跟著去縣城,就主動承擔起“記賬員”的工作,每天都會提前算好原材料的用量,小臉上滿是認真。
林晚秋蹲下身,幫兒子理了理被風吹亂的劉海,眼裡滿是溫柔:“念安真是孃的小幫手,比你爹還會算賬呢。”她說著朝沈廷舟眨了眨眼,惹得沈廷舟無奈地笑了——自從兒子開始展現數學天賦,林晚秋就總愛拿這事調侃他。
鄉親們也跟著笑起來,木棚裡的氣氛頓時熱鬨起來。張大叔負責將烤好的桃酥從爐子裡取出來,剛開啟爐門,一股濃鬱的香氣就撲麵而來,金黃的桃酥上綴著幾顆白芝麻,裂紋像綻放的花瓣,看得人直咽口水。他忍不住拿起一塊,吹了吹熱氣就往嘴裡送,酥脆的口感在舌尖炸開,甜而不膩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好家夥!這桃酥比縣城點心鋪賣的還好吃,咱們這次肯定能賣爆!”
林晚秋連忙攔住他:“大叔,這可是要供貨的,您可不能先偷吃。”話雖這麼說,她還是拿起一塊涼透的桃酥遞給念安,“給,嘗嘗孃的手藝,看看比上次有沒有進步。”
念安接過桃酥,小口小口地吃著,眼睛亮晶晶的:“娘,這次的更好吃!比上次的更酥,甜味也剛剛好,一點都不膩!”他說著,還把桃酥遞到沈廷舟嘴邊,“爹,你也嘗嘗,娘做的桃酥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沈廷舟咬了一口,溫熱的酥皮在嘴裡化開,芝麻的香氣混合著豬油的醇厚,確實比試做時更勝一籌。他看著林晚秋忙碌的身影,心裡滿是驕傲——這個女人,總能在看似平凡的日子裡,創造出讓人驚喜的奇跡。從最初帶著兒子艱難求生,到如今帶領鄉親們搞副業,她用自己的雙手,一點點把日子過成了詩。
忙碌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傍晚。夕陽透過木棚的縫隙照進來,將地上的麵粉染成金色,空氣中彌漫著糕點的香氣,連風都變得香甜起來。鄉親們已經將做好的糕點分門彆類地裝進鋪著油紙的竹筐裡,整整二十大筐,堆在院子裡像一座小山。
林晚秋擦了擦額角的汗,看著眼前的成果,心裡滿是成就感:“今天大家辛苦了,明天一早咱們就用馬車把糕點送到縣城供銷社,爭取讓王主任滿意。”她從屋裡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糖,分給每個鄉親一包,“這是咱們副業小組的第一筆福利,以後咱們做得越好,福利就越多。”
鄉親們接過紅糖,臉上笑開了花。李大嬸捧著紅糖,眼眶有些發紅:“晚秋,要不是你帶著我們搞副業,我們這輩子都想不到能靠做糕點賺錢。你放心,以後我們肯定跟著你好好乾,絕不給你拖後腿!”
“是啊!晚秋,我們都聽你的!”鄉親們紛紛附和,語氣裡滿是感激。他們大多是村裡的貧困戶,以前靠掙工分勉強餬口,自從加入副業小組,不僅能拿到工資,還能學到手藝,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對林晚秋也越發敬重。
送走鄉親們,院子裡隻剩下林晚秋一家三口。沈廷舟將最後一筐糕點蓋好油紙,轉身看見林晚秋正坐在門檻上發呆,眼神裡滿是憧憬。他走過去,在她身邊坐下,輕輕握住她的手:“在想什麼?”
“我在想,等咱們的糕點在縣城開啟銷路,就把配方教給更多鄉親,讓大家都能靠做糕點賺錢。”林晚秋靠在他肩上,聲音裡滿是期待,“到時候咱們再開個豆腐坊,做豆腐、粉條、豆皮,把副業越做越大,讓紅旗生產大隊成為公社最富裕的村子。”
沈廷舟低頭看著她,眼裡滿是溫柔:“會的,隻要有你在,咱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他頓了頓,又說,“明天送完糕點,我就去縣城見那個聯絡員,等把任務的事查清楚,我就徹底安心在家陪你和念安,幫你打理副業。”
林晚秋抬起頭,眼裡滿是驚喜:“真的嗎?那太好了!我等你回來給我講好訊息。”她一直擔心沈廷舟的任務會有危險,如今終於要真相大白,心裡懸著的石頭也落了一半。
念安跑過來,抱著林晚秋的腿,仰著小臉說:“娘,明天我也要去送糕點,我想看看王主任看到咱們做的糕點,會不會像上次一樣誇你。”
林晚秋笑著點頭,摸了摸兒子的頭:“好,明天帶你一起去。不過你要答應娘,到了縣城要乖乖聽話,不能亂跑。”
“我知道了!”念安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興奮。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沈廷舟就套好了馬車。林晚秋和念安坐在車轅上,鄉親們則坐在車廂裡,守護著裝滿糕點的竹筐。馬車在晨霧中緩緩前行,車輪碾過結著薄冰的路麵,發出“咯吱”的聲響,像一首輕快的歌謠。
念安裹著厚厚的棉襖,靠在林晚秋懷裡,好奇地看著窗外的風景。晨霧像輕紗一樣籠罩著田野,遠處的村莊隱約可見,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給寂靜的清晨增添了幾分生機。他指著遠處的炊煙,興奮地說:“娘,你看,那邊有人家在做飯,是不是也在做你教的糕點呀?”
