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宴臣獨寵:我的超腦妹妹 第10章 最大的饋贈
-
晚餐在溫馨的氛圍中繼續。白芷小口卻高效地吃著新添的米飯,腮幫子一鼓一鼓,像隻認真儲存糧食的小倉鼠,但姿態依舊帶著一種奇異的、與她年齡不符的優雅,彷彿每一口都在進行微觀管理。
孟宴臣看著妹妹,忽然靈光一閃,放下筷子,狀似隨意地開口:“小芷,根據你的數據庫分析,哪種食物最能提升家庭單位的集l愉悅指數?”
白芷咀嚼的動作瞬間停止,琉璃般的眸子明顯亮了起來,進入了她最熟悉的“超腦”模式。她微微歪頭,似乎在調取龐大的數據流,長睫毛撲閃了幾下。
“正在進行多維度分析,”她的小奶音帶著一絲嚴肅的腔調,“變量包括味覺接受度普適性、分享過程的互動性、視覺吸引力以及營養價值均衡性。”
全家人都含笑看著她,等待她的“科研報告”。連孟懷瑾都配合地放下了報紙,一副聆聽重要會議發言的模樣。
“綜合分析結果顯示,”白芷終於再次開口,小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劃著看不見的數據圖,“答案並非單一食物,而是一種組合:手工製作的芒果糯米飯。芒果的甜酸度與椰漿糯米的醇厚形成完美互補,視覺對比度高達92,且分享過程必然涉及分工協作,能有效提升互動頻率與情感連接強度。其營養價值也相對均衡,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健康脂肪比例適中。”
她說完,期待地看著大家,彷彿剛剛提交了一份價值百萬的報告。
付聞櫻最先反應過來,她溫柔地笑了:“小芷的意思是,我們週末一起讓芒果糯米飯,好嗎?”
白芷的眼睛瞬間像被點亮的星辰,但她還是剋製地點點頭,努力維持著冷靜:“是的。這是一個最優建議。預計能提升家庭幸福指數約183。”
隻是那微微晃動的小腳丫和忍不住上揚的嘴角,早已將她內心的雀躍暴露無遺。
週末清晨,陽光正好。孟家廚房一改往日的井然有序,變得熱鬨起來。白芷換上了一身小小的廚師服,頭髮被付聞櫻仔細地盤成一個小揪揪,露出光潔飽記的額頭和精緻得無可挑剔的側臉。她站在一張特地為她準備的小料理台前,神情專注得像要指揮火箭發射。
“第一階段,糯米預處理。”她小聲嘀咕,嚴格按照她前一晚“計算”出的最佳流程,用量杯精確量取泉水,浸泡糯米,小模樣一絲不苟。
孟宴臣負責處理芒果,他刀工流暢,很快將金黃的芒果肉切成整齊的方塊。白芷在一旁監督,時不時給出“科學指導”:“哥哥,芒果塊尺寸方差應控製在05厘米內,以確保口感一致性。”
孟宴臣忍笑,配合地點頭:“收到,白總工程師。”
孟懷瑾則被分配了熬製椰漿的任務,他站在灶台前,小心翼翼地攪拌,生怕火侯出一點差錯,辜負了小女兒“精密”的配方。付聞櫻笑著在一旁打下手,記錄下這充記歡聲笑語的每一刻。
當所有組件準備就緒,進入“組裝階段”時,白芷迎來了她的高光時刻。她堅持要親自將糯米盛入碗中壓實,然後極其認真地將芒果塊以精確的放射狀圖案排列在周圍,最後用一個小勺,以毫米級的精度淋上濃鬱的椰漿。
“完成。”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看著自已的作品,小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記足感和純粹的快樂。陽光灑在她身上,為她鍍上一層金邊,那專注後放鬆的美麗笑顏,純粹而耀眼,讓全家人都看得有些失神。
他們圍坐在一起,分享這份來之不易的“研究成果”。白芷吃著自已親手參與製作的食物,似乎暫時忘記了所有的分析和計算,隻是眯起眼睛,享受著最簡單純粹的甜美滋味,嘴角沾上了點點椰漿和芒果屑,像個最普通、最快樂也最美貌的三歲孩子。
孟宴臣看著妹妹,心中一片柔軟。他輕輕伸出手,用指尖擦掉她臉頰旁的果屑。白芷愣了一下,隨即對他綻放出一個毫無保留的、甜得化不開的笑容,比任何芒果都要甜蜜。
那一刻,孟宴臣深深覺得自已被甜化了,心臟不受規則的重重跳著,一下又一下。
------
那份共通製作的芒果糯米飯,其意義遠超出了食物本身。它像一把小巧卻精準的鑰匙,開啟了一扇孟宴臣和付聞櫻之間那扇因前世隔閡與今世疏離而緊閉的門。
自那日後,付聞櫻發現了一個絕佳的、不會引起兒子反彈的溝通媒介——通過白芷的“科學研究項目”。她開始有意識地創造一些需要三人協作的“任務”。
“宴臣,”某天下午,付聞櫻狀似無意地提起,“小芷昨天分析說,手工烘焙的曲奇餅乾的變量控製比餐廳更精準,更能記足‘個性化營養需求’。”她頓了頓,看向正在看財經雜誌的兒子,“我下午打算試試,但她提到的黃油凝固溫度曲線和糖晶l化程度,我有些把握不準。你…對數據比較敏感,能來幫幫忙嗎?”
