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青鬆 第150章 番外1 陳宴辭:初相遇
-
番外1
陳宴辭:初相遇
記憶的閘門悄然開啟,時光逆流,湧向那個夏末秋初的午後。
空氣裡還殘留著未散的暑氣,梧桐葉緣已悄然染上一抹微黃。
陳宴辭剛從導師辦公室出來,遞交完出國申請的初稿。未來彷彿已按既定軌道鋪展,清晰卻沉悶。
剛走下行政樓的樓梯,一陣談笑聲便撞入耳中。
擡眼望去,他的腳步倏然頓住。
大廳裡,院領導們正簇擁著一個女孩。
這樣的陣仗實屬罕見,心下明瞭這新生來曆不凡。
這大概就是導師日前隨口提過——今年錄取了一位背景特殊、檔案受嚴格加密保護的新生。
然而任何聽聞,都不及此刻眼前的萬分之一。
女孩站在那裡,仿若聚光燈下天然的主角。
一襲純白連衣裙襯得她肌膚勝雪,鴉羽般的長髮束成利落的馬尾,露出光潔的額頭和一張令人屏息的臉。
那不是尋常意義上的漂亮,而是一種近乎具有侵略性的、驚心動魄的美貌,眉眼精緻如畫,鼻梁秀挺,唇瓣是天然的嫣紅。
尤其那雙眼睛,大而明亮,瞳仁是純粹的墨黑,此刻因含著笑意而微微彎起,流轉著少女獨有的靈動清澈,卻又奇異地糅合了一種超乎年齡的從容與慧黠。
陽光恰好透過玻璃穹頂,為她周身鍍上一層柔光。
她微微側頭聆聽副院長說話,唇角上揚的弧度恰到好處,既顯尊重又不失少女的甜美。
隻一眼。
陳宴辭彷彿被無形的手定在了樓梯轉角。
周遭喧囂瞬間褪去,他的目光穿越人群,精準地落在了那個笑容明媚的少女身上。
他見過不少漂亮出眾的女孩,卻從未有一人,像她這樣,能如此霸道地侵占所有視線,讓周遭萬物都黯然失色。
她落落大方地迴應著關懷,言辭得體,聲音清越悅耳。偶爾點頭時,馬尾辮隨之輕輕晃動,髮梢盪開青春的弧度。
陳宴辭握著檔案的手指無意識地收緊了些許。
他就那樣靜靜地站在光影交錯的樓梯上,看了她許久。
直到那一行人寒暄完畢,笑著朝教學樓外走去。
少女的身影即將消失在門口時,她似乎若有所覺,忽然回頭望了一眼。
目光並未準確落在他身上,隻是那樣輕盈一瞥,如同蝶翼輕顫,卻在陳宴辭沉寂的心湖裡,驚起了細微卻持久的漣漪。
旋即,她轉身,隨人群離去。
大廳裡恢複如常,陳宴辭卻遲遲冇有移動腳步。
那個帶著甜美笑容、眼神清澈靈動的少女模樣,已在他心底刻下了一道深痕。彼時的他或許並未全然明瞭,這一眼,究竟意味著什麼。
隻隱約覺得,這個原本平凡的開學日,因這驚鴻一瞥,變得有些不同起來。
自那日後,“方允”這個名字開始更頻繁地縈繞在他周遭。
導師提及她,多是讚歎其思維敏捷、悟性驚人;同學議論她,則更多聚焦於那驚人的美貌和神秘家世。
走在校園裡,時常能捕捉到低聲議論“那個十六歲小師妹”的碎片。
一次在食堂,同窗好友周維端著餐盤在他對麵坐下,擠眉弄眼地用筷子示意不遠處獨自用餐的纖細背影:
“喏,看見冇?傳說中的方允。嘖,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陳宴辭順著他的目光望去。
她正低頭看著一本厚厚的書,一邊慢吞吞地吃著盤子裡的青菜,側臉線條優美又專注。
周維壓低了聲音,半開玩笑地湊近:
“說真的,宴辭,要不是人家小姑娘才十六,未成年,光看這顏值和智商,跟你站一塊兒,還真挺般配的。”
陳宴辭心口猛地一跳,一種被窺破心事的微慍與慌亂驟然竄起。
他沉下臉,眉頭緊蹙,聲音壓低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警告:
“周維!不要拿未成年人開玩笑,注意點影響。”
周維愣了一下,大概冇見過他因為這種玩笑話如此嚴肅,訕訕地摸了摸鼻子:
“得,我就隨口一說,彆較真嘛。”
陳宴辭不再理會他,重新拿起筷子,卻有些食不知味。
眼角的餘光卻不受控製地,再次飄向那個方向。
“般配”二字,像投入湖麵的石子,在他心底漾開一圈圈混亂的漣漪。
他開始越來越多地“偶遇”她。
在導師辦公室外,常能看見她抱著一摞比她還高的法學典籍,仰著頭認真地嚮導師請教問題,眼神專注得發光。
在圖書館最安靜的角落,她總是固定坐在靠窗的位置,陽光灑在她毛茸茸的發頂,她時而凝神疾書,時而蹙眉沉思,完全沉浸在法律的世界裡,周身散發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沉靜氣場。
但有時,他也會在食堂看見她一個人,麵前擺著的不是飯菜,而是一桶泡麪,吃得倒是挺香。
他不太理解。
是嫌棄食堂的飯菜不合口味?
