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行走山河
-
行走山河
路,是人走出來的!巍峨的高山,有人可以爬上去;遼闊的江海,也有人可以渡過去。
所謂“讀書要超萬卷,走路要遍五洲。求知要明真理,用心要懷山河”。現在是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已經不容“坐井觀天”,更不能在框框裡生活。人要經曆時空,走遍山河,才能成為飽學之士。
千古以來,能夠走遍千山萬水的人,有僧侶的雲水行腳、尋師訪道;有探險家的航海登峰,找尋人所不知、人所未到的地方;有軍人的出戰絕域,冒險犯難開疆拓土;更有經商的行伍,帶動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流。這許多行走山河的人物,都是值得我們歌頌、讚揚。
山河,是大自然無限的寶藏!高山上,不但有參天古木、礦產豐饒,更有各種飛禽走獸棲息其間;江海裡,也有魚蝦貝類、珊瑚珍珠等資源無限。如果說自然界的天是父親,地是母親,那麼群山峰巒是父母的骨架,江海河流是父母的血液,我們想要認識我們的父母,就要從行走山河開始,在山河裡成長,在山河裡擁有世界。
雲貴、西藏地區之少數民族,他們征服高山,以高山為家;歐美的人士,也以攀登高山作為訓練青少年意誌的課程。地球上,海洋比陸地更寬廣,征服海洋的人更能擁有世界。現代的青年應該學習大丈夫誌在四方,應該走出歌舞酒家的場所,應該去行走山河,與高山海洋為伍。
我們讀曆史,看到張騫出使番邦絕地,嶽飛行軍八千裡路雲和月,唐三藏橫渡八百裡流沙,東晉法顯與海水搏鬥。甚至根據唐德剛教授研究表示,東晉時代的慧深法師早已到過美洲西海岸,故而時至今日,墨西哥有一個城鎮,居民大部分是信仰佛教。
十五世紀因為有歐洲人哥倫布的遊曆探險,才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十六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橫渡太平洋,故而發現了菲律賓群島;十八世紀庫克船長髮現了澳洲大陸的東海岸;明朝的鄭和下南洋,足跡已到了今之馬來西亞,如果當時他能繼續向南前進,可能今天的澳洲就是中國的版圖了。
古詩有雲:“三山六水一分田。”意即地球上有三分是山嶽,六分是海洋,隻有一分是平地,所以現在的青少年要有征服海洋的誌願,也要有登高山而小天下的抱負。
現在的旅行事業發達,現代人出外旅行大都是住觀光飯店,並以汽車代步,每到一處山明水秀的地方便忙著照相;如此的觀光不要說征服山河不可能,行走山河也是大為不易。
山河是人間珍貴的資源,現代青少年如果冇有行走山河的精神,隻是在象牙塔裡發為言論,如此想要有一番發展,恐怕難矣哉!
所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杜甫的《望嶽》詩雲:“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中氣魄雄渾,蕩人心絃,可供今日青少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