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認天子/三國穿著龍袍穿越了! 054
一個不留……
董卓的兵馬早已掌控了整座洛陽城,彆提眼前的這座太傅府。
此地的主人都已倒下,餘下的眾人也就更無逃生的機會。
隔間的官宅之中,眾人聞聲瑟瑟發抖,隻聽得院牆對麵的慘叫哀聲,以及毫不留情的刀斧作響。有鼓起勇氣的門童透過門縫,向著外麵看去,就見西涼軍拖著袁隗袁基等人的屍體走過。他們被嚇得連連後退,駭然地向著主家上報。
很快聽到了主家戰栗的聲音。
“荒唐,何等荒唐……”
也何其殘暴啊!
袁氏四世三公,盛名在外,對於董卓還有提攜之恩,誰又能想到,竟還能遭遇此等橫禍!
而那身在禁宮之中的皇帝劉協仍在不安穩的睡夢中,就被前來報信的小黃門匆匆搖醒。他年幼的臉上,很快就因這突如其來的訊息,刷的一下慘白了顏色,也被搖晃的宮燈照出了滿眼的驚惶。
“董卓,董卓他……”
“陛下!司空請您……請您一定前去主持公道!”
小黃門的聲音越說越是顫抖。
可眼前的劉協又能比他好到哪裡去?
他兩眼失神地重複了那最後的四個字:“主持公道——”
這要怎麼主持公道啊?
是,作為皇帝,他是該去主持公道,他也明白為何會是司空楊彪也讓人來找他,誰讓同為四世三公的楊氏與袁氏有聯姻關係,楊彪的妻子就是汝南袁氏出身!如今袁隗遭難,楊彪比誰都著急。
但當劉協起身的時候,卻覺得自己的腳步沉重,幾乎無法邁開。
之前他敢為太後求情,留一個死後哀榮,是因歸根到底,董卓的行為他還能理解。既要廢立天子,那就絕不能留著前一個皇帝的母親,留一個禮法上權力不小的太後,可現在呢?
袁隗自董卓入京以來,幾乎都與董卓站在一路,就連廢立,也是因袁隗的默許,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為何會突遭死劫啊!
除了董卓瘋了,劉協實在想不出其他的解釋。
那要如何去跟一個瘋子,講什麼“公道”,講什麼“情理”!
“陛下!”劉協被眼前的燈火晃得發暈,還是被司徒黃琬攙扶了一把,才能繼續往前走去,或多或少從手邊之人處,得到了一些說話的底氣。
他原本還想從聚集過來的人群中找到盧植的身影,又後知後覺地想到,早在他那兄長劉辯被迫出征虎牢關時,盧植就已被董卓以言行無狀為由軟禁了,現在又怎會出現在這裡。
少了一位忠臣阻擋在前,劉協隻能看到眼前這光怪陸離的景象,看到血氣撲麵的嗆人氣息裡,是西涼軍的鎧甲和刀兵。
董卓就站在那一片血肉模糊之前,神情晦暗不明。
劉協掌心一陣刺痛,也終於驚撥出聲:“太尉何出此舉!”
就算他董卓是這朝中第一人,難道就能隨意殺死其他朝臣嗎!
天子出聲在前,聞訊趕來的官員也紛紛找回了聲音:“不錯,董仲穎,你無天子詔令,何敢擅自殺人!”
“袁太尉德高望重,門生眾多,豈能遭你如此對待!”
“袁氏與你,難道不是也有恩主與門生……”
“住嘴!”董卓厲聲喝斷了他們的話。
他執著劍,緩緩地轉過了身來,一雙凶戾的眼睛瞪向了這些前來為袁隗討個公道的朝臣。
在董卓手中的劍上,仍沾染著方纔砍人頭顱留下的鮮血,也讓眾多不曾上過戰場的朝臣為之一滯。
董卓步步走來,字字鏗鏘,分毫也沒被這指責喝退:“袁隗此人,不忠於陛下,與袁紹裡應外合,意圖顛覆陛下的皇位,殺之——有何不可!”
“他們表麵忠誠,實則包藏禍心,行偷天換日之舉,枉稱名門!我董卓願代陛下殺他以定洛陽風氣,敢問陛下,此事對也不對!”
