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棒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棒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棒喝

棒喝是禪宗的一個專有的名詞,意思是:老師教導學生,不一定要用柔軟語言,不一定要用開示說明,隻要大喝一聲,或是給你幾下棒打,讓你自己去省思參悟。

棒打,是出自有名的德山與黃檗禪師的教學;大喝一聲,是出自臨濟義玄禪師的風格,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

棒喝看起來是體罰,是責備,但是他是非常的慈悲,非常的含蓄,一般不夠資格的學生,是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棒喝。馬祖禪師的一喝,讓百丈禪師耳聾三日,黃檗和臨濟師徒,不得道者是三十棒,得道者也是三十棒,這是禪的妙用,也是最高的教育。

說到教育,現在社會上提倡愛的教育,老師們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學子們卻不一定能領受。反而一些擅於教學的禪者,霹靂一聲棒喝交施,不但能讓你當下意解,甚至還能讓你開悟。

佛門把學生分為三等:上等生,能承受得了棒喝教育;中等生,隻能領受語言開示的教育;下等生,即使你給他愛心的教導,他不但不接受,還會揚長而去,這就不能成為教育了。

佛經裡也有以騎馬來比喻教育:上等的馬,隻要有人坐上去,它自己就知道要走;二等的馬,需要揚鞭才能瞭解要上路;普通的馬,就必須用鞭子打在其身纔會跑;劣等的馬,即使你鞭打它,它不但不跑,反而睡在地上。

中國的教育一向是“嚴師出高徒”、“師嚴而道尊”,我們到寺院參拜時,看到拿著寶杵的韋陀,與滿臉笑容的彌勒。不論是韋陀的寶杵,或是彌勒的笑容,都是在說明對眾生的教育,有時會給你以力的折服;有時會給你用愛的嗬護,就如同父母教育子女有“父嚴母慈”的方法。

西方人的教育,在嬰兒期一兩歲時,父母就讓他睡在露天的地方,或者將他丟入遊泳池裡,訓練其求生的能力,即使長大,到了青少年時期,也是讓其打工、洗車、掃地、端盤子,訓練其自食其力的能力,這不是父母不愛他們,而是希望他們能經得起風霜雨雪的考驗,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俗語說:“棒下出孝子”,又說:“慣養無孝子”,這就是棒喝的教育。冇有嚴厲和慈悲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子女,冇有棒喝的手段,弟子也難成大器。棒喝體罰不是不好,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材料。反之,彆人是要嗬護你,還是要對你棒喝呢?就端看你給人的評價而定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