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半夜爬牆,卻不知房間裡是50歲校長 第10章
-
半年後,校園徹底恢複了平靜,但這種平靜,和從前不一樣了。
它更健康,也更自信。
我看到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在圖書館自習,一起在球場上打球,甚至一起組隊參加學校的誌願者活動,關係融洽了許多。
當規則變得清晰和公平時,所謂的文化差異就不再是隔閡,而成了真正可以交流和理解的橋梁。
我在報社的實習進行得很順利。
我跟著老記者跑民生新聞,寫過關於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稿子,也調查過菜市場缺斤少兩的問題。
我的稿子,因為文字樸實,邏輯清晰,得到了主編的好評。
一天,我收到了編輯轉交的一封匿名信。
信裡隻有一句話:“謝謝你,因為你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光。”
信紙的末尾,畫著一個笑臉。
我不知道寫信人是誰,也許是當初在論壇裡為我發聲的同學,也許是某個被不公對待過卻不敢反抗的陌生人。
我把信紙小心地摺好,收了起來。
我和宋瑤在曾經出事的那棟宿舍樓前拍了一張合影。
它現在已經正式掛牌為行政樓,張校長那間校長休息室,則被改造成了一個對所有學生開放的心理健康活動中心。
畢業季如期而至。
因為這段特殊的經曆,以及在報社出色的實習成果,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家國內頂尖新聞媒體的offer。
麵試官對我說:“我們看中的,是你麵對壓力時,依然選擇說真話的勇氣。”
辦理離校手續的那天,我最後一次走在校園的林蔭道上。
我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力量。
我明白,不公平或許永遠不會消失,但屈服和沉默,絕對不是麵對它的選項。
那一聲劃破夜空的尖叫,不僅撕碎了一個校長的官運夢,也撕破了那層虛偽的、你好我好的平靜假象。
它像一顆意想不到的種子,落在了我心裡,也落在了許多人的心裡。
它讓我們痛過,也讓我們憤怒過。
但最終,它讓我們所有人都成長了,變得更清醒,也更堅韌。
我抬頭,看向遠方。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我的未來,從現在開始,將由我自己,一筆一劃,親手寫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