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 第344章 整編慶功
身形魁梧、麵色沉毅的趙甲大步出列,單膝跪地,雙手接過令牌,聲音鏗鏘。
“末將領命!必不負元帥信任,定將赤虎營打造成攻堅破銳之先鋒!”
“錢乙、韓章!”
武陽點名。
“末將在!”
兩位同樣驍勇的將領出列。
“命你二人為赤虎營副將,輔佐趙甲,嚴訓士卒,不得有誤!”
“得令!”
二人齊聲應諾,站到趙甲身後。
赤虎營,依舊由武陽的嫡係心腹掌控,其銳氣與忠誠,乃是中流砥柱。
接著,武陽取過一枚青色龍紋令牌,龍身蜿蜒,頗具靈動之氣。
“青龍營,額定將士兩萬人。”
他的目光落在趙玄清身上,
“趙玄清將軍,太湖之戰,你洞察先機,用兵得當,功不可沒。今命你為青龍營統帥,望你再接再厲!”
趙玄清神色不變,平靜出列,躬身接過令牌。
“趙玄清蒙元帥不棄,委以重任,敢不竭儘全力,以報知遇之恩?”他語氣沉穩,不見絲毫得意。
“孫景曜、李仲庸!”
武陽再次點名。
“末將在!”
兩位牙門老將出列。
“命你二人為青龍營副將,與趙將軍同心協力,共掌青龍!”
這道命令意味深長。
孫景曜和李仲庸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代表了武陽對牙門三將的信任,肅然領命。
第三枚令牌,造型奇特,乃是一枚玄色金屬上刻有八卦與機括圖案,顯得神秘而精妙。
“玄機營,”
武陽道,
“此營非同一般,專司強弓硬弩、攻城器械、營壘工事構築,乃至情報刺探、聯絡傳遞等機密要務。額定將士八千人,貴精不貴多。謝戊!”
一直沉默立於角落,身形瘦削卻目光銳利的謝戊應聲出列。
“末將在。”
“你心思縝密,精通格物機巧,玄機營交予你手,務必將其打造成我軍最銳利的眼睛和最靈巧的雙手!”
“謝戊領命,必不負元帥所托。”
謝戊言簡意賅,接過令牌,退回佇列。
玄機營雖人數不多,但其作用,在座諸將皆知至關重要。
第四枚令牌,通體暗紅,彷彿浸染了無數鮮血,上麵浮雕著猙獰的獠牙,令人望而生畏。
“血煞營!”
武陽的聲音帶著一絲肅殺,
“此營,乃我軍尖刀,攻堅陷陣,斬將奪旗,專司血戰、惡戰!額定兩萬將士,皆需勇悍無畏之士!段梟!”
“末將在!”
一聲如同金屬摩擦般的低吼,滿臉疤痕、煞氣騰騰的段梟踏前一步,地麵似乎都微微一震。
“命你為血煞營統帥!”
“哈哈!元帥放心!俺段梟定讓這血煞營之名,成為敵軍的噩夢!”段梟一把抓過令牌,咧嘴笑道,露出森白的牙齒。
“項莽!”
“末將在!”
如同鐵塔般的巨漢項莽聲若洪鐘。
“命你為血煞營副將,協助段梟,給本帥帶出一群嗷嗷叫的虎狼之師!”
“喏!”
項莽重重抱拳。
血煞營的配置,顯然是將最悍勇、最不畏死的將領和士兵集中起來,用於最關鍵也是最殘酷的戰鬥。
第五枚令牌,是厚重的黑色玄龜,象征堅不可摧。
“玄武營,額定兩萬,擅守!主將衛鐘,目前尚在化州郡坐鎮。”武陽提到衛鐘時,幾位老將眼中都閃過一絲瞭然,顯然當知道衛鐘亦是重要角色。
“在其歸來之前,由副將孫丙,暫代主將之職!”
老成持重的孫丙出列。
“末將孫丙,謹遵元帥令,必恪儘職守,穩固防務!”
第六枚令牌,則是金黃色的麥穗圖案,寓意豐收與補給。
“豐戍營,額定一萬人。負責全軍糧草輜重轉運、營寨日常修築維護等一應後勤事宜。李丁!”
“末將在!”
一名看起來頗為精乾的中年將領出列。
“命你為豐戍營統帥!蘇落!”
“末將在!”
另一名將領出列。
“命你為副將!後勤乃大軍命脈,爾等責任重大,不可有絲毫懈怠!”
“末將明白!定保障大軍供給無虞!”
李丁和蘇落齊聲應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豐戍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後,武陽目光掃過全場,沉聲道。
“此外,本帥親掌一萬精銳,為親兵營,直接聽令於我,亦作為全軍戰略預備。”
他略一停頓,語氣變得無比鄭重,甚至帶著一絲前所未有的敬畏,目光轉向身旁一直靜坐搖扇的諸葛長明,
“全軍整編既定,各營需各司其職,嚴加操練。然,自即日起,所有軍務排程、政務決策,無論巨細,均需先稟報軍師諸葛長明先生,由其統籌決斷!見軍師之麵,如見本帥親臨!軍師之令,猶勝我帥令!若有陽奉陰違,甚或膽敢違逆者,猶違帥令,立斬不赦!”