劉協牙關微顫:“……”
他雖是匆匆起身,但避寒的衣物穿著不少,根本無法用冬日嚴寒來解釋他此刻的畏縮,而實在是,唯恐董卓手中的劍,接下來又要砍向在場什麼人的腦袋。
但再如何驚慌,他也把董卓的話聽明白了。
若是按照董卓所說,袁隗這位老臣,是與袁紹名為爭執,實為聯手,至於這聯手的目的是什麼,已不必多說。劉協本就是被趕鴨子上架才被推到皇位上的,想到此刻討董的義士已有入關的希望,便忍不住在心中微有歡喜之意。
可這稍縱即逝的歡喜,又在目光觸及麵前血色的那一刻蕩然無存。
他已來不及去多想,何為董卓口中的偷天換日,也來不及去想,袁隗到底有沒有真的和袁紹聯手。
麵對著咄咄逼人的董卓,劉協強撐起了精神:“可這叛逆之事,太尉也該先上奏於朕,何必先斬後奏,此事若是傳出去——”
“陛下!”董卓振聲答道,一步也不曾後退,反而語氣裡更添了幾分篤定,“軍情如火,不可耽擱。處決袁氏,曝屍鬨市,宜速為之,且看還有何人,膽敢通敵妄為!”
他抬了抬手,立刻有滿身血氣的西涼軍向著劉協走來。
董卓在笑,笑意卻不達眼底:“天色尚早,請陛下回宮休息吧。此事,臣會替陛下掃尾料理的。”
他倍感好笑地看到,這話一出,前來“鬨事”的朝臣中,立刻昏厥過去了幾個,隨行的仆從猶豫著,不知道要不要將他們扛走,簡直是丟儘了臉麵。
就算這些人真在見到了袁氏下場後有什麼兔死狐悲之感,現在也絕不敢說出口,反而該當慶幸,他董卓說要殺雞儆猴就真的隻殺了“雞”,而沒乾出更為凶蠻的事情。
董卓收回了兵刃,繼續緊盯著劉協:“陛下還有話要說?”
劉協哆嗦了一下嘴唇。“不……並沒有。”
他能做什麼呢?他敢說什麼呢?
他可能隻是做了一場噩夢,卻不知道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火把熊熊燃燒,在他回望所見的夜色裡,愈發和血色連成了一片,讓空氣中滿是燥烈的氣氛。而自詡忠臣的董卓,就壓在這夢魘的當中。
那個看起來沉穩和氣的李儒,也扭曲出了猙獰的鬼麵,正在逆著人潮散去的方向,走到董卓的身邊。
可他已被迫向著宮中折返,根本無法聽到那邊又說了什麼。
……
“您其實不該在此時殺了袁隗……”李儒皺著眉頭往地上看了一眼,毫無憐憫之意,隻是開口勸道,“就算此人對您陽奉陰違,也並無多大的本事,但您先前藉助他和蔡邕等人在士林中掙來的名聲,現在可算是蕩然無存了。”
“蕩然無存?”董卓冷笑了一聲,“從袁紹那些人一邊接著我為他們討來的官職,一邊興兵討伐於我開始,我就看明白了,這所謂的士林名聲,全是他們在我麵前裝出來的東西!真要算起來,他們在背地裡還不知道罵了我多少聲,難道真會將我當做他們的朋友不成?既然如此,我也不跟他們裝模作樣了,該如何震懾,就如何震懾,用我們西涼武夫的辦法!”
李儒歎了口氣,心中倒沒覺得董卓這話說得不對。
他道:“太尉既然心中有數,我也不多勸了。但您殺了袁隗,雖然解決了一方內應,卻也已經徹底將袁紹袁術逼到了對立麵。”
這不是什麼好訊息。
“虎牢關外的酸棗聯軍本就得了袁紹的證明,不會為了那個假弘農王留手,現在恐怕更會拚死一搏。至於邙山那邊,雖有增兵支援,段將軍也占據了有利地形,但仍不能說必定能夠守得住。恕我說句難聽的,這洛陽已不是您的安生之地。”
他坦然地迎接著董卓冒起怒火的眼神,從容答道:“我們總該先做個準備,給自己留有退路。但——”
他又忽然揚起了聲調:“但勝負未分,您也不必因此而垂喪。起碼現在,能立於天子身側的太尉,是您!”
董卓扯了扯嘴角,隨即大笑了出來:“哈哈哈哈是!你說得沒錯,起碼現在,那些意圖進攻洛陽的還被攔在外麵,先死的也一定是叛黨,而不是我!”
