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她美貌又強大 第476章 較真
在第一次看《沉默的目擊者》的劇本時。
薑明月便毫不懷疑,這將會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優秀電影。
這個電影劇情其實很簡單,但她每次看劇本,都會哭的稀裡嘩啦。
最開頭以為是女星的混亂私事狗血劇情。
隨著劇情的推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部好片子,層層的反轉之下包裹的,是深沉無言的父愛,是她沒想到“我會死在龍背牆後”
為你抗下罪名,希望你能成長。
可最後真正的成長,應該是張萌萌拿起手機果斷而決絕地打給,郭文彬飾演的檢察官童探的那一瞬間吧。
總的來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一個很好看,有底蘊的本子。
雖然有缺點,但薑明月覺得這纔是真正適合,普羅大眾票房大賣的懸疑片。
還有點像阿加莎的懸疑小說,你看了,也許中間有些東西沒理解,但看到結尾你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然後想繼續回味,詳細瞭解過程的感覺。
電影你可以做成全世界沒人理解的藝術片,或者給一些最強大腦特供,但事實是一部電影出來就是給普羅大眾看的。
在這個世界,理解能力,知識範圍普通的人,纔是大多數,超高智商並且知識範圍像達芬奇一樣的隻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畢竟網路上被吹成神的特斯拉也隻是專攻電,磁方麵,用一個反麵教材打比方。
一上映被人吹上天的信條,邏輯確實縝密,但實在太複雜了,普通人不去多看幾遍根本是可以說是完全理不清頭緒。
影院出來大部分人,大概都是懵逼或者打瞌睡的狀態,最最重點的是,利用穿越時空這種至少目前來講是軟到不能再軟的純科幻來硬湊懸疑,就很低階。
這裡並非是說信條不是一部好電影。
隻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它的閱片門檻太高。
當然假設觀眾知道時空穿越的各種要素以及影響,邏輯能力強一點,那你看兩遍基本就完全看懂了。
但是如果是在這方麵是純小白,那這部電影就看看打打殺殺吧,不用在意劇情。
說難聽了,信條這部作品需要觀眾擁有和導演一樣的邏輯能力,一樣的知識儲備,才能以最完美的狀態去欣賞他的電影,這是電影嗎?
或者說,這是一部麵向觀眾的電影嗎?
當然,每個導演都有玩花活,表現自己能力的權力,她隻能說,像信條這種電影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是一部耗資巨大的科幻神作,但它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
用觀眾最容易產生的生理反應來說吧,這樣更容易理解,好的懸疑片,會讓大部分觀眾幾遍之後看的時候頭皮依然會發麻,熱血沸騰。
如果做不到,你哪怕投資再多,劇情再縝密,特效再好,最後隻會淪為快餐電影,快餐電影幾乎是商業片裡最低階的,一部懸疑片,不管是字尾是科幻,還是恐怖,還是動作。。。
如果內容裡除了一個,能讓人反複琢磨的點,沒有其他任何值得回味的東西,那當你理清了那個點之後,那部電影將失去觀賞的意義。
薑明月看完整個劇本下來,除了欣賞,還有一個在查閱這個世界都資料後,讓她不得不強迫自己接受的點。
《沉默的目擊者》是編劇結合,近幾年真實發生的事事件,改編而成的懸疑電影。
但在薑明月看完了整個劇本後,她覺得這更像是一樣平行世界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邁高分中的邁高分。
也是電影重頭戲最多庭審戲份中,發展的情節,有太多都不合理。
在這個世界生活的越久,薑明月便越清楚的意識到,這是一個平行世界。
一個與她上輩子生活的世界,相同又有許多不同的世界。
因此在她拿到《沉默的目擊者》這個偏現實主義風格的本子。
她的第一反應,是查詢這個世界,國內於庭審相關的資料。
在第一遍囫淪吞棗的看過,第二遍仔細閱讀時,她會把裡麵某些劇本反複出現,或者於她飾演的角色有重要影響的點記錄下來。
比如整個故事裡,審判張萌萌的法庭戲。
張萌萌在被審判時,她在某個時候說的某句台詞,是否符合常理,她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
而她,作為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要如何讓張萌萌用一種更合理,觀眾一看就會發自內心的感慨:
哦!張萌萌此時就應該這樣的做法和反應,向觀眾呈現編劇設定的情緒。
例如,當張萌萌作為嫌疑人,在某一階段,是否沒有權利的法庭上發言,但編劇為了劇情發展,給張萌萌在此處設定了台詞。
這個習慣,薑明月上輩子就有。
並且不止一次被周圍的人吐槽,她挑刺,雞蛋裡挑骨頭,無中生有。
覺得她沒必要這麼較真,現實是現實,影視劇是影視劇。
可她不這麼覺得,如果這部作品是非現實主義題材,是仙俠劇,是玄幻劇,是架空背景的穿越,宮鬥,武俠劇……
大背景設定是遠離普羅大眾熟悉的一切,薑明月便不會糾結。
可,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薑明月就會力所能及的,想讓自己飾演的角色,在不改變角色核心脈絡,不脫離編劇設定的人物性格,信仰之下,使得角色的行為邏輯的更貼近,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會接觸到的人。
讓這個角色落地,變成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真正會遇到的人。
會在大馬路上擦肩而過,有過一麵之緣,或短暫相處,或長時間接觸的人。
一個活生生的人。
就像張萌萌的設定,是一個被寵壞的富二代。
這就是一個很常見的人,並不是什麼,人們在日常生活難得一見的人物。
從大設定開始查起,而後再聚焦於人物上的細節設定。
一開始薑明月還想,也許這個世界都庭審製度,和她熟悉的人不一樣也說不定。
最後薑明月得到了,讓她失望的答案。
編劇的設定,確實不符合,當下她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在網路上查詢到的資訊。
資訊煽動輿論這種方法歐美法庭用的多,因為歐美法庭大多數都有陪審團。
陪審團來自各行各業,多數沒有很深的法律知識,而且陪審團投票會對法官影響很大,有時候甚至能直接決定一個人是否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