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香江之醉枕天南 第103章 鄭蘋如
-
事情說完了,趙國強讓幾人早點休息,明天回香江,自己則是再看一會兒報紙。
冇想到卻看到了張戲國和張艾玲的論戰,二人的筆鬥可以追溯到1978年,當時張艾玲在台北的《中國時報》副刊《人間》上發表的《色戒》。
張戲國也是著名作家,在《人間》發表評論《不吃辣的怎麼胡得出辣子?——評<色戒>》,批評張艾玲歌頌漢奸,為國賊洗地。
而張艾玲又發表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張艾玲談色戒》,說張戲國先生過度解讀,自己給漢奸文人胡蘭成當小妾是因為真愛之類的。
在趙國強看來,張艾玲隻不過是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在魔都淪陷的1943年至1945年期間,魔都、金陵等地由東瀛人扶植汪偽政府統治,張艾玲不但冇有像其他文人堅守民主氣節,反而主動與漢奸為伍,更是憑藉著其他文人不屑的漢奸刊物大出風頭。
現在留存的許多材料還可證實,她參加了不少親日文化活動。其中大多作品都是這期間完成。最讓人痛心的是與漢奸胡蘭成結為夫妻後。一麵趁著偽敵東風走俏文壇,一麵陪著胡蘭成周旋於各大漢奸中。經常出入周佛海公館,與漢奸蘇青也是好友。
許多人才為其洗地用的思路,就是把她塑造成脫離“宏大敘事“,脫離“鄭智“,關注女性個人體驗的人。
好像她的行為隻是特立獨行,甚至暗合現在東瀛人心態一樣,我過自己的精緻生活,哪管外麵洪水氾濫。
比如張艾玲在《傾城之戀》中所寫的“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此類理念情懷,肯定是很受日偽當權者青睞的,個人於亂世無能為力,不如蜷縮在一角找個安身之地,過自己的。
如果這都不算漢奸那什麼樣纔算漢奸呢!
再看看在東瀛侵略期間其他文人的表現:
老舍投筆從戎到馮玉祥將軍的濟南投軍、魯迅被通緝、茅盾、巴金等人都寫文表明抗日立場,鬱達夫流亡海外最後被東瀛人殺害,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在漢奸報刊上發文。
魔都本地的作家中,陸蠡被害、柯靈被捕、許廣平被嚴刑拷打,如此種種。
就連被後世詬病“鐵骨錚錚”的郭沫若,也積極發文,號召抗日,大節無虧。
與張愛玲同為才女的林徽因,舉家遷往重慶,當時才12歲的兒子梁從誡問林徽因:
“如果東瀛人真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
林徽因卻以最溫柔的語氣說出最堅定的話:
“中國唸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林徽因一家可謂滿門忠烈、氣節凜凜,本人也是才華橫溢,對國家建築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教育出來的子女也都是國家棟梁!
但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後世許多公知卻專門造她的黃謠,反而為漢奸文人張艾玲極力洗白,並大加追捧。
趙國強對此表示十分憤怒。
而且張艾玲所寫的《色戒》在情節上與“刺丁案”十分相似,隻是將英勇就義的鄭蘋如烈士,寫成了被漢奸用**征服的女人。
鄭蘋如的父親鄭鉞早年在東瀛東京法政大學留學,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是中國同盟會成員。鄭蘋如的母親東京名門之女木村花子。木村花子喜歡中國文化,也積極支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木村花子婚後改名為鄭華君,育有三女二子。
鄭蘋如早年希望成為一名演員,還曾拍攝美照作為《良友》雜誌的封麵,後來抗日戰爭爆發,鄭蘋如投身抗日,成為中統的情報人員。她最早向中統發出“汪精衛叛變”的訊息,可惜國民政府並未重視這份情報;後來又曾綁架過東瀛天皇之子,被中統以“東瀛可能做出過激報複行為”為由否決掉了;最後則是配閤中統刺殺大漢奸丁默屯,可惜最終失敗,被丁默屯囚禁於76號。
1940年二月,鄭蘋如被丁默屯手下林之江槍殺,犧牲時年僅22歲。在其遺信中念念不忘的未婚夫王漢勳,是一名飛行員,也於1944年的衡陽之役中犧牲,她的哥哥也在同年保衛重慶的空戰中犧牲。
而大漢奸丁默屯在抗戰勝利前夕,立馬轉變風向,投靠國民政府,保護了一些被捕的**人物,向國民政府交投名狀。
1945年9月30日,丁默屯和周佛海等人由軍統戴笠陪同,從魔都飛往重慶,被幽禁於嘉陵江畔的“白公館”,享受著優裕的生活待遇。
隻是蒼天有眼,一日丁默屯出門看風景,被報社記者拍下照片,並寫文說丁默屯在重慶,生活優渥。得知此事,群情激憤,物議洶洶,許多國民黨元老都向國民政府提出抗議。
而鄭蘋如的母親鄭華君也多方奔走,並向國民政府高等法院遞交了申訴書。
1947年5月,金陵高等法院以“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主使戕害軍統地下工作人員”等一係列罪狀,判處丁默屯死刑。而鄭蘋如也被國民政府追封為“國民革命烈士”,1950年入灣灣忠烈祠。1983年,鄭蘋如被新中國正式追認為抗日戰爭烈士。然而鄭蘋如的事蹟並不廣為人知。
直到後世《色戒》上映,鄭蘋如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人們發現在灣灣的忠烈祠中,供奉著鄭蘋如的牌位。
2009年6月,鄭蘋如的塑像在魔都揭幕,這位當年《良友》雜誌封麵女郎,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接受後人的敬仰。
趙國強以前看過《色戒》,還特彆查了一下當時的資料!所以對鄭蘋如的生平事蹟也是十分瞭解的。
合上報紙,趙國強感覺一個堅強不屈又溫婉美麗的女子,隔著40年的時空與自己對望。那溫婉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眸讓趙國強不敢直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