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辣媽:重生帶娃奔小康 第154章 夫妻商量,準備在市區開設食品店
正月初五的晨光,帶著新春的暖意,透過窗欞灑進“晚秋食品店”的櫃台。貨架上的芝麻酥還泛著油亮的光澤,紅棗泥的甜香混著薑糖的辛辣,在空氣中釀成醇厚的年味。林晚秋正低頭給顧客稱花生糖,指尖沾著細碎的糖霜,抬頭時恰好看見沈廷舟牽著沈念安走進來,父子倆身上還帶著室外的清冷空氣。
“爸爸!”沈念安掙脫沈廷舟的手,小跑到櫃台後,舉起手裡的小賬本,“今天的賬我都記好了,比昨天多賣了五塊錢呢!”賬本上的字跡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寫得認真,末尾還畫了個小小的笑臉。
沈廷舟彎腰揉了揉兒子的頭發,目光落在林晚秋沾著糖霜的指尖,眼底漾起溫柔:“忙了一早上,歇會兒吧,我剛去巷口買了豆漿油條,趁熱吃。”他把食盒放在櫃台上,油紙裹著的油條還冒著熱氣,豆漿的豆香瞬間驅散了空氣中的甜膩。
林晚秋擦了擦手,拿起一根油條咬了一口,酥脆的口感在舌尖散開,心裡滿是踏實。自從正月初一開業,店裡的生意就格外紅火,每天從早忙到晚,沈廷舟要麼在店裡幫忙招呼顧客,要麼去村裡的作坊協調貨源,夫妻倆雖然累,卻渾身是勁。
“對了,”沈廷舟喝了口豆漿,忽然開口,“昨天我去縣裡送貨,碰到以前部隊的老戰友,他現在在市區的供銷社工作,說市區最近在規劃新的商業街,很多店鋪都在招租。”他放下碗,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折疊的紙條,上麵是戰友寫的商業街地址和大致規劃,“我想著,咱們縣城的店已經穩定了,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去市區開一家分店?”
林晚秋手裡的油條頓在半空,眼睛瞬間亮了。市區比縣城繁華得多,人口密集,消費能力也更強,要是能在市區開店,不僅能擴大生意,還能把“晚秋”的牌子打得更響。可轉念一想,她又有些猶豫:“市區開店是好,可咱們人手不夠啊。縣城的店需要人照看,村裡的作坊也離不開周大哥和劉大姐,要是去市區開店,誰來打理?”
“這個我已經想過了。”沈廷舟展開紙條,指著上麵的地址,“戰友說商業街旁邊有個居民區,租個小院子住,既能照看店鋪,也能把念安和溪溪接過去。至於人手,我跟周大哥商量過,他說可以讓他兒子周明來縣城看店,周明年輕,學東西快,再讓劉大姐多帶幾個可靠的婦女,把作坊的生產穩住。”
林晚秋看著紙條上的地址,心裡的顧慮漸漸消散。她想起穿越前在現代開美食工作室的日子,那時她就夢想著把自己的手藝推廣到更大的地方,如今在這個年代,這個夢想似乎離自己越來越近了。“那……市區的店鋪租金貴不貴?咱們現在的資金夠不夠?”
“戰友說初期租金有優惠,而且咱們縣城的店每天都有盈利,再加上作坊給縣食品廠的提成,資金應該夠。”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指尖傳來溫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市區的市場大,咱們的輔食和點心,在市區肯定更受歡迎。你想想,要是以後咱們的店能開遍地區,甚至省裡,那咱們的日子,就真的徹底穩了。”
林晚秋看著沈廷舟眼裡的憧憬,心裡的火苗也被點燃了。她用力點頭:“好!那就去市區開分店!咱們明天就去市區看看,跟你戰友聊聊具體的情況。”
第二天一早,沈廷舟和林晚秋把縣城的店交給周明照看,帶著沈念安,坐著最早一班去市區的長途汽車。汽車在土路上顛簸,窗外的景色從低矮的平房變成了兩層的小樓,路邊的自行車也多了起來,偶爾還能看到幾輛卡車駛過,帶著濃濃的城市氣息。
沈念安扒著車窗,眼睛裡滿是好奇:“媽媽,市區的房子好高啊,比縣城的還高!”他指著遠處的百貨大樓,興奮地喊,“爸爸,你看那個大樓,是不是比咱們村的老槐樹還高?”