這番話如同驚雷,在帳內炸響。
雖然諸葛長明的智慧早已折服眾人,但武陽如此明確、如此絕對地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權力,還是讓部分將領心中一震。
這意味著,除了武陽,諸葛長明擁有了對這支軍隊和未來勢力的絕對指揮權。
目光瞬間聚焦在那位羽扇綸巾、神色淡然的老者身上。
諸葛長明緩緩起身,對著武陽微微躬身,然後麵向眾將,羽扇輕搖,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夫蒙元帥信重,委以重任,敢不殫精竭慮?願與諸位將軍同心協力,共襄大業。今後軍務政務,還望諸位鼎力支援,若有建言,亦可直抒胸臆,老夫必虛懷以聽。”
他話語雖謙和,但那平靜目光掃過之處,無人敢與之對視,紛紛低下頭,齊聲應和。
“謹遵元帥令!參見軍師!”
這一刻,諸葛長明的權威,隨著武陽的絕對信任,正式確立。
整編方略已定,各營主副將立刻領命而去,整個慶城內外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練兵場和整編中心。
人員的篩選、兵甲的分配、營區的劃分,千頭萬緒,卻也在諸葛長明的居中排程下,有條不紊地展開。
在公開整編大軍的同時,武陽並未忘記那些關乎未來的隱秘棋子。
他於當日下午,在僻靜的偏帳中秘密召見了唐承安。
唐承安原是“天武騎”統帥,經過城關鎮一役,天武騎為了救武陽,幾乎全軍覆沒,武陽此時知道該到重整天武騎的時候了。
帳內僅有二人,武陽壓低聲音道。
“承安,如今我軍繳獲戰馬逾萬,然騎兵之要,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我要你秘密行事,不受各營限製,在全軍範圍內,挑選最善騎射、膽大心細、背景清白的悍卒,重組‘天武騎’!此乃我軍未來克敵製勝之利器,務必精益求精,寧缺毋濫。所需一切,直接向我稟報,不得經手他人。”
唐承安聞言,身體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天武騎對於唐承安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經過城關鎮一戰,天武騎的兄弟幾乎全部陣亡,唐承安內心是十分傷痛的,重建天武騎,是他潛藏心底的最大願望。
“主公!”
他單膝跪地,聲音哽咽,
“末將……末將定當竭儘全力,必為主公練出一支冠絕天下的鐵騎!若有差池,提頭來見!”
“起來,”
武陽扶起他,目光殷切,
“我相信你的能力。此事關乎我軍未來與蒙驁乃至天下強軍爭鋒,務必儘快成形,但要隱秘。”
“末將明白!”
另一方麵,武陽也時刻惦記著派出去已半月有餘的瞑龍衛。
這支由龍七率領的精乾小隊,如同他的耳目,深入北方,主要任務便是探查蒙驁及其二十萬魏陽大軍的詳細動向、兵力部署、糧草補給以及可能的進軍路線。
“半月已過,按龍七之能,也該有訊息傳回了。”
武陽望著帳外北方的天空,心中既期待又凝重。
與蒙驁的較量,情報將是決定生死的第一環。
軍隊整編的塵埃尚未落定,慶州百廢待興的政務已如潮水般湧來。
臨時刺史府設在原慶城府衙,諸葛長明在此展現了其超凡的理政才能。
他上任後頒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以武陽的名義昭告慶州全境:
“即日起,免除慶州全境百姓本年所有賦稅、徭役!”
此令一出,如同久旱甘霖,迅速安撫了因戰亂而惶恐不安的民心。
街頭巷尾,百姓議論紛紛,對這位新主君的敵意和恐懼大為消減,開始有了些許期待。
緊接著,第二道、第三道政令接連發布:招募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流民和無地農民,由官府借貸種子、農具,鼓勵開墾荒田,恢複農業生產,並承諾三年內田賦減半;同時,征發民夫,以工代賑,修複攻城戰中受損的城牆、官道及城內被毀民居,既加強了城防,又安置了流民,恢複了市容。
諸葛長明還親自坐堂,重新審理荀仲業時期積壓的冤案、錯案,釋放了一批輕罪囚犯,選拔了一些素有清名且確有才乾的本地士人充任州縣屬官,很快便將一套高效的行政體係搭建起來。
慶州政務,竟在短短數日內便顯現出井井有條、生機漸複的景象。
武陽巡視城防時,看到街道逐漸恢複熱鬨,百姓臉上少了驚惶,多了些生氣,對諸葛長明的治國之才更是歎服不已。
第十日傍晚,緊張的整編和初步的政務梳理暫告一段落。
為犒賞三軍、追悼英烈、凝聚人心,並宣佈下一步戰略方向,武陽在修繕一新的慶城府內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
府衙大堂內,燈火通明,觥籌交錯,但卻並非一味喧鬨。
大廳一側,莊重地設立了陣亡將士的靈位,香煙繚繞,提醒著眾人今日之勝利來之不易。
有功將領、各級軍官代表濟濟一堂,人人臉上都帶著激戰後的放鬆與獲得新生的振奮。
武陽與諸葛長明坐於主位,下方依次是各營主副將:趙甲、趙玄清、段梟、謝戊、孫丙、李丁,以及錢乙、孫景曜、李仲庸、項莽、韓章、蘇落等。
唐承安等負責特殊任務者亦在末席。
氣氛熱烈而肅穆。
酒過三巡,武陽緩緩起身,全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首先端起一杯斟滿的烈酒,神色莊重地轉向陣亡將士的靈位。
“這第一杯酒,”
他的聲音沉痛而有力,
“敬所有在此戰中,為靖亂軍、為慶州、為未來太平之世,奮勇拚殺、血染沙場、壯烈殉國的將士英靈!”
