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表妹欲上位,我搬空全府休渣夫 第115章 抵達丹霞鎮
-
馬車駛出京城地界,官道兩旁的景緻逐漸由繁華變為蕭索。
車廂內,沈知夏與蕭承煜相對而坐,氣氛卻不似來時那般緊繃。
他閉目養神,似乎對窗外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而沈知夏,則掀開車簾一角,目光沉沉地望著那座越來越遠的巍峨京城。
那裡,有她的朋友,有她的小舅舅,也有她尚未手刃的仇人。
“在想什麼?”
蕭承煜的聲音冷不丁響起,並未睜眼,卻彷彿看穿了她的心思。
沈知夏放下車簾,十分擔憂,“我在想,她會用什麼法子來對付我們。王爺不在京城,朝堂上,隻怕是……”
蕭承煜緩緩睜開眼,“無非就是些上不得檯麵的手段罷了。”
他的語氣平靜,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強勢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期許。
“我既然敢同你一同離京,便已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你且安心,其餘的,交給我。”
沈知夏心中微動。
世人都說攝政王權傾朝野,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不知他為了那個弟弟,早已鋪好了所有的路,甚至不惜以身為盾,擋去所有明槍暗箭。
如今,他選擇放手,不是放棄,而是為了讓雛鷹學會真正的飛翔。
蕭承湛,的確該長大了。
“我明白了。”沈知夏輕聲說道。
她不再多言,從隨身的包袱裡取出一本地理誌,安靜地翻閱起來。
蕭承煜看著她恬靜的側臉,她長長的睫毛在眼瞼處投下一片淺淺的陰影,專注而認真。
他嘴角的線條,不自覺地柔和了幾分。
正如沈知夏所料,他們離京的第二日,京城的朝堂便掀起了滔天巨浪。
早朝之上,蕭淩雪一黨率先發難,提議由大長公主暫代攝政王之職,監國理政。
董閣老更是特意起了個大早,時隔兩年再次踏入金鑾殿。
“攝政王殿下為國北征,勞苦功高,我等自當為殿下分憂。皇上年幼,朝中諸事繁雜,不如就由大長公主暫理朝政。”
一時間,附和之聲四起。
龍椅上,蕭承湛的小臉繃得緊緊的,垂在龍袍下的雙手,早已攥成了拳頭。
皇兄纔剛走,這些人就迫不及待地要跳出來,要奪他手中為數不多的權利。
“臣,反對!”
榮安侯付錚昂首闊步,從武將隊列中站了出來,“我大寧有皇上,有內閣,有六部,何須勞煩大長公主殿下越俎代庖?”
淮陽侯蕭戰也緊隨其後,冷聲道:“榮安侯所言甚是!大長公主殿下乃是先皇親封,享皇家尊榮,頤養天年便可,朝堂政務,還是不勞大長公主殿下費心了!”
“你們!”董閣老氣得鬍子都在抖,“你們這是何意?難道要讓皇上獨自麵對這繁雜的國事嗎?你們安的是什麼心!”
“董閣老此言差矣。”
一道清朗的聲音響起,眾人循聲望去,竟是新任的戶部侍郎,張啟明。
他乃是三年前的榜眼,為人正直,是蕭承煜一手提拔上來的寒門士子。
張啟明不卑不亢地躬身行禮,朗聲道:“皇上乃真龍天子,天命所歸。臣相信,有我等臣子儘心輔佐,皇上定能將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何來獨自麵對一說?”
“說得好!”
“臣等附議!”
一時間,朝中超過半數的官員紛紛站了出來,立場堅定地站在了蕭承湛這一邊。
這些人,有的是蕭承煜早已安插好的心腹,有的是感念皇恩的忠貞之臣。
他們如同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將蕭淩雪和董家的勢力,死死地擋在了外麵。
蕭承湛看著下方那些支援自己的臣子,眼眶微微泛紅,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與力量。
他深吸一口氣,稚嫩的聲音,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嚴,響徹整個金鑾殿。
“眾愛卿所言,甚合朕意。皇姑母為國操勞之心,朕心領了。隻是攝政王兄臨行前,已與朕商議好所有對策。”
“朕,雖年幼,卻也知為君之道。有諸位愛卿輔佐,朕有信心,能守好皇兄為朕打下的江山!”
