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夢華錄:從拒絕高家聯姻開始 > 第76章 方對得起地方父母官稱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夢華錄:從拒絕高家聯姻開始 第76章 方對得起地方父母官稱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目送忠心屬官南書瀚急匆匆離開的身影,歐陽旭也冇有再遲疑,轉身回到簡陋的書案前,鋪開信紙,開始手寫書信。

他先寫給欽差班朋興。

信中以簡潔筆觸陳述江南西路洪水肆虐、災民遍野的危急情狀,重點突出官倉因製度所限未能及時開啟,民間捐糧即將告罄的困境。

歐陽旭知道,以班朋興正直無私、體恤民情的性情,無需過多渲染悲情,隻需陳述事實,他便會理解此間危急,必會儘力協調金陵乃至兩淮資源施以援手。

因此,他並未在信中贅言,隻寫關鍵,字字懇切。

接著,他提筆給正在杭州的蕭欽言寫信,這一封,措辭則需更為講究。

他先以巡察禦史的身份,嚴肅稟明江南西路洪災實情,繼而筆鋒一轉,提及自己已多次催促安撫使周世宏、轉運使王明遠、常平使李文翰三位路級主官開倉救災。

奈何三人皆以“需待朝命”為由,互相推諉,遲遲不動,致使災情加劇,民怨漸起。

最後,他的語氣轉為懇切,帶著幾分無奈與期盼:

“……災民嗷嗷待哺,情勢危如累卵。旭人微言輕,獨力難支。”

“久聞蕭相公心懷天下,澤被蒼生,萬懇相公念及江南西路萬千黎庶性命,於中樞或地方稍作轉圜,促成開倉之事,則活命之恩,百姓必感念相公大德。”

歐陽旭知道,以蕭欽言老辣的政治眼光和此刻急於積累聲望、預備回京拜相的心態,定然能讀懂這封信背後的分量。

這既是一個潛在的把柄,也是一個送上門的,能在關鍵時刻博取民望、打壓異己的政治籌碼。

寫完兩封求援信,歐陽旭凝神靜氣,再次鋪開奏本,以禦史身份撰寫呈送汴京的奏摺。

這一次,他字斟句酌,措辭嚴厲,條分縷析地陳述安撫使周世宏等地方大員在防災階段的麻痹懈怠、救災期間的推諉扯皮、屍位素餐與懶政瀆職。

並將日益嚴峻的災情與流離失所的災民慘狀再次具本上陳,強烈懇請朝廷速派專員、急撥錢糧賑濟,以安民心,以保社稷。

三封信件書寫完畢,墨跡乾透。

歐陽旭叫來三名最為可靠的親隨,仔細叮囑,令其分頭快馬加鞭送往各地的驛站急遞鋪。

自有專業的信使接過,以加急程式分彆發往金陵、杭州與汴京。

尤其是那封送往汴京禦史台的奏摺,用的更是四百裡加急,驛馬換人不換,日夜兼程,預計六天便可抵達京城。

做完這些眼下所能做的一切,歐陽旭心知,自己便隻能暫且安穩等待各方迴應了。

然而,他並未讓自己閒下來空等,起身便走出臨時辦公的窩棚,再次投身於嘈雜混亂的救災現場,親自參與安置新到的災民,巡視粥棚,安撫躁動的人群。

情況正如屬官南書瀚所言,極其不容樂觀。

原本潯陽城外的災民臨時安置點隻有一兩千人,可隨著“歐陽禦史在此放糧”的訊息如野火般傳開,周圍倖存的災民彷彿看到了唯一的希望,從四麵八方不斷圍攏過來。

短短兩三天時間,高地之上、官道兩旁,已是黑壓壓一片,聚集了上萬災民,並且還有源源不斷的人流拖著疲憊的身軀蹣跚而來。

放眼望去,儘是麵黃肌瘦、眼神麻木的百姓,孩童的啼哭、老人的呻吟、壯丁無力的歎息交織在一起,令人心頭髮緊。

歐陽旭眉頭緊鎖,心中的焦慮如巨石壓頂,照這個人數增加的速度,就算嚴格控製放糧,現有的糧食也絕對撐不了十天。

可是,該去哪裡再弄來糧食呢?這簡直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歐陽旭深入災區、親力親為,以及他多方寫信求助、愁於糧源的舉動,都被潯陽知府陳景元默默地看在眼裡。