“文優,再調一路兵馬前往接應段煨。”
他一邊說,一邊毫無顧忌地邁過了眼前的這一片袁氏遺骸。
李儒躬身應“是”。
雖不知道明日百姓看到此地的慘狀時,又會是怎樣的噤若寒蟬,但現在,是董卓的長靴踩在了剛剛凝結的血色上,踏碎了倒映在血泊中的月光,讓他離去時拉長的影子裡,由鞋底潑濺開了點點血紅。
寒冬的天氣裡,蜿蜒開的血色很快停止了流動,被凝固在了朔風中。
倒是軍營旁的溪流中,因士卒更換傷口的布條在其中漂洗,還有絲絲縷縷的血色向下流淌,往大河彙聚而去。
劉秉坐在溪邊,托著下巴望著這些翻滾的顏色,終於沒忍住又歎了口氣。
唉……
夜色雖深,卻還隱約能從軍中聽到士卒因傷口疼痛而不得安眠的呻.吟,讓他這個第一次經曆這等大場麵交戰的現代人,根本難以在此地入眠。
在軍營中巡視了一圈後,最後又在這裡停了下來。
但或許,讓他無法入眠的,還有另外的一個緣由。
他雖因穿越以來所見的種種,愈發堅定了自己要繼續扮演這個皇帝的想法,可他——
他終究不是真正的皇帝啊!
在河內,在河東,這些效忠於他的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劉辯,才讓他能這麼輕易地裝下去,洛陽那邊呢?
就算皇帝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見到的,能見到皇帝真容的更是鳳毛麟角,卻並非沒有!就算此前的一場場宮變,讓宮中的太監宮女死傷甚多,劉辯的母親、祖母、舅舅全已死於非命,也一定還有人認識他。
在這些“證人”麵前,他又要如何扮演下去?
望著平息戰火的戰場,望著眼前這翻湧著血色的溪流時,有那麼一個瞬間,他心中甚至生出了一個略顯陰暗的想法,如果他稍稍延緩進軍的速度,是不是能給董卓足夠的時間,如同他在曆史上做的那樣,火燒洛陽,燒毀掉那些證據,給他空出一個可以繼續表演的舞台。
但就是在這個想法一冒出來的瞬間,劉秉又已在自己心中狠狠地甩了自己一巴掌。
不不不,他怎麼能這麼想!要真是這樣的話,他跟董卓有什麼區彆,又如何對得起當日孫輕從洛陽回來時的期待,對得起渡河前士卒與將領向著他看來的目光,對得起……
那一聲聲的陛下。
他剛想到這裡,忽然聽見了近處的動靜。
劉秉餘光往那邊一瞥,開口道:“讓他過來。”
親衛立刻讓出了一條路,將賈詡放了過來。
劉秉正了正麵色,起身問道:“文和為何深夜不寐,出現在此地?”
賈詡朝著他恭敬地行了個禮:“因為我聽出,陛下雖說支援速勝,語氣裡仍有些猶豫,所以出戰之前,某還是想要弄明白,陛下猶豫的,到底是我賈詡這個人,還是其他的事情。”
劉秉負手,自溪邊走開了兩步,答道:“後者。”
賈詡雖低垂著目光,擺出了恭敬的姿態,卻聽得出來這話的真假,心中微微一鬆,繼續開口道:“那麼我希望陛下能拋開這些顧慮!戰場之上刀兵無眼,天下局勢也是堅毅果決者最能勝出,就算陛下真有困擾,那也得先回到洛陽漢宮之中再議。賈詡隻怕,若陛下拿不定主意,中道反悔,是要讓這計劃將我與趙將軍賠進去。”
劉秉噗嗤笑了出來:“賈文和,你方纔這句話,省了與趙將軍那四個字也無妨。”
“陛下英明。”賈詡坦坦蕩蕩,渾然沒有被揭穿的尷尬。
劉秉望之更覺好笑,倒是將先前的有些憂慮暫時拋在了腦後。“你無非是想勸我,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多想無益,否則隻會貽誤戰局,讓這些真心效忠於我,願意與我一並匡扶社稷的人遭到傷害。”
賈詡拱了拱手,“不敢冒犯陛下,隻是想說,陛下從河內殺回,洛陽留守的朝臣中必然有人要為社稷而死,為之卻步,反而對不起他們的犧牲。陛下這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倒是說得恰如其分。”
劉秉沉默了一陣,總覺得這話裡又分明還有另外的一種含義,比如說他隻管先入洛陽,要如何自證身份,總會有新的辦法。
是!車到山前必有路。
起碼現在,他必須放下幼稚的情緒,決然向前!
