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161章 晚秋食品坊成為地區知名企業,帶動就業
一九八二年的春風,裹著郊外麥田的清香,吹進紅旗公社的工業區。新落成的“晚秋食品坊”廠房外,朱紅色的招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鎏金大字邊緣雕刻著纏枝蓮紋,遠遠望去,竟比公社的供銷社還要氣派。廠房內,機器轟鳴聲與工人們的笑語交織,流水線旁,穿著統一藍色工裝的女工正麻利地將芝麻酥裝進印著“晚秋”字樣的油紙袋,袋口折出整齊的三角,動作嫻熟得像是在擺弄珍寶。
林晚秋站在二樓辦公室的窗前,指尖輕輕劃過玻璃上的水汽——窗外,幾輛貼著“晚秋食品坊”標識的卡車正緩緩駛出,車廂裡碼滿了封裝好的糕點禮盒,即將發往周邊五個縣城的供銷社。她轉身看向辦公桌後的沈廷舟,他正低頭核對賬本,陽光透過百葉窗落在他身上,在深藍色中山裝上投下細碎的光影。“廷舟,剛接到縣供銷社的電話,說咱們的紫薯糕和花生糖在縣城賣斷貨了,讓咱們這周再加急送兩百箱過去。”林晚秋語氣裡帶著難掩的笑意,眼底映著樓下忙碌的景象,比窗外的春光還要明媚。
沈廷舟抬起頭,放下手中的鋼筆,指腹輕輕摩挲著賬本上的數字——自去年食品坊擴建以來,月銷售額翻了三倍,不僅還清了當初擴建廠房的貸款,還攢下了一筆可觀的流動資金。他看著林晚秋眼角的笑意,心中滿是欣慰:“我已經讓王富貴聯係了附近的花生種植戶,下週就能收購一批新花生,保證不耽誤生產。對了,昨天公社書記來電話,說地區供銷社想跟咱們簽長期供貨合同,還問咱們要不要參加下個月的地區商品展銷會。”
“地區展銷會?”林晚秋眼中一亮,快步走到辦公桌前,拿起桌上的邀請函——燙金的信封上印著“地區輕工業局”的字樣,開啟後,信紙裡還夾著一張展銷會的展位平麵圖,他們的展位被安排在入口處的顯眼位置。“這可是個好機會!咱們正好借著展銷會,把新產品‘棗泥核桃糕’推出去,說不定還能吸引外地的經銷商。”她指尖劃過“棗泥核桃糕”的配方筆記,這是她結合空間裡的現代烘焙技術改良的,用的是本地盛產的金絲小棗和山核桃,既保留了傳統風味,又比普通糕點更有營養。
正說著,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沈念安背著書包走進來,手裡還提著一個布兜:“媽,爸,我放學了。這是我跟同學去山上摘的野山楂,您看能不能做成山楂糕,咱們食品坊又能多一種新產品了!”少年今年已經十二歲,身形挺拔,眉眼間繼承了沈廷舟的英氣,卻也帶著林晚秋的靈動,如今已是公社中學的學霸,還常常幫著家裡琢磨新產品的點子。
林晚秋接過布兜,看著裡麵紅彤彤的野山楂,上麵還沾著新鮮的露水:“念安真有想法!這野山楂酸度高,正好適合做山楂糕,既能開胃,又能解膩,肯定受老百姓喜歡。”她轉頭看向沈廷舟,眼中滿是期待,“咱們明天就安排人去山上收購野山楂,再讓車間騰出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山楂糕。”
沈廷舟笑著點頭,伸手揉了揉沈念安的頭發:“好,都聽你們娘倆的。不過收購野山楂的時候,記得跟老鄉們說清楚價格,不能讓他們吃虧。”他深知,食品坊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周邊百姓的支援——當初擴建廠房時,公社裡的鄉親們主動來幫忙;生產原料不夠時,附近村子的農戶們優先把糧食賣給他們;就連車間裡的工人,大多也是從貧困家庭招來的婦女,她們家裡有老人孩子要照顧,在食品坊上班既能賺錢,又能兼顧家庭。
次日清晨,天剛矇矇亮,食品坊的采購員就帶著車隊出發了,去周邊的村子收購野山楂。林晚秋則來到車間,檢視新生產線的籌備情況。車間裡,女工們正忙著清洗機器,擦拭工作台,看到林晚秋進來,紛紛停下手中的活,笑著跟她打招呼:“林廠長,您來了!”
