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49章 巧攜“特殊”豆腐見書記
林晚秋送走前來道歉的張主任,轉身就看見沈念安舉著剛熱好的玉米糊糊跑過來,小臉蛋紅撲撲的:“娘,張主任真的不怪咱們了?以後咱們還能給供銷社送豆腐不?”
她接過碗,指尖觸到溫熱的瓷壁,心裡也跟著暖了半截,卻還是故意逗他:“要是不能送了,念安就沒得炸豆腐泡吃咯。”
沈念安小嘴一癟,眼圈瞬間紅了,卻又趕緊仰頭把眼淚憋回去,攥著她的衣角小聲說:“那俺以後不吃炸豆腐泡了,娘也彆難過。”
林晚秋心尖一軟,蹲下來把兒子摟進懷裡,下巴抵著他毛茸茸的頭頂:“傻小子,娘逗你呢。不過這次能把誤會解開,隻是暫時的。趙建軍沒占到便宜,肯定還會找彆的麻煩,咱們得找個更硬的靠山才行。”
這話不是空穴來風。剛才張主任道歉時,眼神裡那點猶豫她看得真切——要不是公社領導壓下來,僅憑李大爺的證詞,未必能讓供銷社這麼痛快地鬆口。趙建軍他爹是大隊書記,在公社多少有些臉麵,這次吃了虧,保不齊會在背後使絆子。要想讓豆腐生意安安穩穩做下去,必須得讓公社裡真正能拍板的人認可她。
而這個人,就是公社書記周明遠。
可公社書記哪是那麼容易見的?林晚秋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就鑽進廚房叮叮當當做起來。沈念安揉著眼睛湊過來,隻見案板上擺著好幾樣奇怪的東西:磨得細粉似的黃豆麵、從空間裡拿出來的少量糯米粉,還有一小碗橙黃色的南瓜泥。
“娘,你這是要做啥呀?”沈念安扒著案板邊,好奇地問。
林晚秋把南瓜泥倒進黃豆麵裡,手腕一揚,木勺攪得飛快:“娘要做樣好東西,這東西能幫咱們把趙建軍那壞蛋徹底按住,以後再也沒人敢欺負咱們。”
她要做的,是前世在美食節目裡學過的“養生豆腐”。六零年代物資匱乏,彆說養生了,能吃飽就不錯。公社乾部常年處理公務,不少人都有消化不良的毛病,她這豆腐裡加了健脾養胃的南瓜泥和少量糯米粉,口感更軟嫩,還帶著股清甜,正好戳中這個年代的“需求痛點”。更重要的是,這“特殊”的豆腐,能讓周書記記住她林晚秋,記住她的豆腐不一般——尋常人可做不出這味道。
磨漿、煮漿、點鹵,每一步都比平時更用心。等第一塊南瓜豆腐出鍋時,晨光剛好透過窗戶灑進來,嫩黃的豆腐塊裹著一層溫潤的光,輕輕一碰就顫巍巍的,還沒入口,先聞見一股淡淡的南瓜香。
沈念安踮著腳看了半天,嚥了咽口水:“娘,這豆腐看著比平時的還好吃,能給俺嘗一口不?就一小口。”
林晚秋笑著用筷子夾了一小塊遞到他嘴邊,剛碰到舌尖,沈念安眼睛就亮了:“哇!娘,這豆腐是甜的!比紅薯還好吃!”
“這可是咱們的‘秘密武器’,不能隨便吃。”林晚秋把剩下的豆腐小心地裝進鋪了油紙的木盒裡,又用粗布包了三層,揣進懷裡——這天兒還涼,得保證送到書記手裡還是溫乎的。
安頓好沈念安,她挎著籃子剛出門,就看見王嬸在院門口探頭探腦。見她出來,王嬸趕緊跑過來,拉著她的手壓低聲音說:“晚秋,你可千萬當心!剛才我去村口挑水,聽見張蘭跟人嚼舌根,說趙建軍要去公社找他爹,說你那豆腐裡加了‘不乾淨的東西’,要讓公社查你呢!”
林晚秋心裡“咯噔”一下,隨即又鬆了口氣——還好她早有準備。要是等趙建軍先去告狀,她再去解釋,就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現在她主動送豆腐過去,正好能打個措手不及。
她謝過王嬸,腳步輕快地往公社趕。一路上琢磨著說辭,不知不覺就到了公社大院門口。站崗的民兵攔住她,板著臉問:“同誌,你找誰?有介紹信嗎?”