沈廷舟笑著點頭,伸手把兒子抱進懷裡:“等咱們在市區開了店,經常帶你來玩,還帶你去百貨大樓買新衣服。”
林晚秋靠在沈廷舟的肩上,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心裡滿是期待。前世她在現代的大城市生活慣了,穿越到六零年代後,雖然努力適應了農村和縣城的生活,卻還是懷念城市的便利和繁華。如今能有機會在市區紮根,對她來說,不僅是生意的拓展,更是對新生活的嚮往。
汽車駛入市區,街道變得寬敞起來,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掛著五顏六色的招牌,行人來來往往,比縣城熱鬨得多。沈廷舟的戰友早已在汽車站門口等候,他穿著筆挺的中山裝,看到沈廷舟,立刻熱情地迎上來:“廷舟!可算把你盼來了!”
“老楊,辛苦你了。”沈廷舟握住戰友的手,互相寒暄了幾句,然後把林晚秋和沈念安介紹給對方。
老楊笑著打量林晚秋:“早就聽廷舟說,他媳婦是個能乾人,把縣城的食品店經營得風生水起,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領著三人往商業街的方向走,“咱們邊走邊說,商業街就在前麵,現在正在鋪路,預計下個月就能完工,到時候會統一掛招牌,看著氣派得很。”
沿著街道往前走,果然看到不少工人正在鋪瀝青路,壓路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路邊已經有幾間店鋪開始裝修,木工師傅正在鋸木板,油漆的味道混著瀝青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卻透著蓬勃的生機。
“你看,”老楊指著一間臨街的店鋪,“這間就不錯,麵積比縣城的店大一半,門口還有個小台階,方便顧客上下。最重要的是,它旁邊就是居民區,後麵還有個小院子,可以用來存放貨物,或者住人。”
沈廷舟和林晚秋走到店鋪門口,推開虛掩的木門。店鋪內部很寬敞,地麵是水泥地,牆壁已經刷得雪白,采光也很好,陽光透過寬大的窗戶灑進來,照亮了整個空間。林晚秋走到窗邊,看著外麵來來往往的行人,彷彿已經看到了店鋪開業後,顧客盈門的熱鬨場景。
“租金怎麼算?”沈廷舟問老楊,語氣裡帶著期待。
“因為是新開的商業街,前三個月租金打八折,每個月十五塊,之後恢複原價二十塊。”老楊解釋道,“而且要是現在簽合同,還能免半個月的裝修期租金,算是咱們供銷社給的優惠政策。”
林晚秋心裡算了算,這個租金價格比她預想的低不少,而且店鋪的位置和麵積都很合適,簡直是撿了個大便宜。她看向沈廷舟,眼神裡滿是讚同。
沈廷舟會意,立刻對老楊說:“那就麻煩老楊幫忙留意一下,我們回去跟家裡人商量一下,儘快給你答複。”
老楊笑著點頭:“沒問題,你們要是決定了,隨時找我,我幫你們走流程,保證順利。”
從商業街出來,老楊又帶著他們去了附近的居民區。這裡的房子大多是兩層小樓,院子不大,卻很整潔。沈念安在院子裡追著一隻花貓跑,笑聲清脆,林晚秋看著兒子開心的樣子,心裡的最後一絲顧慮也消散了。
“怎麼樣?”沈廷舟走到林晚秋身邊,輕聲問,“這個店鋪和院子,你還滿意嗎?”
“滿意,太滿意了!”林晚秋用力點頭,眼裡閃著光,“咱們回去就跟周大哥和劉大姐說,儘快把縣城的店和村裡的作坊安排好,爭取下個月就來市區裝修,趕在商業街完工的時候開業。”
沈廷舟握住她的手,心裡滿是欣慰。他知道,林晚秋不僅是為了生意,更是為了這個家,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生活。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幫她把市區的店開好,讓她的夢想成真。
回到縣城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周明正在店裡收拾貨架,看到他們回來,趕緊迎上來:“沈大哥,林姐,今天店裡的生意特彆好,花生糖和芝麻酥都賣完了,我已經跟作坊那邊說了,讓他們明天多送點過來。”
“辛苦你了,周明。”林晚秋笑著說,“正好,我們有件事要跟你和周大哥商量。”
當晚,周大哥和劉大姐都來到店裡,沈廷舟把去市區開分店的想法和具體情況跟他們說了一遍。周大哥聽完,立刻拍著大腿:“好啊!去市區開店是大好事!咱們的作坊現在越來越紅火,正好需要更大的市場,我舉雙手讚成!”