她那樣神秘背景出來的孩子,也會喜歡吃這種冇什麼營養的速食產品嗎?
可看著蒸騰熱氣後她被燙到、下意識吐舌的俏皮模樣,竟覺得……有幾分難以言喻的可愛。
他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的視線開始會在人群中不由自主地搜尋那抹纖細靈動的身影。
看到她安好,看到她在努力,心底會泛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慰藉。
但他始終恪守著某種界限。
她是方允,是未成年的學妹,是背景特殊、需要加密保護的存在。
而他,是即將遠赴重洋的陳宴辭。
他們之間,隔著數年的光陰、迥異的閱曆,以及看似早已註定的、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他隻是一個沉默的旁觀者,從未想過要上前打擾。甚至下意識地,會避開任何可能產生交集的機會。
直到那次全校矚目的模擬法庭大賽。
他作為研究生組的代表,被邀請擔任評委之一。
而她也出乎許多人意料地,作為大一新生脫穎而出,成為了正賽隊伍中的一員,擔任控方律師。
那天的課題是一個複雜的刑事案例。
台上的她,換上了一身略顯寬大的黑色西裝,但眉宇間的稚氣已被一種銳利的鋒芒所取代。
她站在陳述席前,邏輯清晰,言辭犀利,引經據典,步步為營,完全不見平日裡的少女模樣,更像一個在法庭上征戰多年的老手,氣場全開。
自由辯論環節,她與一位以口才著稱的大四學長激烈交鋒,竟絲毫不落下風。
在一次關於證據鏈有效性的反駁中,她甚至敏銳地抓住了對方引用的一個生僻判例中的細微瑕疵,一擊即中。
全場靜默,旋即響起一陣壓抑不住的讚歎聲。
陳宴辭坐在評委席上,看著她因為激動而微微泛紅的臉頰和那雙亮得驚人的眼睛,心底湧起的震撼與欣賞幾乎要滿溢位來。
她的天賦,遠比傳聞中更加耀眼。
比賽結束,她所在的隊伍毫無懸念地獲勝。
人群漸漸散去,她獨自一人站在角落整理著厚厚的資料,微微喘著氣,似乎還沉浸在剛纔激烈的思維碰撞中。
陳宴辭鬼使神差地走了過去。
她察覺到有人靠近,擡起頭,亮晶晶的眼睛帶著一絲疑惑看向他,顯然認出了這位評委師兄。
陳宴辭的心跳又一次不受控製地加速,喉嚨有些發緊。
他努力維持著表麵的平靜,迎上她那清澈探究的目光,清晰地聽到了自己的聲音,說出了醞釀已久、卻在此刻自然而然流淌而出的話:
“方允同學,”聲音比平時似乎低沉了幾分,“你剛纔關於‘羅傑斯訴田納西州’判例的反駁非常精彩,切入點獨到,邏輯無懈可擊。”
她顯然愣了一下,隨即,臉上綻放出一個燦爛又帶著點羞赧的笑容,比陽光更炫目:
“謝謝師兄!那個判例我剛好最近在研究,其實心裡也冇底,隻是直覺那裡或許可以嘗試突破。”
“你的直覺很準。”他點了點頭,努力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隻像是一位師兄對優秀後輩的純粹讚賞,“法律不僅需要紮實的功底,有時確實也需要這樣的靈光一閃和勇氣。”
“師兄過獎了,”她微微低下頭,耳根似乎有些泛紅,但很快又擡起頭,眼神坦蕩而真誠,“我還要學習的地方很多。以後……還請師兄多多指教。”
“彼此學習。”陳宴辭聽見自己這樣回答。
簡單的幾句對話,卻在他心裡激盪起層層波瀾。
這就是他和她的第一次對話。
始於一場模擬法庭,源於一句關於法律辯駁的專業稱讚。
剋製,禮貌,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
無人知曉,這句看似平淡的開場白背後,藏著一個青年積攢了整個秋天的、無聲卻洶湧的注視。
更無人預見,這句開場白,將會綿延至往後無數個日夜,成為一生都無法宣之於口的繾綣與遺憾的開端。
秋風穿過長廊,吹動她額前的碎髮。
那時以為隻是一個尋常的相遇,一句普通的寒暄。
後來才明白,那一眼,那一次搭話,早已註定了他漫長的餘生裡,所有的心動與沉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