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 > 第9章 入宮覲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 第9章 入宮覲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宴席吃的差不多,各房的人都回去了,這會盧氏挽著女兒崔魚璃來到男客這邊。

“爹爹,你和兄長們都聊什麼了?”崔魚璃好奇問道,因為她在女客那邊都聽見這邊了這邊的熱鬨。

“都是一些朝堂時政,枯燥的很,今晚的設宴還滿意嗎女兒?”

“很好呀,不光菜色誘人,就連兄長們都久違的回來了呢,所以女兒是不是有功勞?”

“哈哈哈,你這丫頭黑的都能讓你說成白的。”

“現在這裡都是家裡人,也是你最親近的人,老實交代吧,都跑去哪了?”

“不許瞞著啊,為父可是派人調查的。”

崔魚璃知道父親沒有嚇唬她,畢竟為了自己聲譽也定會派人追查。隨即便一五一十的交代著自己怎麼偷跑,又去了哪裡。

隻不過她還是藏了小心思,並沒說關於王玉瑱的事,還有那首詩。

隻是崔魚璃不知道,青苗早已被查問過一遍,她畢竟是個小丫鬟,還是沒膽子和家主撒謊的。

崔魚璃講完後,正堂裡一陣詭異的寂靜。

“父親,就是這樣,女兒可是一絲不差的都交代了,不信你問青苗。”

兩人對視,青苗心虛的低下頭,崔魚璃心裡咯噔一下。

“爹爹,我忽然想起來,我在泉州還遇見一個會作詞的公子呢,叫王…什麼來著?”

“王玉瑱。”長兄崔景鶴笑著說道。

“對對對,王玉瑱…大兄你如何知道的?”

崔景鶴笑而不語,崔玨淡淡道:“整個崔家,除了你這臭丫頭,還有誰敢哄弄你爹我?”

崔魚璃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眼神閃躲道:“爹,女兒沒想騙你,是真沒想起來…”

“魚璃,你說玉瑱兄還做了首詩,可否念給大兄聽聽。”

崔魚璃氣的直鼓著嘴,表情幽怨的看著崔景鶴,心想這時候大兄你還來添亂。

崔景鶴身為大兄,隻崔魚璃一個表情就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無奈苦笑一下,解釋道:“妹妹誤會了,大兄和玉瑱還有同年之誼。”

“武德五年,兄和玉瑱同為進士及第,隻是曲江宴的前夕,玉瑱受其父牽連,功名雖有,但放官無望。”

說到這,崔景鶴忍不住笑了一聲,才接著說道:“嗬嗬,說來有趣,兄到現在還記得那日曲江宴上,座師董尚書發難於他。”

那董煜為了討好裴寂,一而再再而三的當眾打壓玉瑱,甚至當眾討論其父家風問題。

聽到此,崔魚璃緊張的手指絞著衣角。

“我們所有人都以為,玉瑱兄恐怕要在曲江宴上演全武行,兄和其他幾個同年,死死按著玉瑱的手臂。

而玉瑱兄隻是麵無表情,扔下一句,卿文采斐然,然立德如山魈。雖具人形,徒增厭惡。說完後,玉瑱兄大笑而去。過了不久,山魈尚書便在朝中流傳開來,次年董煜便辭官歸隱。”

崔景鶴說完,在場的男人笑的合不攏嘴,女眷們也笑的花枝亂顫。

崔魚璃也笑了幾聲,出了口惡氣,隨後便擔心的問道:“王公子得罪了座師,還能選官麼?”

崔景鶴彆樣的眼神看了眼崔魚璃,隨後開口道:“當然不能,玉瑱兄的官路從那天開始,便已經自絕了。”

“不過以為兄來看,玉瑱兄著實可惜。其不僅才華橫溢,外表更是美風儀,見者以為玉人。”

二兄崔景佑醋言道:“兄長是不是誇大其詞了?”

崔景鶴看了眼崔魚璃,笑著說道:“弟可問小妹。”

“是嗎小妹?大兄說的是真的嗎?”

崔魚璃白了一眼崔景佑:“反正人家生的比你好看!”

崔景佑氣的就要過去揪崔魚璃,後者躲到母親身後,盧氏瞪了一眼崔景佑,他便不敢造次了。

“小妹,現在可以給兄長,念讀一下玉瑱兄的大作否?”

崔魚璃將王玉瑱搬運的浣溪沙當著眾人念讀一遍。

抄?讀書人的事怎麼能叫抄呢~

一時間,在場眾人無不沉溺在記憶裡最珍惜,卻又回不去的那一束回憶。。

半晌後,崔景鶴歎言道:“玉瑱之才華,吾不及也。”

……

長安城,皇宮甘露殿內,這裡是李世民類似於書房的地方。

“陛下,嶲州司馬王珪到了,正在殿外候著。”

李世民聞言,放下手中的奏摺,朗聲道:“宣。”

“宣嶲州司馬,王珪覲見。”

太監話音落後,門外的小太監將王珪領入甘露殿。

“罪臣王珪,叩見陛下。”

李世民帶著欣賞的目光點點頭,隨後說道:“嗯,免禮,給叔玠賜座。”

“臣,謝陛下。”

李世民對王珪的態度很滿意,於是聊起家常試著拉近距離:“叔玠啊,怎麼這麼早就來長安了,朕記得聖旨上讓你年底之前到任就行啊?”

王珪又不是愣頭青,李二心胸寬廣那是在國家大事上,彆的地方那心眼比針鼻都細。若王珪真要年底赴任,那估計諫議大夫就沒影了,到時候頂天是個侍郎。

“回陛下,臣在嶲州主要是也沒什麼事,再加上臣離長安已久,還是垂涎這裡的繁華,所以便等不及年底了,嗬嗬。”

“哈哈哈,難怪魏征說叔玠定然會十月歸來,這九月底你人就到了,比他說的還要早。”

“唉,要不是臣家裡出了點事,九月中旬老臣便入長安了。”

李世民聞言好奇問道:“哦?愛卿家裡出了何事?”

王珪便把王玉瑱的種種講了一遍,隨後感歎道:“那臭小子肯定已經到家了,不過他那憊懶的性子,恐怕要年底才能入長安了。”

李世民聽完後,喃喃道:“王玉瑱,怎麼有點耳熟?”

一旁的太監張瑾小聲道:“陛下,可還記得武德年間的董尚書?”

李世民猛地一拍桌子,興奮道:“想起來了,就是那個給董尚書起名山魈尚書的王玉瑱?”

“原來他是叔玠的次子?”

王珪老臉一紅,咳嗽了一下回道:“回陛下,正是…”

“哈哈哈哈,想不到叔玠兄謙謙君子,其子卻睚眥必報,言辭犀利。”

這可不是啥好詞,王珪趕緊解釋道:“陛下,其實事情原委是這樣的。”

“那董煜在曲江宴上,三番兩次的當眾為難玉瑱,甚至當眾指責臣的家風教養問題。”

“我那次子性子也…不算溫和,纔有了那一番…說辭。”

李世民聞言,評價道:“哼,董煜誌大才疏,老早朕就知道其中定有隱情,隻是當時朕身為秦王也懶得考究。”

“沒想到此人竟在曲江宴上對子罵父,可惜父皇準了他辭官歸隱,否則這口氣今日朕定會為你出了。”

王珪聞言,連忙拜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