“我找周書記,是來送點咱們大隊的特產,想讓書記嘗嘗鮮。”林晚秋把籃子往前遞了遞,臉上堆著誠懇的笑,“我是紅旗生產大隊的林晚秋,就是前段時間跟供銷社談豆腐合作的那個。”
民兵上下打量她一番,見她穿著乾淨的藍布褂子,籃子裡也沒裝什麼可疑東西,猶豫了一下說:“周書記正在開會呢,你在這兒等會兒吧,彆亂走動。”
這一等就是半個多小時。風從大院門口灌進來,林晚秋把懷裡的豆腐盒又緊了緊,生怕涼了影響口感。正琢磨著要不要再跟民兵說說,就看見一群人從辦公樓裡走出來,為首的是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穿著洗得發白的乾部服,頭發梳得整齊,眼神卻很銳利,一看就是個做事乾練的人——不用問,這肯定是周明遠。
林晚秋深吸一口氣,快步迎上去,剛要開口,就聽見身後有人喊:“林晚秋!你怎麼在這兒?是不是又想耍什麼花招?”
她回頭一看,趙建軍正跟在他爹趙富貴身後,指著她的鼻子,一臉得意。趙富貴也皺著眉頭,板著臉說:“林晚秋,你不在村裡好好待著,跑到公社來乾嘛?是不是因為供銷社暫停合作的事,想來這兒告狀?我可告訴你,公社是講道理的地方,不是你撒潑的地方!”
周圍的乾部都停下腳步,好奇地看向這邊。林晚秋心裡冷笑,麵上卻絲毫不慌,反而轉向周明遠,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周書記,我是紅旗生產大隊的林晚秋。今天來不是告狀,是給您送樣東西,想讓您嘗嘗咱們大隊的手藝。”
周明遠挑眉,目光落在她懷裡的布包上:“哦?什麼東西這麼金貴,還得你親自送來?”
趙建軍趕緊搶話:“周書記,您彆聽她的!她就是個投機倒把的寡婦,之前做的豆腐說不定都摻了東西,現在又來這兒裝模作樣,肯定沒安好心!”
“趙建軍,說話得講證據。”林晚秋轉頭看向他,眼神冷得像冰,“你說我豆腐摻東西,你吃過嗎?你見過嗎?倒是你,前幾天跑到供銷社造謠,說我豆腐是買來冒充的,現在公社都查清楚了,你怎麼不說說你自己安的什麼心?”
這話一出,周圍的乾部都小聲議論起來。趙富貴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趕緊拉了拉趙建軍的胳膊,又對著周明遠賠笑:“周書記,小孩子不懂事,亂說話,您彆往心裡去。這林晚秋確實是個寡婦,家裡困難,可能是想找點門路,但這投機倒把的事……”
“趙書記,我看你是對我有誤會。”林晚秋不等他說完,就開啟懷裡的布包,露出裡麵的木盒。她掀開盒蓋,嫩黃的南瓜豆腐露出來,清甜的香味瞬間飄散開,周圍的人都忍不住探頭看。
“周書記,這是我做的南瓜豆腐。”林晚秋把木盒遞到周明遠麵前,“咱們這年代,大家都缺營養,不少人腸胃不好。我這豆腐裡加了南瓜泥,既能當菜又能當飯,軟嫩好消化,還帶著點甜味。我想著您平時工作忙,說不定用得上,就特意做了點送過來。”
周明遠愣了一下,伸手捏起一小塊豆腐。豆腐入手溫潤,輕輕一抿就化在嘴裡,南瓜的甜香裹著黃豆的醇厚,比平時吃的老豆腐多了幾分細膩,確實好吃。他不由得多嘗了兩口,看向林晚秋的眼神也變了:“這豆腐是你自己琢磨出來的?”
“是俺娘想了一晚上才做出來的!”一直躲在林晚秋身後的沈念安突然冒出頭,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俺娘做的豆腐最好吃了,趙叔叔說俺孃的豆腐不好,是因為他沒吃到過!”