他道:“回去吧,朕知道該怎麼做,不會叫你賈文和覺得投錯了人。”
賈詡應聲而退,知情識趣地沒多糾纏,不過在即將走遠時,回頭向陛下那邊看去,又微微動了一下眉頭。
月光照亮著大營,也照見了一道比尋常士卒矮一些的身影,慢慢走到了陛下的身邊,若是他沒猜錯的話,那應該就是負責攔截他那一批火船的司馬懿。
先前他在趙雲的帶領下拜倒在陛下麵前時,這小子就對他頗有敵意,這種敵意,還和張飛張燕等人的不太一樣。
不過,他的年紀都快是這小子的四倍了,何必跟他計較呢?有陛下方纔的那句話在,相信陛下也不會多計較的。
司馬懿背著手,作出了一派憂心忡忡的樣子,問道:“陛下真的相信,賈詡是真心來投,也真打算為我們儘快戰勝段煨?”
“為什麼不是呢?”劉秉答道,“他雖是涼州出身,看起來該當為董卓儘心竭力,但你聽聽他當日的說辭。若是假意來投,姑且不提他是不是該用些苦肉計,讓自己的被俘變得更逼真一些,說出來的也不該是這樣的話,彷彿我稍有不信他,都是我不識貨……噗,這也真是個妙人了。”
司馬懿還想再說,忽聽劉秉說道:“何況,就算他當真包藏禍心,有你與伯達、公達為我托底,我無懼也。我有三達,自當道路通達,萬事順遂。”
這話說得輕巧,卻是讓劉秉眼前這位年少的謀士呆愣在了當場,“陛下……”
劉秉笑道:“這速勝之策能否奏效,你與公達在孟津大營中,難道看不分明嗎?”
“當然不是!”司馬懿脫口而出。
“那就信一信賈文和,又如何呢?”
……
在次日賈詡出兵之時,竟是少見地看到,司馬懿對他露出了一個還算友好的表情,彷彿終於願意接受,這個和他以火攻對火攻的家夥,現在成了他的同僚。
他也溫和地回以一笑,便與趙雲一並踏上了征程。
順著河岸向東行出一段,後方的軍營已成了模糊的影子,回看身後,又是軍容齊整的樣子,趙雲終於有了閒暇,向賈詡請教道:“文和先生為何選擇向陛下舉薦我來統領這一路偏師?”
賈詡回話得理所當然:“若非有幸遇上將軍,戰場亂戰之中,賈某有再好的口纔再多的妙計,也恐怕要在沒能施展出來時便落個飲恨黃泉的下場,所以,看似是我成了將軍的戰功,實際上,是將軍於我有救命之恩。我賈詡投桃報李,還將軍一份戰功又如何?”
趙雲沉默著,不知道這話該當如何接。隻得說,他先前在俘虜賈詡時的錯覺,可能確實不是錯覺。
這位還真是精挑細選之下,為自己找了一條“投誠”之路。
賈詡朗聲笑道:“哈哈,將軍不會真以為我隻是因此便選定了由誰領兵吧?那也未免太小瞧於我,也小瞧了將軍你自己了。”
趙雲一愣。
便聽賈詡道:“趙將軍可還記得,我是如何向陛下分析段煨此人的?”
趙雲若有所思:“文和先生說,段煨此人雖與段熲出自同族,但作風截然不同。昔年的段紀明追殺羌人,日夜不絕,直追了四十多天,出塞兩千裡,兵馬缺少食水之時,竟能割肉吞雪以續,直到殺得羌人聞風喪膽,乃是天下間一等一的的作戰極狠之人,可段煨……”
賈詡語氣淡淡,卻又讓人聽來隻覺一陣悲涼:“段紀明如此戰功,如此英豪人物,仍要向宦官投誠,才能換來在朝中高升,也終不免被牽扯進黨爭之中,落得一個身處獄中,被迫服毒自殺的結果。關西將領之首,便得此下場,令人人皆當引以為戒,於是隨後的涼州將領,便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皇甫嵩,哪怕功勞至偉,君主昏庸,也要謹遵聖旨,一步也不敢走錯,一種就是董卓,選擇淩駕於皇權之上,免於遭此厄運。而段煨,更像是前者,明白什麼叫做明哲保身。”
趙雲動了動嘴角,卻還是將想說的話吞嚥了回去:“……”
他有點擔心其實是自己的經驗太少了,所以不知道,便如賈詡這樣脾性的人,還能理直氣壯地說彆人“明哲保身”,其實在司隸這樣的中央之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嗯……沒什麼不對的。
賈詡將趙雲的無語看在眼中,說出的話卻仍是語氣平穩,也讓趙雲放下了原本對於出兵生出的緊張。“趙將軍,一個擅長於明哲保身的人,佈置的崗哨很難防住一個兼具謹慎和大膽的將領,我也需要趙將軍的穩重,來對段煨的反擊做出應變。以我看來,陛下軍中,也就隻有你與張文遠將軍適合切入敵軍後方、攔截伏擊段煨的援軍!”
