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錯誤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錯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錯誤

參與朝鮮戰爭的美國五星上將佈雷德利,在《將軍百戰歸》一書中說:我們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所以人的一生,都是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犯錯是可以原諒的,但是犯了錯不知悔改,又一再諉過,就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到一些可避免,卻經常發生的錯誤,如醫院裡打錯針、開錯藥、開錯刀、拿錯內臟、抱錯胎兒,或是留下手術器材在病人的體內;媒體將未成年罪犯的相片或姓名,刊登於媒體上,這些都是因大意、疏忽與不道德,造成彆人生命的危險,以及一生揹負犯錯的陰影與罪業。

廣告不實,造成消費者產生錯誤的認知;航空人員,飛行路線錯誤,導致飛行事故;結交朋友錯誤,導致誤入歧途;金錢使用錯誤,導致傾家蕩產;教育錯誤,導致道德行為不良;法官判案錯誤,導致冤獄枉死;將軍誤判軍情,導致國破家亡;執政的領導者,誤用政權,導致民不聊生。

另外,就算是小小的標點錯誤,也常造成爭執與誤會,如“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財帛進門”,如果將逗句改成“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財帛進門”不就成了吉祥話了嗎?又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斷句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其意則完全不同了,所以,標點的錯誤,如果發生在立遺囑時,則將造成親情破裂,甚至於公堂相見。

從水中看到了弓的折射誤以為蛇,這是認知上的錯誤;“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是語言上的錯誤;“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是嗅覺上的錯誤;“一翳在眼,空華亂墜”,這是視覺上的錯誤;“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是不肯認錯的錯誤。

一般人,麵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總是一再地為自己找理由,一再地為自己辯護,這就是不給自己更新的機會。犯了錯,要能勇於承認,並能改過,不能將錯就錯、一錯再錯,甚至錯而不改,死不認錯。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處理錯誤的唯一方法,就是承認錯誤,因為認錯就是反省,懂得反省才能進步,隻要肯改,永遠都不嫌遲。就如美國總統華盛頓,因能勇於麵對砍倒櫻桃樹的錯誤,而成為世人的楷模。

在叢林寺院中,禪師們有所謂“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因為那些“理”都是歪理、偏理、假理、錯誤的道理,將你的理打到冇有以後,真理纔會現前。儒家所謂“過則勿憚改”,各宗教所謂的懺悔,都是在說明承認錯誤的重要。錯而能改,善莫大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