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89章 晚秋開始製作醬油,完善食品副業
正月的暖陽終於驅散了臘月的寒峭,將紅旗生產大隊的田野烘得泛起濕潤的土香。林晚秋站在新房後院的空地上,看著沈廷舟帶著幾個村民搭建木架,心裡滿是期待。這片空地是她特意留出來的,用來搭建醬油釀造棚——自從喬遷宴上跟鄉親們提起做醬油的想法後,大家的熱情就沒斷過,每天都有人來問準備得怎麼樣了,連公社的趙書記都特意跑來,說要是需要幫忙,公社可以出麵協調工具和場地。
“晚秋,這木架搭得差不多了,你看看高度合不合適?”沈廷舟從木架上跳下來,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目光落在林晚秋身上,帶著幾分詢問。他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工裝,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卻絲毫不顯疲憊,反而因為能幫上林晚秋的忙而格外開心。
林晚秋走上前,伸手比了比木架的高度,笑著說:“再高半尺就剛好,到時候搭上遮陽布,既能擋太陽,又能通風。對了,發酵用的陶缸你聯係好了嗎?咱們需要二十個大陶缸,每個至少能裝兩百斤黃豆的那種。”
“聯係好了,”沈廷舟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條遞給她,“縣城陶器廠的王廠長說,下週就能把陶缸送過來,都是手工燒製的,質地厚實,適合長期發酵。我還跟他說好了,以後咱們要是擴大規模,還能按批發價拿缸。”
林晚秋接過紙條,看著上麵清秀的字跡,心裡暖暖的。自從沈廷舟回來後,不管她想做什麼,他都會提前幫她安排好,從蓋新房到辦喬遷宴,再到現在準備做醬油,他永遠是她最堅實的後盾。她抬頭看向沈廷舟,眼底滿是笑意:“辛苦你了,要是沒有你,我這醬油坊還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開起來。”
“跟我還客氣什麼,”沈廷舟伸手幫她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頭發,聲音溫柔,“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再說了,這醬油坊不僅是咱們家的副業,還是整個大隊的希望,我肯定要儘全力幫忙。”
正在這時,念安蹦蹦跳跳地從屋裡跑出來,手裡拿著一個小布包,裡麵裝著幾顆飽滿的黃豆:“娘!爹!俺在空間裡挑的黃豆,你看是不是都很好?沒有一顆壞的!”
林晚秋蹲下身,接過布包,拿出一顆黃豆放在手心。這顆黃豆顆粒飽滿,顏色金黃,是她之前在空間裡特意種植的優質品種,比市麵上的黃豆出油率更高,味道也更醇厚。她捏了捏黃豆,笑著說:“念安挑得真好,這些黃豆都能用來做醬油。等會兒娘教你怎麼泡黃豆,咱們一起為醬油坊出力,好不好?”
“好!”念安興奮地跳起來,小臉上滿是期待。自從喬遷宴上幫著林晚秋招待鄉親們後,他就一直盼著能再為家裡做點事,現在終於有機會了,自然格外開心。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秋和沈廷舟忙得腳不沾地。林晚秋負責製定醬油釀造的流程,從選豆、泡豆、蒸豆,到製曲、發酵、曬醬,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記錄在紙上,還特意從空間裡調出前世學過的醬油釀造知識,結合六零年代的實際情況,對流程進行了優化——比如用柴火灶代替現代的蒸汽裝置蒸豆,用陶缸代替不鏽鋼發酵罐,既能保證醬油的味道,又符合當時的生產條件。
沈廷舟則負責組織村民準備原材料和工具。他帶著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去公社糧站拉回了一千斤黃豆,又從縣城買回了足量的鹽和曲種;村裡的婦女們則主動來幫忙,有的負責挑揀黃豆,把壞豆、癟豆挑出來,有的負責清洗陶缸,把陶缸裡裡外外刷得乾乾淨淨,還有的負責準備柴火,為蒸豆做準備。
院子裡熱鬨非凡,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李嬸一邊挑揀黃豆,一邊跟身邊的婦女們說:“晚秋這孩子就是能乾,不僅會種反季節蔬菜,會開豆腐坊,還會做醬油。等咱們的醬油做出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到時候咱們的日子就能過得更紅火了!”