眾人被孩子的話逗得笑起來,氣氛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周明遠也笑了,摸了摸沈念安的頭:“你娘確實有本事。不過林晚秋,你光送豆腐可不行,得跟我說說,你這豆腐生意打算怎麼乾?”
林晚秋知道,這是周書記要考她了。她定了定神,把早就想好的話一股腦說出來:“周書記,我做豆腐不用集體的地,不用集體的糧,都是自己掏腰包收黃豆。每天能做兩百斤豆腐,除了給供銷社送,還能給村裡的小學送點,讓孩子們也能補補營養。要是做得好,我還想教村裡的婦女一起做,大家一起賺錢,總比守著那點工分餓肚子強。”
這話正好說到周明遠心坎裡。最近公社正愁怎麼帶動社員增收,林晚秋這想法既不占集體資源,還能帶動就業,簡直是送上門的好事。他又看了眼趙富貴父子,語氣裡帶著點敲打:“趙書記,你聽聽,人家一個婦女都能想到為集體著想,你這個大隊書記,平時得多關心關心社員的生活,彆總想著搞些沒用的彎彎繞。”
趙富貴臉都白了,趕緊點頭哈腰:“是是是,周書記您說得對,我回去就改。”
趙建軍站在一旁,臉漲得像豬肝,卻不敢再多說一個字——他怎麼也沒想到,林晚秋竟然能憑著一塊豆腐,讓周書記對她另眼相看,反而把他爹給訓了一頓。
周明遠把剩下的南瓜豆腐遞給身邊的秘書:“這豆腐不錯,留著給食堂師傅學學,以後公社食堂也能給大家換換口味。林晚秋,你跟我來辦公室,咱們好好聊聊你這豆腐生意。”
林晚秋心裡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連忙應下來,又回頭給沈念安使了個眼色,讓他在門口等著。
進了辦公室,周明遠開門見山:“你跟供銷社的合作,我已經知道了。趙建軍的事,公社已經批評過他了。不過你也得注意,做買賣講究誠信,你的豆腐質量必須得保證,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周書記您放心!”林晚秋趕緊表決心,“我做豆腐的水都是從河邊老井挑的,黃豆都是挑顆粒飽滿的,每天的工具都用開水燙三遍,絕對乾淨衛生。要是發現有一塊不合格的豆腐,您隨時讓供銷社停我的貨!”
周明遠滿意地點點頭,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紙:“這是公社剛擬的‘特色農產品扶持名單’,你把你的豆腐加進去。以後你在公社範圍內做豆腐生意,沒人敢隨便刁難你。不過有個條件,你得優先給公社的學校、養老院供貨,價格就按供銷社的價來,怎麼樣?”
林晚秋眼睛一亮——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有了“扶持名單”這塊護身符,彆說趙建軍,就是他爹也不敢隨便找她麻煩。她趕緊接過紙,一筆一劃地簽上自己的名字,手都有點抖:“謝謝周書記!您放心,我肯定不會讓您失望!”
從辦公室出來,沈念安趕緊跑過來,拉著她的手小聲問:“娘,周書記是不是喜歡吃你做的豆腐?以後趙叔叔再也不敢欺負咱們了?”
林晚秋蹲下來,把兒子抱起來,在他臉上親了一口:“對!以後咱們的豆腐不僅能賣給供銷社,還能賣給學校和養老院,念安以後想吃多少炸豆腐泡,娘就給你做多少!”
母子倆正說著,就看見張主任匆匆跑過來,手裡拿著一份新的協議,臉上帶著笑:“林晚秋同誌,可算找到你了!周書記剛才給我打電話,讓我重新跟你簽供貨協議,以後每個月固定收你五千斤豆腐,價格還能再給你提一分錢!”
林晚秋接過協議,看著上麵“每月五千斤”的字樣,心裡樂開了花——五千斤豆腐,一個月就能賺五十塊錢,這在六零年代可是頂呱呱的收入!她抬頭看向遠處的田野,春風吹過,綠油油的麥苗翻著波浪,就像她心裡那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趙建軍和他爹早就沒了蹤影,估計是灰溜溜地回村了。林晚秋知道,這隻是她逆襲路上的一小步,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困難等著她。但隻要有兒子在身邊,有周書記的支援,有自己這雙能做豆腐的手,她就有信心,在這六零年代,帶著念安,闖出一條真正的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