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127章 作坊擴大規模,在鄰縣開設分店
秋風卷著金黃的稻浪掠過紅旗生產大隊,“晚秋食品坊”後院的曬穀場上,新收的玉米棒堆成了小山,黃澄澄的顆粒在陽光下泛著油潤的光澤。林晚秋站在作坊的窗前,看著工人們手腳麻利地分裝剛出爐的桃酥,鼻尖縈繞著黃油與麵粉混合的香甜氣息,心裡卻在盤算著擴產的細節——自打念安確定去縣城上學後,作坊擴張的計劃便成了她心頭最緊要的事。
“晚秋,這是這個月的訂單統計,鄰縣的李老闆又追加了五百斤月餅,說要趕在中秋前鋪貨。”沈廷舟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本泛黃的賬本,指尖在密密麻麻的數字上劃過,語氣裡帶著難掩的欣喜。他剛從公社供銷社回來,一路上聽著鄉親們誇讚“晚秋食品坊”的點心,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林晚秋接過賬本,指尖拂過“鄰縣”二字,眼神亮了起來:“五百斤?這李老闆倒是爽快。不過咱們現在的產能怕是跟不上了,你看,作坊裡就這三間烘房,每天滿負荷運轉也隻能出兩百斤貨,再加上村裡的訂單,根本週轉不開。”她抬頭望向窗外,工人們正圍著唯一的和麵機輪流使用,臉上都帶著焦急的神色,“得再添兩台烘房,還有和麵機、壓片機也得補上,不然真要誤了訂單。”
沈廷舟點點頭,將賬本放在桌上:“我也是這麼想的。昨天去縣城租房子時,順便去農機站問了,他們有二手的烘房裝置,就是價格貴點,要三百塊錢。不過咱們現在手裡有結餘,咬咬牙能拿下來。另外,我還跟大隊長商量了,想把作坊旁邊那片閒置的空地租下來,擴建廠房,他說隻要咱們能帶動村裡就業,就給咱們按最低價算。”
“帶動就業?這倒是個好主意。”林晚秋眼睛一亮,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咱們現在隻有八個工人,擴建後至少需要二十人。正好村裡有不少婦女在家閒著,讓她們來作坊乾活,既能賺工分,又能補貼家用,大隊長肯定樂意。這樣一來,咱們擴產也名正言順,還能落下個好名聲。”
說乾就乾。第二天一早,沈廷舟就帶著錢去縣城拉裝置,林晚秋則留在村裡招工。訊息一傳開,村民們都湧到作坊門口,王大娘拉著林晚秋的手,笑得合不攏嘴:“晚秋啊,你真是咱們村的福星!我家那口子常年臥病,我正愁沒錢給他抓藥呢,要是能來作坊乾活,可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林晚秋看著眼前熱切的鄉親們,心裡暖暖的:“大家彆著急,咱們按規矩來,先登記,再培訓,隻要肯吃苦、手腳麻利,都能來乾活。不過醜話說在前頭,作坊裡有作坊的規矩,不能偷懶耍滑,更不能把配方泄露出去,要是違反了,可就不能留在這了。”
鄉親們紛紛點頭,爭先恐後地登記。林晚秋仔細核對每個人的資訊,特意把家裡困難的婦女排在前麵,又挑選了幾個力氣大的男人負責搬運原料。看著登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她彷彿看到了作坊熱鬨的未來,嘴角忍不住上揚。
接下來的半個月,作坊裡一片熱火朝天。沈廷舟帶著工人搭建新的烘房,汗水浸濕了他的粗布襯衫,後背印出深色的汗漬,卻絲毫沒有停歇;林晚秋則忙著培訓新工人,從揉麵的力道到烘製的溫度,手把手地教,嗓子都沙啞了,卻依舊耐心十足。空間裡的現代烘焙資料派上了大用場,她根據資料調整了月餅的配方,減少了糖和油的用量,讓口感更清爽,還開發了豆沙、棗泥兩種新口味,試產時一出爐就被工人們搶著嘗鮮。
“晚秋,你這新口味的月餅也太好吃了!比供銷社賣的還香甜!”王大娘咬了一口豆沙月餅,豆沙的綿密混合著餅皮的酥脆,讓她忍不住豎起大拇指,“我家小孫子要是看到,肯定要纏著我買。”
林晚秋笑著遞過一個油紙包:“大娘,這是剛烤好的,你拿回去給孩子嘗嘗。等正式出貨了,咱們給老客戶都送點樣品,讓他們也嘗嘗鮮。”
就在作坊擴建緊鑼密鼓進行時,鄰縣的李老闆突然找上門來。他穿著一身筆挺的中山裝,手裡提著一個黑色的皮包,一進作坊就被新搭建的烘房吸引了:“林老闆,沈老闆,你們這規模可真不小啊!我這次來,除了追加訂單,還有個想法想跟你們商量。”
林晚秋給李老闆倒了杯熱茶,笑著說:“李老闆有話直說,咱們都是爽快人。”
李老闆喝了口茶,放下杯子,眼神誠懇:“是這樣,我在鄰縣開了三家雜貨鋪,每天都有顧客來問‘晚秋食品坊’的點心,可咱們這運輸不方便,每次運過去都得顛簸大半天,點心都碎了不少。我想著,要是你們能在鄰縣開個分店,我願意出場地,咱們合夥經營,利潤五五分成,你們看怎麼樣?”
