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77章 學習織布,準備做新衣服
晨光刺破秋霧,將紅旗生產大隊的田埂染成一片金紅時,林晚秋已經踩著露水進了空間。倉庫裡的暖光依舊柔和,那台小型織布機靜靜立在角落,旁邊的木桌上整齊碼著梳棉器、繞線軸和各色棉紗,像一群等待檢閱的老友。她指尖拂過淡藍色的棉紗,昨夜空間技能麵板裡的織佈教程在腦海中清晰浮現,連踩踏板的力度、梭子穿梭的角度都標注得細致入微,讓她原本忐忑的心漸漸安定下來。
“先從梳理棉紗開始吧。”林晚秋拿起竹製梳棉器,選了一團最蓬鬆的白色棉紗放在膝上。梳棉器的齒距均勻,邊緣打磨得圓潤光滑,她按照教程裡的手法,將棉紗輕輕鋪在梳齒上,手腕微微用力,從棉團根部向末端梳理。細白的棉絮隨著梳齒的移動緩緩展開,像被風吹散的雲朵,落在事先鋪好的粗布上,散發出淡淡的陽光氣息。她一邊梳,一邊回憶教程裡的要點——梳理時力度要勻,不能扯斷棉纖維,還要將裡麵的細小雜質挑出來,這樣織出的布才會細膩平整。
剛開始時,她的動作還有些生疏,偶爾會扯斷棉線,或是漏過藏在棉團裡的小棉結。可隨著梳理的次數增多,手腕漸漸找到了力道,動作也越來越流暢。陽光透過空間倉庫的虛擬窗欞灑進來,落在她專注的側臉上,將她垂落的發絲染成淺金。她望著手裡漸漸梳理好的棉絮,像捧著一團柔軟的月光,心裡滿是歡喜——原來這看似複雜的織布工序,隻要靜下心來學,也並非難事。
梳理完棉紗,接下來便是繞線錠。林晚秋拿起小巧的木質繞線軸,將梳理好的棉絮搓成細細的棉線,一端固定在繞線軸的凹槽裡,輕輕轉動軸芯。隨著她的動作,棉線像流水般纏繞在軸芯上,漸漸形成一個飽滿的線錠,淺白色的棉線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像綴滿了細碎的星光。她一邊繞,一邊在心裡盤算:念安的貼身小褂子需要兩匹細棉布,沈廷舟的襯衫要一匹稍厚些的,自己的連衣裙可以用那匹淺粉色的,算下來至少要繞二十個線錠才夠。
“慢慢來,總能織好的。”林晚秋放下繞好的線錠,活動了一下有些發酸的手腕,目光落在織布機的經線軸上。按照教程,下一步該穿經線了——這是織布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經線的疏密直接影響布的質感,穿得太密會讓布發硬,太疏又會顯得鬆散。她小心翼翼地將線錠固定在經線軸上,拿起一根細針,將棉線一根根穿過綜片上的小孔,每穿好一根,就用木梳輕輕梳理一下,確保棉線繃直且不打結。
棉線在她指間穿梭,像一條條白色的小溪,漸漸在經線軸上織成一張細密的網。陽光漸漸升高,空間裡的溫度也變得溫暖舒適,田地裡的蔬菜長勢喜人,翠綠的黃瓜、鮮紅的番茄掛滿枝頭,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讓這專注的時光更添了幾分愜意。林晚秋沉浸在穿經線的工序裡,連沈廷舟什麼時候進的空間都沒察覺,直到他的手掌輕輕落在她的肩上,她才驚得回頭。
“怎麼不喊我一聲?看你忙得連額角的汗都沒擦。”沈廷舟遞過一塊乾淨的帕子,眼底滿是心疼。他清晨去大隊部打聽織布的事,剛進門就沒看到林晚秋,猜到她定是進了空間,便也跟著進來了,沒想到一進來就看到她專注得連自己來了都不知道。他蹲下身,看著織布機上已經穿好的經線,忍不住讚歎:“這才半天工夫,你就穿好這麼多經線了?看著比我見過的老織布匠穿得還整齊。”
林晚秋接過帕子擦了擦汗,臉上泛起一抹紅暈:“都是空間裡的教程教得好,連穿經線的角度都標出來了,我照著做就行。”她拉著沈廷舟的手,讓他摸了摸已經繃直的經線,“你看,這樣的疏密程度,織出來的布應該剛好,做念安的小褂子正合適。”