“是啊,”旁邊的王大嬸接過話茬,手裡的動作不停,“以前咱們隻能靠掙工分過日子,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幾個錢。現在跟著晚秋,不僅能在豆腐坊掙錢,以後還能在醬油坊掙錢,咱們的日子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林晚秋聽到她們的對話,心裡滿是感動。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援和幫助。如果不是大家在她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她可能早就被沈家的人欺負垮了。現在,她終於有機會帶領大家一起致富,自然要儘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辜負大家的信任和期待。
正月十五這天,醬油坊正式開始釀造醬油。一大早,林晚秋就帶著村民們開始泡黃豆。她把挑揀好的黃豆倒進大木桶裡,加入足量的清水,沒過黃豆三寸左右,然後蓋上木蓋,讓黃豆充分吸收水分。泡豆的過程需要六個時辰,期間要每隔兩個時辰換一次水,確保黃豆不會變質。
念安一直守在木桶旁邊,時不時地掀開木蓋看看黃豆的變化,還不忘提醒林晚秋:“娘,到換水的時間了,咱們快給黃豆換水吧,彆讓黃豆變壞了。”
林晚秋笑著摸了摸他的頭,拿起水桶往木桶裡加水:“念安真細心,有你幫忙,娘就放心多了。等會兒黃豆泡好了,咱們一起把黃豆撈出來,放到蒸籠裡蒸,好不好?”
“好!”念安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
下午時分,黃豆終於泡好了。泡好的黃豆體積增大了一倍,顏色也變得更淺,用手一捏就能捏碎。林晚秋和村民們一起,把黃豆撈出來,瀝乾水分,然後均勻地鋪在蒸籠裡。沈廷舟早已在柴火灶裡生好了火,熊熊的火焰舔舐著鍋底,很快就把蒸籠裡的黃豆蒸熟了。
蒸好的黃豆散發出濃鬱的豆香,引得在場的人都忍不住嚥了咽口水。林晚秋拿起一顆蒸好的黃豆,放在嘴裡嘗了嘗,軟糯香甜,口感正好。她滿意地點點頭,對大家說:“黃豆蒸得很好,接下來咱們要把黃豆晾涼,然後拌入曲種,放入陶缸裡發酵。發酵的過程很關鍵,溫度和濕度都要控製好,大家一定要仔細觀察,有什麼情況及時跟我說。”
大家齊聲應下,小心翼翼地把晾涼的黃豆裝進陶缸裡,拌入適量的曲種,然後蓋上陶缸蓋,在缸蓋上鋪上一層乾淨的紗布,防止灰塵落入。林晚秋還特意在每個陶缸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發酵的開始時間和注意事項,方便大家記錄和觀察。
接下來的幾天,林晚秋每天都會去醬油坊檢視發酵情況。她掀開陶缸蓋,觀察黃豆的變化,聞著缸裡散發出的味道,判斷發酵是否正常。剛開始的時候,黃豆隻是微微發熱,散發出淡淡的豆香味;過了三天,黃豆開始長出白色的菌絲,味道也變得更加濃鬱;到了第七天,菌絲變成了黃色,缸裡開始出現少量的醬汁,醬油的香味也漸漸飄了出來。
“晚秋,這醬油是不是快發酵好了?”沈廷舟看著缸裡的醬汁,心裡滿是期待。這些天,他每天都會陪林晚秋來醬油坊,看著黃豆一點點發酵,心裡既緊張又興奮——他知道,這醬油不僅關係到家裡的收入,還關係到鄉親們的希望,容不得半點差錯。
林晚秋仔細觀察著醬汁的顏色和濃度,笑著說:“還需要再發酵十天左右。等醬汁變得更濃稠,顏色變成深褐色,味道變得醇厚,咱們的醬油就算發酵好了。到時候再加入適量的鹽和水,進行曬醬,曬上一個月,醬油就可以成品了。”
“太好了!”沈廷舟忍不住歡呼起來,“等醬油做好了,咱們先送一些給趙書記和公社的領導嘗嘗,讓他們幫咱們宣傳宣傳。說不定到時候,供銷社還會跟咱們訂大量的醬油呢!”
