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心的觸動
-
心的觸動
心能讓人上天堂,也能讓人下地獄。如唯識家所說的“一水四見”,眾生麵對相同境界時,因各種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見解認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心,時而在天堂,時而下地獄,如此週轉不知多少次;我們也可以說,人的一生當中,好心就常常上天堂,壞心就常常下地獄,一生中,天堂、地獄來回無數萬次。
《心地觀經》說:“心如流水,念念生滅;心如大風,飄遊四處;心如猿猴,跳動不已。”所以,心的觸動是喜怒週轉,而且是善惡無常的。
心是最有反應、最有感覺的器官。我們看大自然的山川鳥獸、花開花落;我們看人生的生老病死、苦空無常;我們看世間的生住異滅、輪迴流轉;以及他鄉遇故知、人際的往來,我們的情緒,都會因心的觸動,而有喜怒哀樂的表現。
心如山穀,有聲音就有迴音;心如鐘鼓,有敲打就有聲響;心如燈光,有觸動就會有變化;心如池水,有風吹就有波動;心如浮雲,有濕度就有雨水;心如水氣,有冷熱氣壓就有颱風。
因此,我們常聽人說:“那首歌,動人心絃”;“那部電影,震撼人心”;“那句話,讓人痛徹心腑”;“他的行善,讓人銘感五內”;“那場戰爭,讓人膽破心驚”。
心,是即使你冇有動它,它遇到各種的境界,都會有所觸動。尤其是異鄉遊子、文人墨客的心,常因喜喪婚慶、生死離彆,而撥動心中的弦;詩人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蘇軾的“客中無日不思家”,都是因情、因境,在心靈上有了心的觸動,而有傷春悲秋的感慨。不過禪師們,卻是因為有心的觸動,而大徹大悟。
人的心,有時候心神不寧,有時候心煩意亂,有時候心情緊張,有時候心驚膽顫。心像猿猴跳動不停,心像盜賊為非作歹,心像國王發號司令,心如工廠出生產品。最重要的是,我人之心要像《般若心經》所說:要心不執著,意不顛倒,所謂置心一處無所不辦。
如果能讓心見賢思齊、見善嚮往;讓心擁有正義、柔和善美;讓心清淨自在、如如安住;讓心不被外境觸動,不被外境所奴役,如此則能做心的主人。
人要學會不動心,要聽無聲的聲音,看無色的世界,處不動的環境,要做到“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因為世間的“風動幡動”,實為己之心動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