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離愁三月雨 第二十一章
-
數月後,瑞士,日內瓦。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修複峰會暨“金槌獎”國際邀請賽現場。
氣氛凝重,甚至帶著一絲火藥味。
今年的“金槌獎”競賽環節,規格空前,爭議也最大。
賽事核心,是修複一批在戰亂和非法貿易中流散世界各地的珍貴文物。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件剛從西方私人收藏家手中追回來的中國唐代鎏金金翅鳥。
它曾是皇家寺院鎮塔之寶,卻在百年前的戰火中離散,受損嚴重。
誰能成功修複它,不僅意味著摘下“金槌獎”桂冠,更關乎其所屬國家的文化尊嚴與修複實力。
然而,賽前輿論一邊倒地看好歐洲老牌修複世家出身的團隊。
他們的領隊甚至在媒體前放言:“東方修複術更側重於感性經驗,缺乏科學係統性,處理如此精密的構件,恐怕力有未逮,這些珍寶,還是在我們手中才能得到妥善的嗬護。”
這番言論,激起了國內網友的憤慨。
溫思爾作為中方團隊的核心主力,和顧久安,並肩站在了操作檯前。
她身穿素白的研究服,神情專注而平靜。
比賽開始。
歐洲老牌團隊各種高科技分析儀器琳琅滿目。
而溫思爾這邊,手法卻顯得傳統。
她冇有立刻動用那些尖端儀器,而是先淨手,屏息,指尖極其輕柔地拂過金翅鳥的每一寸斷裂痕。
引起對手發出一聲幾不可聞的嗤笑。
溫思爾恍若未聞。
顧久安默契地將一套特製的工具遞到她手邊——那是溫家傳承改良的工具,結合了現代材料學,但其核心用法,源自千年智慧。
接下來的過程,讓所有圍觀者,包括通過直播觀看的全球觀眾,都屏住了呼吸。
溫思爾利用一種失傳已久的“金絲柔嵌”技術,以肉眼幾乎難以分辨的極細金絲,沿著原有的結構,如同繡花般,將碎片一點點“編織”回原位。
對手團隊那邊,高科技儀器卻頻頻發出警報,幾次嘗試都險些造成二次損傷,進度緩慢。
“故弄玄虛!”對手領隊額頭冒汗,忍不住低聲咒罵。
溫思爾心無旁騖,完成了最後一縷金絲的嵌入。
“叮——”一聲極其輕微,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的脆響。
整個金翅鳥彷彿被注入了生命,所有斷裂處嚴絲合縫,流光溢彩,甚至比修複前更顯出一種內斂的磅礴生機。
彷彿下一刻就要振翅高飛,直入九霄。
全場寂靜。
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許多來自亞洲和非洲國家的代表激動地站了起來。
對手則是難以置信地看著那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
評審團一致裁定:華夏團隊不僅完美修複了金翅鳥,更在修複過程中展現了對其文化靈魂的深刻理解與尊重,其技藝堪稱奇蹟,毫無爭議地奪得本屆“金槌獎”桂冠!
更令人振奮的後續是,憑藉此次驚豔表現,華夏在後續的談判中占據了絕對主動。
多家西方博物館和私人收藏機構,迫於輿論壓力終於鬆口,同意歸還一批長期爭議的華夏文物!
其中包括圓明園獸首中的一件,以及數件堪稱國寶級的青銅器和書畫!
訊息傳回國內,舉國沸騰!
溫思爾的名字,連同她修複時那專注沉靜的身影,瞬間傳遍大街小巷。
她不再是那個揹負著“盜墓世家”汙名的溫思爾,也不是那個與花邊新聞糾纏的“秦少未婚妻”。
她是為國爭光,追回國寶的民族功臣!
官方媒體盛讚其為“新時代的文化守護者”。
領獎台上,溫思爾接過沉甸甸的“金槌獎”杯,目光清澈而堅定。
她側過頭,看向台下陰影中那個一如既往沉默的身影。
顧久安對她幾不可察地微微頷首,琉璃灰的眸子裡,掠過一絲隻為她而存在的暖意。
她回過頭,麵對鏡頭,聲音清晰而平靜: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它屬於無數為之付出努力的前輩,屬於每一個不曾放棄追尋它們歸途的國人。”
“文物有靈,終會歸家,我所能做的,隻是讓它們以最完整的姿態,回到故土。”
這一刻,榮耀加身,光芒萬丈。
她憑藉自己的實力,徹底洗淨了過往的所有陰霾,站在了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她的身邊,始終站著那個如影隨形、深不可測的男人。
他們的征程,是更廣闊的世界和更深遠的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