這位地方官起初或許還帶著幾分觀望與明哲保身的念頭,但連日來,歐陽旭與災民同甘共苦,官袍沾染泥濘卻毫不在意,四處奔走籌措糧款的身影,深深觸動了他。

陳景元在心中暗歎:“看來這歐陽旭‘鐵麵禦史’的名聲,並非虛妄,更難得的是他這份真正將百姓疾苦放在首位的赤誠之心。”

終於,在歐陽旭又一次站在高坡上,望著茫茫人海愁眉不展時,陳景元下定了決心。

趁著巡視的間隙,找到一處相對安靜的角落,屏退左右,來到歐陽旭身邊,壓低聲音,神色鄭重地說道:

“歐陽禦史,您連日辛苦,所作所為,在下皆看在眼中,敬佩不已。”

歐陽旭從憂思中回過神,看向陳景元,微微頷首:“陳知府過譽,分內之事罷了。”

陳景元深吸一口氣,彷彿要卸下千斤重擔,繼續說道:

“目睹災民慘狀,耳聞啼饑號寒之聲,在下寢食難安。”

“見禦史大人您殫精竭慮,甚至不惜自身前程也要為民請命,在下若再固守成規,畏首畏尾,豈不愧對這身官袍,愧對聖人教誨?”

他目光變得堅定,聲音雖低卻清晰無比:

“歐陽禦史,在下願與您共同承擔!我們可以先行打開潯陽府糧倉,暫解這燃眉之急!一切責任,在下願與禦史大人一同承擔!”

歐陽旭聽了,十分驚詫,隨即一股難以抑製的驚喜湧上心頭。

他正頭疼於越來越多的災民和即將耗儘的糧食,眼見陳景元這位地方主官終於願意挺身而出,冒著巨大的風險率先開倉,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潯陽府的糧倉存糧雖無法徹底解決整個江南西路的災情,但支撐眼前這數萬災民一段時間,為他爭取等到外部援助的寶貴時間,卻是足夠了。

然而,驚喜之餘,他更多的是驚詫於陳景元這突然而決絕的態度轉變。

他凝視著陳景元,語氣嚴肅地追問:

“陳知府,你可要想清楚了!私開官倉,乃是重罪!你就不怕事後朝廷追責?這不僅會影響你自己的仕途,甚至可能禍及你的家人啊!”

陳景元臉上掠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有恐懼,有掙紮,但最終都被一股決然取代。

他迎著歐陽旭的目光,真誠地迴應道:

“怕!如何能不怕?為官多年,豈不知其中利害?”

“然而,看到歐陽禦史你為了災民,不惜得罪路級大員,奔走呼號,甚至將自身置於風口浪尖。”

“看到這堤岸之上,眾多災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饑寒交迫,每日都有人倒下再也起不來。”

“在下若隻因愛惜自身羽毛而見死不救,餘生何安?這官,做得還有什麼意味?”

“功名富貴固然重要,但眼睜睜看著治下子民成批餓死,那纔是真正的失職,真正的罪過!今日,但求問心無愧!”

歐陽旭聽完這番肺腑之言,大為感觸,心中對這位知府認知更深一份,心想著,地方上還是有正直的清官。

也符合他最初對知府陳景元的判斷,金手指的提醒果然冇錯。

片刻後,歐陽旭重重地點了點頭,語氣充滿了敬意與承諾:

“好!陳知府,你今日之高風亮節,真乃一心為民的好父母官!”

“你放心,今日之舉,乃為救萬民於水火,權宜從權。”

“事後,我歐陽旭必以巡察禦史之名,將此事前因後果,尤其是你的擔當與功績,如實向朝廷和官家回稟!”

“屆時,你不僅無過,反而大大有功,朝廷若真要追究,我歐陽旭第一個替你分擔!”

陳景元聽到歐陽旭這番擲地有聲的承諾,看到他眼中毫無作偽的真誠與激賞,原本還有些忐忑的心潮頓時澎湃起來,一股熱流湧遍全身。

為官者,誰不渴望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能與這樣一位正直敢為的禦史共事,或許正是他仕途轉機之所在。

他對著歐陽旭深深一揖,語氣更加敬重:“在下謹遵禦史大人安排,我這就回去準備開倉事宜!”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