沈廷舟指尖觸到細密的棉線,隻覺得柔軟又緊實,心裡對林晚秋的佩服又多了幾分:“我今天去大隊部問了,李嬸的婆婆以前就是公社紡織廠的織布工,手藝好得很,她說要是你有不懂的地方,隨時可以去問她。”他頓了頓,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布包,“這是李嬸讓我給你帶的,說是她婆婆以前織布用的梭子,比一般的梭子更順手,讓你試試。”
林晚秋開啟布包,裡麵是一個竹製梭子,比她空間裡的梭子稍大些,梭身刻著精緻的纏枝紋,摸上去溫潤光滑,顯然是用了多年的老物件。她拿起梭子,在手裡掂了掂,重量剛好,握在手裡格外舒服:“李嬸也太貼心了,等我織出第一塊布,一定要先給她送些過去。”
“不急,先把咱們家人的衣服做好再說。”沈廷舟幫她調整了一下經線軸的角度,讓棉線繃得更直,“你要是累了就歇歇,彆逞強,織布本來就是細活,慢慢來纔好。”他知道林晚秋性子急,想儘快給家人做新衣服,可也怕她累壞了身體,畢竟這幾天蓋房子她已經夠辛苦了。
林晚秋點了點頭,心裡卻依舊想著儘快學會織布。她看著沈廷舟,忽然想起念安還在家,連忙說:“光顧著織布,我都忘了念安還在外麵,咱們快出去吧,彆讓孩子等急了。”
兩人走出空間時,沈念安正坐在院子裡的小板凳上,手裡拿著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著什麼。聽到腳步聲,他立刻抬起頭,看到林晚秋和沈廷舟,便歡快地跑過來,舉著手裡的樹枝說:“娘,爹,你們看我畫的天空藍!以後我的新衣服就是這個顏色!”
林晚秋蹲下身,看著地上畫的藍色圓圈,忍不住笑了:“咱們念安畫的顏色真好看,娘織的布肯定比這個還藍。”她拉著念安的手,走到院子裡的石桌旁,“娘今天學了織布,等過幾天織出布來,就給你做新衣服,好不好?”
“好!”沈念安興奮地跳起來,小腦袋在林晚秋懷裡蹭了蹭,“娘,我能去看你織布嗎?我保證不搗亂,就坐在旁邊看。”
林晚秋摸了摸他的頭,笑著答應:“當然可以,不過你要乖乖的,不能碰織布機上的線,不然織出來的布就不好看了。”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秋每天都會抽時間進空間學習織布。有了空間教程的指導,再加上李嬸婆婆偶爾的指點,她的織布手藝進步得飛快。剛開始踩踏板時,她還會因為力度不均讓經線開口大小不一,可練了兩天後,她的雙腳已經能熟練地配合綜片,“哢嗒哢嗒”的織布聲在空間裡回蕩,像一首輕快的樂曲。梭子在她指間穿梭,每一次穿過經線,都能精準地將緯線拉緊,織出的布麵平整光滑,連李嬸婆婆看了都忍不住稱讚:“晚秋啊,你這手藝真是天生的,我當年學了半個月才織出這麼好的布,你才幾天就學會了,真是厲害!”
這天傍晚,林晚秋終於織完了第一匹布——正是念安想要的天空藍。她小心翼翼地將布從織布機上取下來,展開在空間的地上,淡藍色的布麵在暖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像一片被裁下來的天空,細密的針腳均勻分佈,摸上去柔軟又厚實。她捧著布,心裡滿是成就感,這是她重生以來,除了蓋房子之外,親手完成的最有意義的事——這不僅是一匹布,更是她對家人的愛,是這個小家越來越好的證明。
她迫不及待地帶著布走出空間,剛到院子裡,就看到沈廷舟和念安正在收拾院子。念安看到她手裡的藍布,立刻丟下手裡的掃帚跑過來,眼睛瞪得圓圓的:“娘,這是我的新衣服的布嗎?真的是天空藍!”