劉大姐也笑著說:“是啊,晚秋妹子這麼能乾,沈大哥又有門路,去市區肯定能把店開得比縣城還好。村裡的作坊你們放心,我會多帶幾個可靠的姐妹,保證貨源供應不上問題。”
“至於縣城的店,”周明主動開口,“沈大哥,林姐,你們放心去市區,這裡交給我,我保證把店照看好好的,每天的賬都記清楚,絕不耽誤事。”
看著大家都這麼支援,林晚秋心裡滿是感動。從當初一個人帶著念安艱難求生,到現在有這麼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打拚,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
接下來的幾天,夫妻倆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沈廷舟去市區跟老楊簽訂了店鋪租賃合同,又聯係了裝修師傅,確定了裝修方案;林晚秋則在縣城的店裡挑選適合市區銷售的產品,除了現有的輔食和點心,還特意研發了幾種新的品類——比如適合上班族的蔥油餅,還有適合老人吃的軟糕,都是她根據現代的食譜,結合這個年代的食材改良的。
沈念安也沒閒著,每天放學回來就幫著整理貨物,還拿著小本子,認真地跟周明學習記賬。有時候林晚秋忙著研發新點心,他還會主動幫妹妹換尿布、餵奶粉,小臉上滿是認真,像個小大人。
沈老太聽說要去市區開店,也主動來幫忙,每天早早地來店裡打掃衛生,還把家裡的舊被褥拆洗乾淨,說要帶去市區用。張蘭則幫著林晚秋打包貨物,雖然偶爾還是會偷懶,但比起以前,已經勤快了不少。林晚秋看在眼裡,心裡漸漸放下了對她們的芥蒂——畢竟是一家人,隻要她們真心改過,她也願意給她們機會。
正月十五那天,裝修師傅正式進駐市區的店鋪。林晚秋和沈廷舟特意去了一趟,看著師傅們開始刷牆、打櫃台,心裡滿是期待。沈廷舟站在店鋪中央,指著牆麵說:“這裡可以做個展示架,擺上咱們的輔食樣品,讓顧客一眼就能看到。那邊靠窗的位置,可以放兩張桌子和椅子,方便顧客歇腳。”
林晚秋點點頭,補充道:“櫃台要做得高一點,方便顧客挑選,下麵還可以做幾個抽屜,用來存放賬本和零錢。對了,門口的招牌要做得醒目些,用紅色的油漆寫字,再畫點簡單的圖案,比如花生、芝麻,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賣食品的。”
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規劃著店鋪的每一個細節,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溫暖的輪廓。沈念安坐在門口的台階上,手裡拿著樹枝在地上畫畫,畫的是一家四口站在店鋪門口,臉上都帶著笑容,旁邊還寫著“晚秋食品店”五個歪歪扭扭的字。
“爸爸媽媽,你們看!”沈念安舉起畫,興奮地喊,“等咱們的店開了,咱們一家人就在這裡拍照,好不好?”
林晚秋走過去,蹲下身抱住兒子,眼眶有些發熱:“好,等店開了,咱們一定在這裡拍照,還要把照片掛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沈廷舟看著母子倆,心裡滿是幸福。他知道,從農村到縣城,再到市區,他們走過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但隻要一家人在一起,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離開市區時,夕陽正緩緩落下,把商業街的路麵染成金色。林晚秋回頭望去,裝修中的店鋪在暮色中隱約可見,心裡充滿了期待。她彷彿已經看到,下個月店鋪開業時,顧客們排著隊購買輔食和點心,孩子們拿著芝麻酥笑得開心,而她和沈廷舟,站在櫃台後,忙碌卻幸福。
“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林晚秋輕聲說,像是在對自己說,也像是在對沈廷舟說。
沈廷舟握緊她的手,語氣堅定:“一定會的。咱們不僅要在市區開好店,以後還要把店開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晚秋’的名字,讓咱們的孩子們,過上比咱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