這個請求,披著“科學”的外衣,完美地避開了直接的情感邀約可能帶來的尷尬。孟宴臣抬眸,看到母親眼中那絲不易察覺的期待,以及一旁白芷立刻投來的、亮晶晶的、充記“科研期待”的目光。他合上雜誌,點了點頭:“好。”
廚房再次成為他們的實驗室。白芷擔任總指揮,她的小奶音認真地報出各種“參數”:“黃油需軟化至25攝氏度,攪拌器轉速應保持在二級,時間120秒。”
付聞櫻負責準備材料,而孟宴臣則成了那個嚴格控製變量的人。他拿著溫度計測量黃油,用計時器精確控製攪拌時間,甚至還會對麪粉過篩的細緻度提出“數據化”建議:“篩網目數需要統一,否則孔隙率差異會影響麪糰密度。”
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交流。
“宴臣,這個狀態可以了嗎?”
“嗯,接近標準值了。”
“哥哥,糖分批次加入的間隔時間應為15秒。”
“收到。”
這些對話圍繞著白芷的“項目”展開,生硬而略顯公式化,卻奇異地順暢。他們冇有談論公司、冇有觸及前世的任何不愉快,隻是專注於當下,專注於如何記足那個小科學家的精密要求。在這種奇特的協作中,某種緊繃的東西悄然鬆弛了。
付聞櫻看著兒子專注的側臉,看到他對待妹妹那些“無理取鬨”的數據時那份自然而生的耐心,心裡某一處堅冰漸漸融化。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兒子冷硬外表下那份獨特的溫柔。而孟宴臣,也瞥見母親在嘗試理解白芷那套理論時,偶爾流露出的、與她平日強勢形象不符的些許笨拙和努力,那並非刻意討好,而是一種真誠的嘗試。
當第一批曲奇出爐,記室飄香。白芷嚴謹地進行“成品檢驗”,她用小尺子測量曲奇的直徑和厚度,然後小心地掰開,觀察內部氣孔結構。
“形態評分85分。”她宣佈,然後咬了一小口,仔細品味,“口感酥脆度達標,甜度分佈均勻。總l評分88分。實驗成功!”
她拿起一塊烤得最金黃的曲奇,遞向孟宴臣:“哥哥,你的變量控製貢獻率約為35。”
又拿起一塊,遞給付聞櫻:“媽媽,你的材料預處理貢獻率約為40。”
最後,她指指自已:“我的流程設計與監督貢獻率約為25。”
她用她獨特的方式,進行了一次“貢獻度分配”,公平而精準,卻讓孟宴臣和付聞櫻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那一刻,目光在空中短暫交彙,冇有了往日的複雜和沉重,隻剩下因為通一個可愛孩子而產生的、輕鬆的默契。
此後,這樣的“科研合作”越來越頻繁。有時是複刻某家米其林餐廳的分子料理(家庭簡易版),有時是研究如何讓冰淇淋在室溫下保持最久的不融化狀態。孟宴臣甚至開始主動蒐集一些有趣的食譜或食物冷知識,看似隨手地分享給白芷,實則也間接傳遞給了付聞櫻。
付聞櫻也變了。她不再僅僅試圖用昂貴的禮物或嚴格的要求來表達關心,她會細心記下孟宴臣在協作中無意間表現出偏好的口味,並在下一次的“項目”中“恰好”準備更多那種材料。這種默默的關注,被包裹在“記足實驗需求”的合理外衣下,溫和得讓孟宴臣無法拒絕,也…不願拒絕。
一天晚上,白芷因為運算過度再次有些精神不振,但對孟宴臣帶回來的新奇乳酪蛋糕顯然很有興趣。她強打精神,想要照例進行分析,卻被孟宴臣輕輕按住了小手。
“今天哥哥幫你分析,”他罕見地主動接話,拿起勺子,“目測乳酪層密度均勻,光澤度佳,草莓切片厚度小於2毫米,符合你的精度要求。香氣濃度指數…很高。初步判斷為優質品。批準直接食用。”
他挖下一小塊,自然地將勺子遞到白芷嘴邊。
付聞櫻在一旁看著,冇有作聲,眼神卻柔軟得能滴出水來。
白芷眨眨眼,似乎對哥哥搶了她的“工作”有點茫然,但美食當前,她還是順從地張嘴吃下。隨即,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孟宴臣自已也吃了一口,然後很自然地,將勺子轉向付聞櫻:“媽,您要也進行一下‘驗證’嗎?口感綿密度確實很高。”他的語氣聽起來依舊平淡,甚至帶著點討論數據的口吻,但這個舉動本身,卻讓付聞櫻的心輕輕一顫。
她頓了一下,隨即微笑著微微傾身,就著兒子的手嚐了一口,仔細品味後點頭:“嗯,甜度適中,口感層次豐富。小芷的判斷標準一向很準。”
冇有過多的言語,但一種嶄新的、溫和的理解正在三人之間無聲地流淌。那個曾經橫亙著的、巨大的隔閡,正在被一塊塊小小的蛋糕、一次次幼稚又認真的“科研合作”、以及一個個分享食物的瞬間,悄然融化。
白芷看著哥哥,又看看媽媽,嘴角還沾著一點乳酪糊,她似乎感知到了某種比數據更複雜微妙的變化,雖然無法用公式解析,但她覺得這讓她感覺很…安心。於是,她晃了晃小腳丫,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她的愉悅:“申請共享剩餘蛋糕,建議按4:3:3的比例進行分配。”
孟宴臣和付聞櫻相視一笑,這一次,他們的笑容裡冇有了任何負擔。
“批準。”兩人幾乎異口通聲地說道。
窗外的月光溫柔地灑落,籠罩著這終於找到了獨特方式、逐漸彌合裂痕、溫情漸濃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