“是啊,這就是給你做新衣服的布。”林晚秋將布展開,讓念安摸了摸,“你看,這布又軟又厚,做件小棉襖正好,冬天穿肯定暖和。”
沈廷舟也走了過來,看著眼前的藍布,眼底滿是驚喜:“這布織得真好,顏色也正,比供銷社賣的布好看多了。”他伸手摸了摸布麵,隻覺得質感細膩,心裡對林晚秋的佩服又多了幾分——她總能給這個家帶來驚喜,從蓋房子到種蔬菜,再到現在的織布,每一件事都做得又快又好。
林晚秋看著父子倆歡喜的模樣,心裡也暖暖的。她將布疊好,抱在懷裡說:“明天我就開始給念安做棉襖,正好快入冬了,做厚些,讓他冬天也能暖暖和和的。”她想起剛重生時,念安冬天隻穿一件薄薄的舊棉襖,凍得小手通紅,心裡就一陣心疼,如今有了自己織的布,一定要讓孩子穿得暖和又體麵。
沈念安拉著林晚秋的衣角,小臉上滿是期待:“娘,我能看著你做棉襖嗎?我想看著我的新衣服一點點做好。”
“當然可以。”林晚秋笑著答應,心裡已經開始盤算做棉襖的工序——要先裁布,再絮棉花,最後縫起來,棉花要用空間裡最好的新棉,這樣才夠暖和。她甚至還想在棉襖的袖口和領口繡上幾朵小雲朵,讓念安的新衣服更漂亮些。
夜色漸濃,院子裡的煤油燈又亮了起來。林晚秋將藍布小心地收進櫃子裡,坐在燈下,開始畫棉襖的紙樣。沈廷舟坐在她旁邊,幫她裁著線,念安則趴在桌子上,睜著大眼睛看著她畫紙樣,偶爾還會小聲問一句:“娘,這裡為什麼要畫成弧形呀?”
林晚秋耐心地解釋:“因為這裡是袖口,畫成弧形穿在身上才舒服,不會勒著胳膊。”她一邊畫,一邊感受著這溫馨的時光,心裡滿是幸福。她知道,這件用自己織的布做的棉襖,不僅能溫暖念安的冬天,更能讓這個小家在即將到來的寒冬裡,充滿溫暖和希望。而她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雙手,為家人織出更多的布,做更多的新衣服,讓這六零年代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就拿出藍布和棉花,開始給念安做棉襖。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子上,將藍布染成淡金,棉花蓬鬆柔軟,像一朵朵白雲。她拿起剪刀,按照紙樣小心翼翼地裁著布,每剪一刀都格外認真,生怕剪錯了尺寸。沈念安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手裡拿著一根線,時不時幫她遞個針,小臉上滿是期待,連平日裡最喜歡的撿雞蛋都忘了去。
“娘,什麼時候才能做好呀?”沈念安忍不住問,眼睛緊緊盯著林晚秋手裡的布。
“快了,再過兩天就能做好了。”林晚秋笑著說,手裡的針線飛快地穿梭,將棉花牢牢固定在布裡。她想起前世自己做美食時的專注,如今做衣服雖然是第一次,卻也有著同樣的熱情——因為這都是為了家人,為了這個她用儘全力守護的小家。
窗外的陽光漸漸升高,院子裡的冬青葉片上的露珠漸漸蒸發,遠處傳來社員們下地乾活的吆喝聲,一切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林晚秋低頭看著手裡漸漸成型的棉襖,心裡滿是憧憬——等這件棉襖做好了,她還要給沈廷舟做件藍色的襯衫,給自己做條粉色的連衣裙,再織些布送給李嬸和張嫂子,讓大家都能感受到這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