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作繭自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作繭自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作繭自縛

“作繭自縛”原本是說蠶吐絲作繭,將自己包在繭內,現在將“作繭自縛”比喻人自設框框,讓自己陷入困境,讓自我束縛起來。在貪癡、瞋恚的煩惱裡不能超出,就是作繭自縛;在金錢、愛執、權利中不能解脫,就是作繭自縛;在貢高、我慢、迷妄中不能遠離,就是作繭自縛;在毒品、酗酒、賭博中不能自拔,都是作繭自縛。

作繭自縛就是讓自己不自由的行為,如明星林黛、樂蒂、於楓等,為了情而自殺,就是不懂回頭轉身,而讓自己的生活與感情冇有緩和的空間,纔會走上了絕路。

在生活周遭裡,有的人因執著自我的主觀,不能接受彆人的意見而作繭自縛;有的人因深陷貪婪的溝壑,不懂得知足感恩而作繭自縛;有的人因抱殘守缺,不肯接受新知而作繭自縛;也有的人墨守成規地自我禁錮,或是一知半解地故步自封,這都是作繭自縛;甚至冇有正見,為邪教所迷,以及不能團結,而讓團體分裂,也都是作繭自縛。

看看曆史上,不乏因作繭自縛,終而走上不歸之路的例子:秦朝時,李斯貪戀利祿,與趙高竄改遺詔,結果被趙高算計,身死族滅;又如民國初年時,袁世凱因權利名位熏心,結果被迫宣佈取消帝製,鬱悶而抱病不起。

古雲:“解鈴還需繫鈴人。”將自己囚禁於繭中的是自己,能讓你破繭而出的也是自己,如宋朝詩人陸遊所說:“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裡;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所以即使他人願意為你剝開重繭,也要靠你自己有走出來的意願啊!

德國詩人歌德,其著作《少年維特的煩惱》,內容描述他二十五歲時,經曆失戀的痛苦,以及好友為感情自殺的衝擊。冇想到,許多青年學子們,看了這本書後,竟然效法自殺來結束生命。這就是作繭自縛,就是在一個自設的範圍內鑽牛角尖,而讓自己冇有後路,就是自己吐絲繫縛自己,甚至連破繭而出的勇氣都冇有。

破繭而出,必須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試煉;破繭而出,必須要能調伏自己的**與執著;破繭而出,必須學習反省與接受失敗;破繭而出,必須接受新知和增加知識;破繭而出,必須結交善友與增廣見聞。

人的一生,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考驗,如果你能受到風雨的侵襲,仍能破繭而出屹立不搖,甚至經曆逆境的淬鍊,仍能破繭而出茁壯成長,那你就是邁向成功之路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