“大家辛苦啦!”林晚秋笑著回應,走到一位名叫李秀蓮的女工身邊——李秀蓮家裡有三個孩子,丈夫去年在工地摔傷了腿,家裡的重擔全壓在她身上,當初林晚秋見她可憐,特意把她招進食品坊,還預支了三個月的工資給她丈夫治病。“秀蓮,新生產線的操作流程都學會了嗎?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技術師傅,彆不好意思。”
李秀蓮連忙點頭,臉上帶著感激的笑容:“謝謝林廠長,我都學會了。技術師傅教得特彆仔細,昨天我還試著做了一小批山楂糕,味道跟您做的一樣好呢!”她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油紙包,遞給林晚秋,“這是我昨天帶回家的山楂糕,我家孩子說好吃,讓我謝謝您,還說以後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像您一樣有本事。”
林晚秋接過油紙包,心裡暖暖的。她開啟油紙,拿起一塊山楂糕放進嘴裡——酸甜適中,口感細膩,比她預想的還要好。“秀蓮,你做得真好!等山楂糕正式投產了,我給大家發獎金,再給孩子們每人發一盒,讓他們也嘗嘗咱們自己做的糕點。”
女工們聽到這話,都高興地歡呼起來。車間裡的氣氛愈發熱鬨,機器的轟鳴聲彷彿也變得輕快起來。林晚秋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滿是感慨——從最初在自家小院裡做糕點,到如今擁有占地一畝的廠房,帶動三十多個貧困家庭就業,這一路走來,雖然充滿了艱辛,卻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她知道,這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努力,更是全家人和鄉親們共同支援的結果。
中午時分,收購野山楂的車隊回來了,車廂裡裝滿了紅彤彤的野山楂,散發著新鮮的果香。林晚秋和沈廷舟親自到門口迎接,看到采購員正忙著給老鄉們結賬,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老鄉們臉上都帶著滿意的笑容。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大爺接過錢,緊緊握著林晚秋的手:“林廠長,真是太感謝您了!這野山楂在山上沒人要,您卻願意花錢收購,還讓我們老婆子也能賺錢補貼家用,您真是個大好人啊!”
林晚秋笑著說:“大爺,您客氣了。這些野山楂都是好東西,做成山楂糕能賣個好價錢,咱們這是互相幫忙,一起賺錢。以後您要是還能摘到野山楂,就儘管送過來,我們照單全收。”
老大爺連連點頭,笑得合不攏嘴:“好!好!以後我們肯定多摘,多給您送過來!”
送走老鄉們後,林晚秋和沈廷舟來到原料倉庫,檢視野山楂的質量。倉庫裡,野山楂被整齊地堆放在竹筐裡,個個飽滿紅潤,沒有一個壞果。沈廷舟拿起一個野山楂,擦了擦上麵的露水,放進嘴裡嘗了嘗:“酸度正好,甜度也夠,用來做山楂糕最合適不過了。”他轉頭看向林晚秋,眼中滿是讚賞,“晚秋,還是你有眼光,能想到用野山楂做新產品,既解決了原料問題,又幫老鄉們增加了收入。”
林晚秋笑著說:“這都是大家一起想出來的辦法。咱們食品坊能有今天的規模,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援,咱們也得想著法子幫他們賺錢,這樣才能長遠。”她忽然想起什麼,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條,遞給沈廷舟:“對了,這是我昨天跟公社中學的老師商量好的,咱們食品坊資助十個貧困學生上學,學費和書本費都由咱們承擔。這些孩子家裡條件不好,卻都特彆懂事,成績也很好,咱們不能讓他們因為沒錢就輟學。”
沈廷舟接過紙條,看著上麵寫著的學生名字和家庭情況,心中滿是感動:“晚秋,你想得真周到。就按你說的辦,明天我就去公社中學,把資助的事情落實好。咱們不僅要帶動鄉親們就業賺錢,還要幫孩子們讀書,讓他們將來有本事,能為咱們公社、咱們地區做貢獻。”
接下來的幾天,食品坊裡一片忙碌。新生產線正式投產,山楂糕的香味從車間裡飄出來,彌漫在整個工業區,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第一批山楂糕生產出來後,林晚秋特意裝了幾盒,送到公社書記辦公室。公社書記嘗了一塊,連連稱讚:“好吃!好吃!這山楂糕酸甜適中,口感細膩,比城裡供銷社賣的還要好!晚秋啊,你真是有本事,把一個小作坊辦成了能帶動這麼多人就業的大企業,真是咱們公社的驕傲!”