一番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董閣老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退朝後,董閣老坐著馬車來到了大長公主府。
如今朝堂局勢已然十分明朗,蕭承煜又不在京城,他也不需要再刻意避諱什麼。
“砰!”
蕭淩雪將一隻茶盞摔在地上,胸口劇烈地起伏著。
她指著跪在地上的董閣老,破口大罵,“本宮養了你們這麼多年,關鍵時刻,竟連一個黃口小兒都鬥不過!”
董閣老站在下首,額頭上冷汗涔涔。
“殿下息怒……老臣冇想到,攝政王離京,皇上竟還如此強勢……”
“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蕭淩雪厲聲打斷他,“蕭承湛的翅膀硬了!再想從他手裡奪權,難如登天!”
董閣老眼珠一轉,連忙湊上前,壓低了聲音。
“殿下,朝堂之上,我們暫時動不了。但釜底抽薪之計,卻可以一試。”
“說!”蕭淩雪的眼神陰冷如刀。
“沈知夏!”董閣老一字一頓地說道,“一切的源頭,都在沈知夏那個賤人身上!”
董閣老的眼中,閃爍著怨毒的光芒。
“殿下,我們可以派人散播流言,就說沈知夏深明大義捐出寶藏,不過是個幌子。她真正的目的,是想打著朝廷監軍的名義,將那批寶藏據為己有!”
“隻要這個罪名坐實了,她沈知夏就是欺君罔上。蕭承煜也脫不了乾係!屆時,民怨沸騰,我們再順勢而為,大事可成!”
蕭淩雪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她緩緩踱步,嘴邊勾起一抹殘忍的冷笑。
“光有流言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個……人證。”
董閣老心領神會,“殿下是說……”
蕭淩雪的眼中閃過一絲鄙夷,“他如今對沈知夏恨之入骨,隻要我們稍加利誘,他一定會乖乖聽話。”
“老臣明白了!”董閣老立刻道,“老臣這就去安排!”
“去吧。”蕭淩雪揮了揮手,眼中是誌在必得的狠厲,“記住,做得乾淨些。本宮要讓沈知夏,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
當日下午,一輛不起眼的馬車,悄然駛出了京城。
他以為自己即將迎來人生的轉機,卻不知,自己早已淪為彆人手中,一枚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
城門口不遠處的茶樓。
陳可兒正百無聊賴地攪動著麵前的茶碗,目光不經意地掃過樓下的人群。
突然,她的動作一頓,眼睛猛地睜大。
那個坐在馬車裡,掀開車簾向外張望的男人,不是陸硯之嗎?
他不是被革職在家,閉門思過嗎?為何會在此刻,行色匆匆地出城?
陳可兒的心中,瞬間警鈴大作。
她與沈知夏交好,對陸硯之的為人再清楚不過。
這個男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他這個時候離開京城,方向還是往北……
陳可兒再也坐不住了。
她扔下幾枚銅錢,飛快地跑下樓,一路狂奔回了鎮南大將軍府。
她回到自己的房間,迅速地寫下一封書信,壓在枕下。
做完這一切,她從櫃子裡翻出一個小小的包袱,將自己所有的積蓄和幾件換洗的男裝塞了進去。
趁著夜色,她避開所有人的耳目,從將軍府的後門,悄悄地溜了出去。
與此同時,大長公主府的書房內,燭火通明。
一個風塵仆仆的黑衣人,單膝跪在蕭淩雪的麵前。
“殿下,景王回信了。”
蕭淩雪接過信,迅速地展開。
信上的字跡,張揚而跋扈,一如景王蕭承風那個人。
他同意結盟,但條件是,事成之後,蕭淩雪要將西北二十城,儘數劃歸於他。
“混賬!”蕭淩雪氣得將信紙狠狠地拍在桌上,胸口起伏不定,“蕭承風!他好大的胃口!竟敢跟本宮談條件!”
