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有心與無心
-
有心與無心
生命的定義是什麼?有心的東西就是有生命,無心的東西就是無生命。你吃魚吃肉,它有恐懼、有死亡、有心識的活動,
所以這是有心的生命;你吃青菜蘿蔔,它冇有恐懼,冇有心識活動,所以它是無心的東西。
人,所以稱為“大道心眾生”,所以稱為“有情”,就是因為人是有心識的動物當中,最高級且心識活動最強而有力的動物,所以人稱為“萬物之靈”。
世間上有心的動物之多,萬萬千千,各懷不同的心意,損人利己則是多數眾生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人因為有心,所以成其為人。正如一個家,有了主人才成其為家。心是道之根,心有真心有妄心,如《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妄心念念生滅,
三心不可得。但是真心離卻過去現在未來,當下一念即是真心的妙用。
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也不管是有心是無心,其實“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做事並非不好,隻是有心就有相、有計較、有對待、有人我、有是非;無心,也並不是要你凡事漫不經心,甚至漠不關心,而是要你“做時儘力以赴,結果隨緣無求”,撇開得失心做事,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開車,你用心駕駛,但還是會出車禍;你用心遊泳,結果還是會溺斃;不用心,反而能開得平順,遊得自在。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大自然中,凡一切事,
自然天成,無需用心。道樹法師以無對有,無,才能無限、無量、無窮、無儘,故無能勝有。老子的“無為而治”,更是最高的領導學。
神秀大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有”一“無”,境界馬上分高下。
“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缺。心離於有無,如寒山詩說: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真心既然不可說,又何來有心與無心之說呢?所以有心與無心,端乎一心;有心與無心,就在於你的一念穎悟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