林晚秋笑著說:“書記,這都是您和鄉親們支援的結果。我們下一步打算參加地區商品展銷會,把咱們的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讓更多人知道咱們紅旗公社的‘晚秋食品坊’,也讓更多鄉親們能在家門口就業賺錢。”
公社書記點點頭,眼中滿是期待:“好!好!你們儘管去,公社一定支援你們!要是需要幫忙,隨時跟我說,我一定儘力協調。”
日子一天天過去,“晚秋食品坊”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僅在周邊縣城家喻戶曉,就連地區裡的人也都知道紅旗公社有個“晚秋食品坊”,生產的糕點既好吃又實惠。不少外地的經銷商慕名而來,想要跟他們簽訂供貨合同,食品坊的訂單越來越多,車間裡的工人也從最初的三十多個增加到了六十多個,大多是周邊村子的貧困婦女和下崗工人。
這天下午,林晚秋正在辦公室裡整理展銷會的資料,忽然聽到樓下傳來一陣熱鬨的聲音。她走到窗前,看到一輛黑色的小轎車停在食品坊門口,從車上下來幾位穿著中山裝的人,為首的正是地區輕工業局的局長。她連忙下樓迎接,剛走到門口,局長就笑著迎了上來:“林廠長,你好!我是地區輕工業局的張局長,今天特意來看看你們的食品坊。”
林晚秋連忙握手:“張局長,您好!歡迎您來視察指導工作。快請進,我帶您參觀一下咱們的車間和生產線。”
張局長點點頭,跟著林晚秋走進車間。車間裡,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流水線運轉順暢,原料和成品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張局長看著眼前的景象,眼中滿是讚賞:“林廠長,沒想到你們的食品坊規模這麼大,管理這麼規範,真是讓人意外!我聽公社書記說,你們帶動了六十多個貧困家庭就業,還資助了貧困學生上學,真是既辦企業,又辦好事,值得咱們地區的所有企業學習!”
林晚秋笑著說:“張局長,您過獎了。我們隻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為鄉親們、為地區做貢獻,是我們的榮幸。我們下一步打算擴大生產規模,再招一批工人,讓更多人能在家門口就業,不用再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
張局長點點頭,語氣鄭重:“好!你們有這樣的想法很好,地區會大力支援你們。我這次來,除了視察工作,還有一個好訊息要告訴你——地區決定推薦你們食品坊參加下個月的‘地區優秀企業’評選,要是能評上,不僅能獲得獎金和榮譽證書,還能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林晚秋心中一喜,連忙道謝:“謝謝張局長!謝謝地區對我們食品坊的認可和支援!我們一定會繼續努力,把企業辦好,帶動更多人就業,為地區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張局長笑著說:“不用謝!這都是你們應得的。你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瞭,企業不僅能賺錢,還能承擔社會責任,帶動就業,幫助貧困群眾脫貧,這纔是真正的優秀企業。下個月的地區商品展銷會,你們一定要好好準備,把你們的產品展示好,讓更多人知道咱們地區有這麼好的企業,這麼好的產品!”
送走張局長後,林晚秋回到辦公室,心中滿是激動。她看著窗外忙碌的工人們,看著遠處麥田裡勞作的鄉親們,忽然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她想起剛穿越過來時,自己帶著瘦弱的念安,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被婆家磋磨,被親戚算計;而現在,她不僅有了幸福的家庭,還創辦了能帶動這麼多人就業的企業,成為了鄉親們口中的“林廠長”。這一路走來,雖然充滿了艱辛,卻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和成就感。
沈廷舟走進辦公室時,看到林晚秋正站在窗前發呆,臉上帶著笑容。他走過去,從身後輕輕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上:“在想什麼呢?這麼開心。”
林晚秋轉過身,靠在他懷裡,笑著說:“張局長剛才來了,說地區推薦咱們食品坊參加‘地區優秀企業’評選,還說下個月的展銷會要咱們好好準備,把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廷舟,你說咱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咱們不僅讓自己的小家過上了好日子,還幫了這麼多鄉親們,帶動了這麼多人就業。”
沈廷舟緊緊抱著她,聲音溫柔:“是,我們做到了。這都是你的功勞,是你用你的智慧和努力,把一個小作坊辦成了大企業,是你用你的善良和包容,幫助了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晚秋,你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驕傲。”
林晚秋靠在沈廷舟懷裡,聽著他有力的心跳,心中滿是踏實和幸福。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她要把“晚秋食品坊”辦得更大更強,帶動更多人就業,幫助更多貧困群眾脫貧;她要讓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她要和沈廷舟一起,守護好這個家,守護好鄉親們,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活出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