林晚秋和沈廷舟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驚喜。這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機會!林晚秋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李老闆,你這個提議確實誘人。不過開分店不是小事,得先去鄰縣考察一下,看看場地、人流,還有當地的政策,咱們再做決定,你看行嗎?”
“當然行!”李老闆立刻答應,“我明天就帶你們去鄰縣,我在那熟,保證給你們找個好地方!”
第二天一早,三人就坐上了去鄰縣的馬車。一路上,李老闆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鄰縣的情況:“咱們鄰縣比咱們公社富裕,縣城裡有兩條主街,人流量大,尤其是西街,靠近汽車站,來往的旅客多,要是把分店開在那,肯定能火!”
到了鄰縣,李老闆果然帶他們去了西街。街口有一間臨街的鋪麵,兩層小樓,樓下寬敞明亮,適合做店麵和烘房,樓上還能住人,租金也合理。林晚秋推開鋪麵的門,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照亮了地麵的青磚,她想象著這裡擺滿點心櫃台的樣子,心裡已經有了主意。
“沈廷舟,你覺得怎麼樣?”林晚秋轉頭問沈廷舟,語氣裡帶著期待。
沈廷舟四處打量著,手指敲了敲牆麵:“這房子結實,通風也好,適合做烘房。而且靠近汽車站,人流量大,客源有保障。李老闆,這鋪麵的租金怎麼算?”
李老闆笑著說:“咱們都是合夥人了,租金我先墊付,從以後的利潤裡扣,怎麼樣?”
就這樣,開分店的事敲定了。接下來的日子,林晚秋和沈廷舟輪流往返於村裡和鄰縣,一邊盯著作坊的擴建,一邊忙著分店的裝修。沈廷舟從縣城請了木工,打造了精緻的點心櫃台,林晚秋則從空間裡找出現代店麵的設計圖,指導工人刷牆、鋪地板,還特意在門口掛了一塊醒目的木牌,上麵寫著“晚秋食品坊鄰縣分店”,字型遒勁有力,格外惹眼。
分店開業那天,西街熱鬨非凡。林晚秋特意準備了免費試吃的活動,剛出爐的桃酥、月餅擺了滿滿一桌,香氣飄出老遠,吸引了不少路人。王大孃的兒子小柱子被派來分店幫忙,他戴著乾淨的白帽子,熱情地給顧客遞點心:“阿姨,您嘗嘗咱們的桃酥,都是剛烤的,又香又脆!”
一位穿著旗袍的阿姨接過桃酥,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這桃酥真好吃,比我在上海吃的還地道!給我稱二斤,我帶回去給家人嘗嘗。”
“好嘞!”小柱子麻利地稱好桃酥,用油紙包好,遞了過去。
不一會兒,櫃台前就排起了長隊,李老闆笑得合不攏嘴,拉著林晚秋的手說:“林老闆,你真是有本事!第一天就這麼火,以後肯定更旺!”
林晚秋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滿是成就感。她轉頭看向沈廷舟,他正忙著給顧客打包,額頭上滲著汗珠,卻笑得格外開心。就在這時,沈廷舟的堂弟沈小二突然跑了進來,臉色蒼白,氣喘籲籲地說:“哥,嫂,不好了!我哥……我哥在山上砍柴時,不小心從坡上摔下來了,現在還昏迷著呢!”
沈廷舟心裡一緊,手裡的包裝紙掉在地上:“你說什麼?我哥怎麼會摔下來?快,帶我去看看!”
林晚秋也慌了,雖然沈老大平時跟著沈老太和張蘭一起磋磨她,但畢竟是沈廷舟的大哥,人命關天,不能不管。她立刻對李老闆說:“李老闆,這裡就拜托你了,我們得趕緊回村看看。”
李老闆也急了:“你們快去吧,這裡有我呢,放心!”
兩人跟著沈小二往村裡趕,一路上,沈廷舟眉頭緊鎖,心裡滿是擔憂。林晚秋看著他焦急的樣子,輕輕握住他的手:“彆擔心,咱們先找醫生看看,說不定隻是皮外傷。”話雖這麼說,她心裡卻沒底,山上的坡那麼陡,摔下來可不是小事。她悄悄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心裡默唸:空間裡有醫療急救包,還有外傷藥,一定要沒事纔好。
馬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林晚秋望著窗外飛逝的樹木,心裡亂糟糟的。她沒想到,作坊擴建、分店開業的喜事剛過,就遇到這樣的意外。沈老大受傷,張蘭肯定又會大鬨,到時候不知道又會生出什麼事端。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治好沈老大的傷,其他的事,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