林晚秋點點頭,心裡也充滿了期待。她想起前世在現代超市裡看到的各種醬油,有生抽、老抽、味極鮮等等,味道各異,用途不同。她打算等這次的醬油做好後,再嘗試開發不同種類的醬油,比如生抽適合涼拌,老抽適合紅燒,味極鮮適合提鮮,這樣不僅能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還能提高醬油坊的收入,讓鄉親們賺更多的錢。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晚秋和村民們繼續精心照料著醬油。他們每天都會給陶缸翻醬,讓醬汁充分接觸空氣,保證發酵均勻;遇到下雨天,就及時把陶缸搬進棚子裡,防止雨水落入缸中;遇到晴天,就把陶缸搬出來曬太陽,讓醬油的味道更加醇厚。
念安也一直堅持幫忙,每天都會跟著林晚秋去醬油坊,幫著翻醬、曬醬,還會主動打掃醬油坊的衛生,把院子裡的柴火堆得整整齊齊。他看著陶缸裡的醬油一天天變得濃稠,顏色一天天變深,心裡滿是自豪——他知道,自己也為醬油坊出了一份力,等醬油賣出去了,娘和爹一定會很開心。
一個月後,醬油終於做好了。林晚秋掀開陶缸蓋,一股濃鬱的醬香撲麵而來,深褐色的醬油在缸裡泛著油亮的光澤,看起來就很有食慾。她用勺子舀起一勺醬油,嘗了嘗味道,鹹淡適中,醬香醇厚,比市麵上賣的醬油味道還要好。
“太好了!咱們的醬油做成功了!”林晚秋興奮地喊道,聲音裡滿是激動。這些天的辛苦沒有白費,她終於做出了滿意的醬油,不僅能給家裡帶來收入,還能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她的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沈廷舟也湊過來,嘗了嘗醬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秋,你真厲害!這醬油的味道比我想象中還要好。咱們明天就裝幾瓶,送到縣城的供銷社去,讓他們看看咱們的醬油品質怎麼樣。如果他們滿意,咱們就能跟他們簽訂單,到時候咱們的醬油就能賣到縣城的各個角落了!”
“好!”林晚秋點點頭,心裡滿是期待。她知道,這隻是醬油坊的開始,以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品種的醬油,建立銷售渠道等等。但她相信,隻要自己和沈廷舟齊心協力,再加上鄉親們的支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醬油坊一定能越辦越好,成為紅旗生產大隊的支柱產業,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當天晚上,林晚秋和沈廷舟特意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飯,邀請了幫忙的村民們來家裡吃飯。飯桌上,大家品嘗著用新做的醬油烹飪的菜肴——紅燒排骨、醬油炒飯、涼拌黃瓜,每一道菜都因為醬油的加持而變得格外美味。
“晚秋,這醬油做的菜也太好吃了!”李嬸一邊吃著紅燒排骨,一邊讚不絕口,“這排骨用咱們自己做的醬油燒出來,比城裡飯店做的還香!等咱們的醬油賣出去了,肯定會供不應求的!”
“是啊,”王大嬸也跟著說,“以後咱們不僅能在醬油坊掙錢,還能吃到這麼好吃的醬油,咱們的日子真是越來越幸福了!”
林晚秋看著大家開心的樣子,心裡滿是溫暖。她舉起酒杯,對大家說:“謝謝大家這些天的幫忙,沒有你們,咱們的醬油坊也做不出這麼好的醬油。以後,咱們還要一起努力,把醬油坊辦得越來越好,讓更多的人吃到咱們做的醬油,讓咱們紅旗生產大隊的名聲傳遍全縣,甚至全省!”
“好!”大家齊聲響應,紛紛舉起酒杯,為醬油坊的成功,為未來的幸福生活乾杯。
月光灑在院子裡,給青磚瓦房鍍上了一層銀輝。林晚秋和沈廷舟並肩站在院子裡,看著鄉親們開心的笑容,心裡滿是幸福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