西北二十城,那幾乎是大寧疆土的五分之一。
黑衣人低著頭,不敢言語。
蕭淩雪在書房裡來回踱步,臉上的神情陰晴不定。
許久,她才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冰冷的算計。
“回信告訴他,本宮……答應了。”
黑衣人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錯愕。
蕭淩雪冷笑一聲,笑容裡滿是淬了毒的寒意。
十日後,一座名為“丹霞鎮”的小城。
這裡是進入龍脊山脈前,最後一個城鎮。
再往前走,便是連綿不絕的深山,和零星散落的偏僻村落。
沈知夏和蕭承煜的車隊,在鎮上最大的一家客棧前停了下來。
李明軒派來保護沈知夏的十三名玄龍幫護衛,個個身手不凡,一路行來,悄無聲息地解決了不少麻煩。
而蕭承煜安排的另一隊人馬,則在進入望龍鎮之前,便與他們分道揚鑣,偽裝成他們的樣子,繼續浩浩蕩蕩地朝著北疆大營的方向而去。
客棧的上房內,沈知夏和蕭承煜相對而坐。
桌子上,那張泛黃的絲帛地圖,被小心翼翼地展開。
地圖的邊緣,早已被磨損得起了毛邊,中央的山川河流,也有些模糊不清。
但在地圖的一角,龍脊山脈的輪廓,卻被清晰地標註了出來。
而在山脈的旁邊,用硃砂寫著兩句詩。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沈知夏纖細的手指,輕輕地拂過那兩行字,秀眉微蹙。
“王維的《山居秋暝》?”
她輕聲念道,“這兩句詩,看似寫景,實則意境悠遠。用它來標註藏寶之地,究竟是何用意?”
“明月,鬆樹,清泉,石頭……”
她將這幾個意象在腦中過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找不到任何頭緒。
龍脊山脈連綿數百裡,有鬆樹和石頭的地方,何止千萬?
難道要一處一處地去找嗎?
蕭承煜深邃的目光,也落在那兩句詩上,久久冇有言語。
他的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發出“篤、篤”的輕響。
整個房間,安靜的隻剩下他敲擊桌麵的聲音,和兩人清淺的呼吸聲。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或許,我們都想複雜了。”
沈知夏抬起頭,眼中帶著一絲疑惑。
“此話怎講?”
蕭承煜的目光,從“清泉石上流”五個字上掃過,最終,定格在了“清泉”二字上。
“明月鬆間照,或許指的是時間,或是某種特定的標記。”
“但‘清泉石上流’,指向性卻很明確。”
他的聲音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道:“泉水,從石頭上流過。這世間,能讓泉水從‘上’流過的石頭,隻有一種可能。”
沈知夏的心,猛地一跳。
她幾乎是和蕭承煜同時開口。
“溫泉!”
“溫泉!”
兩人相視一眼,都在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恍然。
隻有溫泉,纔會因為地熱的緣故,從地底噴湧而出,形成泉水向上流淌的奇景!
可……
沈知夏的眉頭,又一次皺了起來。
“為什麼要把寶藏,藏在溫泉下麵?”
“溫泉水溫極高,尋常的金銀珠寶,或許還能儲存。但若是書籍、字畫、兵器圖譜之類的東西,豈不是早就被毀了?”
這不合常理。
看著她滿臉的困惑與擔憂,蕭承煜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柔和。
他伸出手,覆上她放在地圖上微涼的手背。
“彆想太多。”
他的掌心,溫暖而乾燥,帶著一股讓人心安的力量,透過肌膚,緩緩地傳遞過來。
“一切,等到了那裡,自然就知道了。”
“或許,李家先祖,另有深意。”
沈知夏的心,漏跳了一拍。
她下意識地想要抽回手,卻被他握得更緊。
“知夏,”他低聲喚著她的名字,聲音裡帶著一絲蠱惑,“相信我。”
沈知夏看著他,看著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篤定,那顆有些紛亂的心,竟奇蹟般地安定了下來。
她緩緩地點了點頭。
“好。”
窗外,夜色漸濃。
一輪彎月,悄然掛上梢頭。
而遠在數百裡之外的官道上,陸硯之正坐在顛簸的馬車裡,眼中閃爍著怨毒與期待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