他高舉酒杯,然後緩緩傾灑於地,
“他們的名字,或許不為人知,但他們的功績,與山河同在!他們的家眷,即是我等家眷,必奉養終身,使其衣食無憂!”
滿堂文武皆肅然起身,效仿武陽,將杯中酒灑向地麵,齊聲道。
“敬陣亡將士!”
一股悲壯而崇高的情緒在空氣中彌漫。
接著,武陽再次斟滿酒,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將領堅毅的麵龐。
“第二杯酒,敬在座諸位將軍,敬我全軍浴血奮戰的將士!”
他聲音高昂起來,
“若無爾等捨生忘死,焉有今日之慶城?焉有我等立足之地?所有有功之士,皆按軍功簿,論功行賞!晉升軍職,賜予金銀田宅,光耀門楣!”
他親自宣讀了一份重要的封賞名單,被點到名字的將領依次出列,單膝跪地謝恩。
賞賜之豐厚,晉升之迅速,令眾將熱血沸騰。
尤其是段梟、項莽等衝鋒在前的悍將,所得尤為引人矚目。
豐厚的物質獎勵,極大地凝聚了人心,刺激了求戰之功的**。
封賞完畢,氣氛重新變得熱烈。
武陽待眾人情緒稍平,舉起了第三杯酒,他的表情變得無比嚴肅,聲音也陡然提升,如同戰鼓擂響。
“諸位!這第三杯酒,敬我等之前路,敬這即將席捲天下的風雲!”
他目光如電,掃視全場,一字一句道。
“慶城雖下,不過是我等事業的起點!天下洶洶,諸侯爭霸,馬上有蒙驁二十萬魏陽精銳虎視眈眈,四方諸侯豈容我等坐大?安逸享樂,便是自取滅亡!”
他略微停頓,讓這警訊深入眾人心中,然後擲地有聲地宣佈。
“剛得軍報,十大神將蒙驁,已奉魏陽丞相龐涓之令,率其二十萬百戰精銳,揮師南下!其兵鋒所向,首當其衝,便是我慶州!按照行軍速度,想必還需三日便可抵達!”
“蒙驁”之名和“二十萬”這個數字,如同冰水潑入沸油,在眾將中引起一陣壓抑的驚呼和騷動。
蒙驁的威名,是數十年來屍山血海堆砌出來的;二十萬魏陽軍,更是壓在所有邊鎮將領心頭的一塊巨石。
武陽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他猛地將酒杯高舉過頭,體內真勁不自覺流轉,一股強大的自信與戰意噴薄而出,籠罩整個大廳。
“蒙驁雖強,二十萬大軍雖眾,然,我武陽何懼之有?!我等如今坐擁慶州雄城,擁兵十餘萬,糧草器械堆積如山,更有爾等虎狼之將,智謀之士(他看向諸葛長明)輔佐,士氣正盛,民心初附!何懼他蒙驁遠來疲師?!”
他的聲音如同雷霆,在每個將領耳邊炸響。
“下一步戰略,便是以慶城為根基,積極備戰,深溝高壘,操練精兵,廣積糧草!他要戰,那便戰!我等便要在這慶州城下,與那號稱天下無敵的蒙驁,決一雌雄!打出我靖亂軍的威風,在這亂世之中,殺出一條屬於我們靖亂軍的通天大道!”
“今日之慶功宴,亦是明日之誓師會!望諸位將軍返回本營,激勵士卒,整頓軍備,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共創不世之功業!”
“願隨元帥,共禦強敵,共創不世功業!”
眾將被武陽的豪情和強大的自信徹底感染,再加上新勝之威、厚賞之誘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士氣瞬間沸騰到了,齊聲怒吼,聲浪幾乎要掀翻屋頂,杯中酒液為之震蕩不已。
慶功宴在這激昂澎湃的氛圍中持續至深夜。
武陽知道,短暫的歡慶之後,將是更加嚴峻和殘酷的考驗。
但看著麾下這群已被點燃戰意的將領,感受著體內奔流不息的真勁,他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底氣。
與蒙驁這等絕世名將的較量,非但未讓他感到恐懼,反而激起了滔天的戰意。
亂世的帷幕,已由他親手拉開,而接下來的血與火,將決定誰能在即將到來的大爭之世中,笑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