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碎人散情已逝 第二十章
-
國際兒童音樂幫扶項目的第一次交流演出定在夏天,地點在維也納。
宋子赫選了小宇、玲玲、石頭等十個孩子參加演出,蘇晚則負責孩子們的生活和排練。出發前的一個月,孩子們每天都在緊張地排練,宋子赫也陪著他們一起,從發音到動作,一點點打磨節目。
玲玲因為是第一次出國,心裡既興奮又緊張。有天晚上,她躲在琴房裡哭,被蘇晚發現了。
“怎麼了,玲玲?”蘇晚坐在她身邊,輕聲問。
玲玲擦了擦眼淚,小聲說:“蘇老師,我怕到了國外,唱不好給大家丟臉。”
蘇晚摸了摸她的頭,拿出手機,給她看宋子赫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的視頻:“你看,宋老師第一次參加比賽時,也很緊張,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最後還獲得了好成績。玲玲,你有很好的天賦,隻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唱得很好。”
玲玲看著視頻裡的宋子赫,又看了看蘇晚,用力點頭:“蘇老師,我知道了,我會好好排練的!”
從那以後,玲玲更加努力了,每天都比其他孩子多練一個小時。宋子赫看在眼裡,心裡很欣慰——這些孩子雖然出身貧困,但都有著頑強的毅力,這是最難得的。
出發去維也納的那天,音樂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都來送行。小宇作為學生代表,拿著一麵小國旗,對宋子赫說:“宋老師,您放心,我們到了維也納,一定會好好表現,為學校爭光,為國家爭光!”
宋子赫點了點頭,眼裡滿是期待:“好,老師相信你們。”
飛機上,孩子們興奮地討論著維也納的樣子,有的孩子還拿出樂譜,在紙上默寫旋律。宋子赫和蘇晚看著孩子們的樣子,相視一笑——這些孩子,就是未來的希望。
到了維也納後,孩子們先去了當地的一家音樂學校交流。當地的孩子很熱情,教他們唱維也納的民謠,還帶他們參觀了音樂學校的琴房和音樂廳。
玲玲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音樂廳,眼睛都亮了:“蘇老師,以後我也要在這樣的音樂廳裡唱歌!”
蘇晚笑著說:“隻要你努力,一定可以的。”
交流演出的那天,維也納金色大廳裡坐滿了觀眾。孩子們穿著整齊的演出服,緊張地站在後台。
宋子赫走到孩子們麵前,鼓勵他們:“不要緊張,就像在學校排練一樣,把你們對音樂的熱愛傳遞給每一位觀眾就好。”
孩子們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走上了舞台。
首先上場的是小宇,他演奏的《山風》在金色大廳裡響起,悠揚的琴聲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緊接著,玲玲演唱了一首宋子赫為她創作的《星空》,清澈的嗓音在大廳裡迴盪,很多觀眾都露出了感動的笑容。
最後,所有孩子一起演唱了《陪伴》,宋子赫站在指揮台上,蘇晚坐在鋼琴前伴奏。當歌聲響起時,台下的觀眾紛紛站起來鼓掌,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淚。
演出結束後,很多觀眾圍過來,和孩子們合影留念,還有的音樂教育家遞來名片,希望能和宋子赫的音樂學校建立長期合作。
小宇拿著觀眾送的鮮花,激動地說:“宋老師,我們成功了!”
宋子赫摸了摸他的頭:“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玲玲則跑到蘇晚身邊,哭著說:“蘇老師,我做到了,我在金色大廳裡唱歌了!”
蘇晚抱住她,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在維也納的日子裡,宋子赫還帶著孩子們參觀了貝多芬、莫紮特等音樂家的故居。孩子們聽著這些音樂家的故事,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國的飛機上,孩子們都累得睡著了。宋子赫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的雲層,心裡滿是感慨。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那時的他,從未想過自己能有機會站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舞台上,更冇想過能帶著這麼多貧困孩子一起實現夢想。
蘇晚靠在他身邊,輕聲說:“你看,我們做到了。”
宋子赫握住她的手,點了點頭:“是啊,做到了。”
回到臨市後,孩子們成了小英雄。當地的媒體都來采訪他們,他們的故事也激勵了更多人關注貧困孩子的音樂教育。很多愛心人士都來音樂學校捐贈,還有的誌願者主動報名,想成為音樂學校的支教老師。
這天,宋子赫正在辦公室處理捐贈事宜,教務老師匆匆跑過來,手裡拿著一份檔案:“宋老師,您看,這是教育部發來的通知,他們想把我們的‘音樂助學計劃’在全國推廣,還要邀請您去北京做經驗分享。”
宋子赫接過檔案,心裡滿是欣慰。他知道,這意味著更多貧困孩子能有機會接受音樂教育,也意味著他的努力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晚上回家時,宋念晚跑過來,遞給宋子赫一張獎狀:“爸爸,今天幼兒園舉辦唱歌比賽,我得了第一名!”
宋子赫接過獎狀,上麵寫著“最佳小歌手”。他把女兒抱起來,在她臉上親了一口:“念晚真棒,以後也要繼續加油哦!”
宋念晚用力點頭,然後拉著宋子赫的手,去客廳裡給她彈鋼琴。
蘇晚看著父女倆的身影,心裡滿是幸福。她知道,他們的生活雖然忙碌,但卻充滿了意義和溫暖。而那些過去的傷痛,早已被這些幸福的瞬間覆蓋,再也不會影響他們的未來。
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會繼續帶著孩子們,在音樂的道路上前行,讓音樂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也讓這份善意和愛,一直傳遞下去。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