而不太巧的是,張遼要配合呂布從另一路出兵,剩下的隻有趙雲了。
比起所謂的還趙雲恩情,這纔是更為重要的理由。
“我既要向陛下效忠,這第一戰,又豈會砸了自己的招牌。”
趙雲目光一振:“好!那我也絕不會讓陛下與先生失望!”
這一行偏師人數不多,又繞著邙山之中的一段逼仄處行路,很快便在並未驚動段煨斥候的情況下,抵達了段煨大營的南麵。
哨探也很快給趙雲和賈詡帶回了訊息,董卓對於段煨急送洛陽的戰報極為重視,已有一路援軍,從洛陽方向行來,正是用於填補段煨損失的兵馬。
趙雲握著手中的長槍,眼中微微發亮。
與他同行的,有響應他的號召,從冀州招募來的鄉黨,曾在早年間與他一並訓練巡邏,以保鄉裡不失,有從黑山軍中分出的一批人手,先前由他統帥,協助張遼進攻河東鹽池,還有在他負責押送白波穀百姓中希望投效於他麾下的……
這些人相比於董卓的西涼軍,還欠缺了不少作戰的經驗,但無論是隨同陛下渡河,還是和他一起小心繞過段煨的戍防,都已讓他們戰意高昂,足可以打那援兵一個措手不及!
“出兵!”
……
“段將軍——段將軍!”
一聲聲焦急的呼喊,伴隨著倉促的馬蹄聲闖入營中,讓聞聲出帳的段煨頓時心中一驚,生出了一種大覺不妙的預感。
那斥候倉皇跳下馬背,奔到了段煨的麵前,被他雙手一扶,方纔站穩了身子。
“何事慌張!”
段煨在看清對方麵容的那一刻,心中的不祥之感已攀升到了頂峰。
他統兵謹慎,記得住他派往各個方向派遣的斥候都是何種樣貌,又豈會認不出來,這斥候是被他派往南麵,接應向洛陽報信之人的!
他都慌亂成了這樣,難道是洛陽……
“不好了!洛陽援兵遭到伏擊,無人脫逃,全死在了……死在了山道上!”斥候滿眼驚懼,簡直難以形容他在看到援兵被殺後,奔逃回來的這一路上,都是怎樣的無措。
段煨也被這句話驚了一跳:“援兵多少人?”
“死在營地之中的……應有千人。”
段煨目光一沉。“不!太尉派來的援兵,不會隻有千人……”
但能殺死千人的,卻一定不會是一路簡單的兵馬!才會讓前來支援的西涼軍為了保命,當先選擇向著對他們來說安全的地方撤去,也就是退回到洛陽城中去!
可他竟然不知道,這一路兵馬究竟是如何繞到他後方去的。
失去了後方的援兵,還有一路蟄伏的敵軍伺機而動,都難以避免地讓段煨在這一瞬間失去了原本的沉穩。
更彆說,他此時還沒有賈詡在旁為他出謀劃策!
偏偏又在此時,在營地的北麵,忽然響起了一聲淒厲的號角,正是敵襲的訊號!
段煨立即整兵備戰,將營盤的防禦工事又向前推了一段,便見那發出警報的士卒終於退至了營邊。
他一把抓住了對方,言簡意賅地發問:“何人統兵?”
士卒驚聲答道:“那日……率先渡河之人。”
是那有著萬夫不當之勇,先行渡河的呂布!
……
段煨的心臟,頓時又漏跳了一拍。
【作者有話說】
舉起手來,段將軍,你被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