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自我教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自我教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自我教育

人,從小就有父母來教育我們;及長,必須入學,接受學校老師的教育;走出家庭學校,就有社會教育。在很多的教育當中,以“自我教育”最為重要。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提升人格之道。愚笨的人,熬過痛苦,忘記經驗;平庸的人,經曆痛苦,才能獲取經驗;聰明的人,吸取彆人的經驗,成為自己的智慧。一個人如果時時都要彆人來教育他,就等於一件染色的衣服,是從外而來的,並非本自具足,不是原來的本色,它就會褪色;如果從自我思維,自我改變而得到教育,所謂與生俱來,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就看自己如何自我教育。

周處除三害,因為他懂得自我教育,終於洗心革麵,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國人民的英雄;周利盤陀伽拂塵掃垢,因為他懂得自我教育,終於明心見性,成為一個悟道的聖者。

佛教的自我教育,諸如懺悔、認錯、反省、禪思、自我要求、觀照等。另外佛教的教育也有階段性,有時用聞思修來受教,

有時用參訪來受教,有時用冥思來受教,有時用悟性來受教。甚至,有時候一個人自己學不來,讀不來,如果發心去教人,所謂教學相長,反而能教得會,這就是自我教育。

美國德州有一九十八歲的老人布希道森,他在九十八歲才背起書包,一償上學讀書的宿願,創下世界年紀最大的小學生紀錄;四年後,他出了一部長篇小說,又創下世界最老的處女作作家。布希四歲就下田種棉花,他冇有機會上學,但是他把在棉花田聽老祖母說故事當成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這就是自我教育。

現在的教育都是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牟利,缺乏生活教育,所以博士不會做人,大學畢業不會倒茶,這是教育的失敗。所以,佛教講搬材運水都是佛法,就是注重生活教育。

所謂“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要學習做人,學習明理;學習做人,這是一個人要想成功最先決的自我教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