林晚秋笑著搖頭:“現在還不是,不過以後說不定會是。等咱們的糕點在縣城賣火了,說不定會有更多人學著做,到時候大家都能吃到好吃的糕點了。”
沈廷舟握著韁繩,回頭看了一眼母子倆,嘴角揚起溫柔的笑容。陽光漸漸穿透晨霧,灑在馬車上,將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長,溫暖得讓人心裡發甜。
馬車行駛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到達縣城供銷社。王主任早就等在門口,看到馬車過來,立刻笑著迎了上來:“晚秋同誌,沈同誌,你們可來了!我這一早上都在盼著你們呢。”
林晚秋跳下車,笑著說:“讓王主任久等了,這是咱們做的糕點,您先嘗嘗,看看合不合口味。”她從竹筐裡拿出一塊桃酥,遞給王主任。
王主任接過桃酥,咬了一口,眼睛頓時亮了:“好!比上次的樣品還要好吃!這酥皮夠脆,甜味也剛剛好,一點都不膩,咱們縣城的老百姓肯定喜歡!”他說著,又拿起一塊芝麻糕嘗了嘗,“這芝麻糕也不錯,軟糯香甜,帶著芝麻的香味,老人小孩都愛吃!”
沈廷舟將竹筐一一搬下車,王主任讓人把糕點搬進供銷社的倉庫,一邊走一邊說:“晚秋同誌,我跟你說,自從上次你把樣品送來,供銷社的老顧客就天天來問,什麼時候能買到你們做的糕點。現在好了,咱們有這麼多貨,肯定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林晚秋笑著說:“王主任放心,隻要供銷社有需求,咱們隨時都能供貨。以後咱們還會開發新的口味,比如花生糕、杏仁糕,爭取讓老百姓有更多選擇。”
“太好了!”王主任激動地說,“我現在就安排人把糕點擺上貨架,咱們今天就開始賣!”
林晚秋和沈廷舟跟著王主任走進供銷社,隻見貨架前已經圍了不少顧客,大多是聽說有新糕點到貨,特意來看看的。當供銷社的工作人員將桃酥、芝麻糕等糕點擺上貨架時,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這桃酥看著就好吃,給我稱一斤!”
“我要兩斤芝麻糕,我家老婆子就愛吃這個!”
“給我來一斤綠豆糕,再要一斤棗泥糕,讓孩子們也嘗嘗鮮!”
顧客們爭相購買,不一會兒,貨架上的糕點就賣出去了大半。一個穿著中山裝的男人走到貨架前,拿起一塊桃酥嘗了嘗,眼睛頓時亮了,轉身對王主任說:“老王,這糕點是哪裡進的貨?味道這麼好,以後多進點,我每個月都來買。”
王主任笑著說:“這是咱們公社紅旗生產大隊副業小組做的,都是純手工製作,沒有新增任何雜七雜八的東西,吃著放心。”
男人點點頭,又買了三斤桃酥和兩斤芝麻糕,臨走時還特意問了紅旗生產大隊的地址,說以後要親自去看看。
林晚秋站在一旁,看著眼前熱鬨的場景,心裡滿是自豪。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他們的糕點會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成為縣城裡的“網紅美食”。
念安拉著林晚秋的手,小臉上滿是興奮:“娘,你看,大家都喜歡吃你做的糕點!你太厲害了!”
林晚秋蹲下身,抱著兒子,眼裡滿是溫柔:“這不是娘一個人的功勞,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以後咱們還要做更多好吃的糕點,讓更多人喜歡。”
沈廷舟走到母子倆身邊,手裡拿著一張單子,笑著說:“王主任剛纔跟我說,讓咱們下個月多供兩百斤糕點,還說要把咱們的糕點推薦給其他公社的供銷社。”
林晚秋接過單子,看著上麵的數字,眼裡滿是驚喜:“真的嗎?那太好了!咱們的糕點終於得到大家的認可了!”
從供銷社出來,陽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林晚秋看著手裡的單子,心裡滿是憧憬。她知道,隨著糕點生意的紅火,他們的副業小組會越來越壯大,鄉親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而沈廷舟的任務也即將查清,他們的小家很快就能徹底安穩下來。
馬車在陽光下往回走,車廂裡裝滿了供銷社支付的貨款,沉甸甸的,卻讓每個人的心裡都充滿了希望。林晚秋靠在沈廷舟身邊,看著遠處的田野,嘴角揚起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