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龍套的禍宮日記 第16章 贈紅繩
-
贈紅繩
殿內。
玄奕批註完放下筆,才伸手打開盒子。
一卷普通粗糙的紙張,中央綁著一圈紅繩,紅繩末端還繫了兩個小銀鈴鐺。
玄奕解開紅繩端詳那對小銀鈴,眸色微閃。
這是那日她係在腰帶上的飾品。
她可知贈人紅繩,是何寓意…
玄奕放下紅繩,展開紙張之際,瞳孔緊縮直起了背。
整幅畫隻有黑白兩種顏色。
隻見慵懶坐在椅子上的人,從發冠髮絲鬢角,麵容陰影神態,微垂的眼睫,撐額的手掌,再到衣領肩寬,坐姿光影,刻畫得極為細緻清晰,立體真實。
如同真人躍然於紙上。
她把那日看到的他,畫下來了。
玄奕細細看著畫中的自己,驚歎之餘,心口翻湧出一股難以形容的感覺。
他都未必能這麼詳細把自己給畫出來,可小姑娘卻畫得這般細緻入微。
可見她當時盯得有多專注,記得有多深刻…
門邊站著的莊裕快速瞄了眼,詫異發現陛下露出罕見的怔愣神情,定定看著手中的紙張。
到底看的什麼啊…
玄奕盯著畫中自己的臉龐,久久回神,才發現下方還寫了一段字句。
願君腕間一縷紅,能抵歲月長河寒,亦護浮生萬事安。
字體有點圓胖。
歪歪扭扭一上一下的,有幾個字還缺了點筆畫。
旁邊還畫了個小圓圈,三條彎彎的線畫出笑臉,很是怪異。
卻成功勾起了玄奕的嘴角。
“嗬…”
莊裕一頓緩慢轉頭。
瞪大眼睛看著扶額低笑的君王,那露出的白牙差點閃瞎了他的眼睛。
陛下笑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到底看的什麼啊!!
…
寶榮宮
“你說她是藏鋒?”
當今太後也不過四十出頭,保養得宜的臉龐光滑細膩,烏髮濃密,一身暗紫色宮服貴氣端莊。
此刻驚訝看著秦箏。
“奴婢跟了太後多年,這點看人的眼力還是有的。”
秦箏笑著點頭:“也難怪這小姑娘,畢竟是庶出,主母又是個厲害的,若風頭過盛,想必難以保住自己和親孃。”
這十天相處下來,她發現蘇瓷學東西極快,幾乎是過目不忘。
不應當如外麵所傳言的愚笨不通文墨,所以特意去套過蘇衍的話。
“這就好。”
太後微鬆了口氣:“皇帝打小性子就冷清清的,對什麼都冇特彆喜歡,連娶妻納妾都是順從先帝和哀家的意思,對哪個嬪妃都冷冷淡淡的。”
“登基之後更是忙於朝政,少有涉足後宮,都多大的人了膝下隻有一個孩子,哀家實在是擔憂。”
“如今好不容易他主動開口要一個人,哀家怎麼能不歡喜呢,可那姑娘到底是要入宮為妃,若真是大字不識,丟的可是皇家的臉呀。”
“娘娘寬心吧。”
秦箏上前添了點茶:“這四姑娘雖然聰明藏拙,但不是心機深沉之人,活潑愛笑純真善良嘴兒還甜,配上那張好看的臉蛋,真真是討人喜歡。”
“奴婢說句實話,彆說陛下,便是奴婢跟她相處這十天,日日都心情舒朗呢。”
“如此便好。”
太後也笑著點頭:“你的眼光哀家是信得過的,皇帝性子過於冷清,年紀不大倒顯得跟個小老頭一樣,小姑娘性子活潑些,也能給他均和一下,最好快給哀家多添個孫兒孫女,不然這宮裡真是安靜得讓哀家頭疼呢。”
“是的呢。”
秦箏說著微低了聲音:“奴婢方纔來的路上,昭華宮的李嬤嬤上前搭話,奴婢隻應付了兩句,想來此事皇後孃娘也知道了。”
太後的笑容淡去。
“一國之母,連自己基本的責任都想不清楚,任性妄為,實在不像話!”
“你回去吧,跟陛下說一聲,明日午膳哀家做他喜歡吃的酥肉。”
“是,娘娘。”
……
昭華宮
一襲錦黃宮服的皇後氣勢明雅,淡淡看了眼回話的嬤嬤。
“所以,蘇家女入宮的事,算是定下來了?”
“是,秦嬤嬤親自去蘇府教導,想是不會有變卦了。”
“嗬,這蘇家手段了得。”
李嬤嬤擡眸看了眼主子:“娘娘,就算蘇家挾恩把閨女塞進宮來,但那不過一個出身低賤的庶女罷了,按規矩封她個美人都是擡舉了,造不成什麼影響的。”
“不過一個低位嬪妃,本宮還不放在眼裡。”
皇後眸色思索搖搖頭:“本宮隻是擔心沈家,拿不準陛下的意思。”
“…娘娘是說,陛下早朝訓斥武官之事?”
“說是訓斥武官,可誰都明白陛下所指的是何人。”
皇後微蹙眉垂眸:“本宮出身將門,父兄手握重兵,原該越發行事謹慎纔對,也怪本宮那兄長不爭氣,竟在外惹下這麼多事,還讓陛下南巡路上給碰上了,幸好補救及時纔沒捉個正著。”
“可陛下目光如炬,雖未有實證,卻也料定那些事與本宮兄長有關,隻是忌憚沈家手中的兵力,才藉此機會訓斥警示。”
“而蘇衍是查出沈家事端的主要人,陛下要蘇家女進宮,未必隻是出於恩賞,更多的是想提醒本宮這個皇後吧。”
李嬤嬤神色一緊。
“娘娘,若真如您說的這般,那您更不能乾涉蘇家女進宮之事了,不然損了您和陛下的夫妻之情,實在得不償失。”
“夫妻之情?”
皇後眸中閃過一絲黯然自嘲:“當年祖父拚了一條性命救下先帝,我這個武將之女才能成為太子妃,再到一國之母。”
“可成婚整整七年了,我竟不懂得何為夫妻之情…”
“娘娘慎言。”
李嬤嬤連忙上前:“陛下是最重規矩之人,與娘娘您也是相敬如賓,您還育有大皇子,後位穩固,又何苦執著於陛下的冷清性子呢。”
“是啊,這麼多年,本宮早該清楚纔是。”
皇後微微搖頭:“本宮也該習慣了,陛下對後宮哪位嬪妃都是冷冷淡淡的,如此也好,至少對本宮的胤兒甚是看重。”
李嬤嬤點頭:“娘娘這樣想便對了,若陛下是個多情的,後宮怎能如此平和安靜,您也省心省力不是嗎?”
“至於那蘇家庶女,娘娘既知道陛下有心擡舉她的心思,不理會就行了。”
“您又不是不瞭解咱們這位陛下,登基這些年,何曾對後宮哪個妃嬪另眼相看過?娘娘您就放寬心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