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沉不住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沉不住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沉不住氣

世間上,做人要有修養,沉得住氣就是修養,有的人因歡喜、得意而沉不住氣;有的人因生氣、鬥爭而沉不住氣;有的人因委屈、受冤而沉不住氣。總之,沉不住氣就是毛躁性急、莽撞失控,就是冇有修養的行為。

沉不住氣的人,常會將預先得知的事情或機密,任意地傳播,因而扯出許多是非麻煩。例如,得知自己中了特獎,即將接受高額獎金,因此得意忘形、沉不住氣,而四處張揚,不久後,就受到不肖分子的恐嚇勒索。

幾十年前,蔣經國先生有一天打電話給某學校校長,告知他將升任為司令,這位沉不住氣的校長,難掩心中的得意,立刻打電話告知友人,友人一聽,連夜覲見蔣經國。第二天,這位校長司令的位子就換了彆人,此即是沉不住氣之弊啊!

兩軍對抗時,沉不住氣的一方,必因此而敗戰投降;運動場上,沉不住氣的一方,必因此而自亂陣腳;政治候選人相互辯論,沉不氣的一方,必因此而自暴其短;甚至青年初入社會,如果沉不住氣,必因此而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後,又在禪定中沉思了二十一天,才向世人宣說悟道的法喜與見解,這是因為沉得住氣啊!世界的偉人,修身養性皆是為了讓自己沉得住氣,如諸葛孔明的赤壁之戰,以及於空城之上的自在因沉得住氣而能瞞過敵方;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也是因沉得住氣而能渡過險難;惠能大師因沉得住氣,才能等到五祖給他的印可。

楚漢相爭時,項羽以劉邦的父親為人質說:“你如果不立即投降,就烹殺你的父親。”劉邦響應:“我與你曾相約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項羽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烹殺你的父親,不要忘記分給我一杯羹。”劉邦因沉得住氣,所以才能勝過匹夫之勇的霸王項羽。

樹上的果實,尚未成熟急於摘之,酸澀不可食;科學的研究,未能再三試驗,其中恐或有所誤失;人才的選用,冇有多方測試,恐不能勝任。未熟先食,未成先用的缺點,都是因為沉不住氣的結果,實終不足取也;又如“黔之驢”因無戒心又沉不住氣,終被老虎所食啖,人們不可不引以為戒啊!

佛法說,眾緣所成,等到一切條件具備,則功到自然成,而歡喜、成就,常在沉不住氣的情況之下,有所閃失,我們可不慎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