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恕道的重要
-
恕道的重要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喜有愛、有怨有恨、有恩有仇、有好有壞;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用“恕道”來維繫。
孔子提倡“恕道”,其實佛陀的“慈悲”,耶穌的“博愛”,也是恕道。佛教講“怨親平等”,耶教講“愛你的敵人”,儒家講“泛愛眾,而親仁”,都是恕道。
人與人交往,要靠“恕道”,才能維持長久。朋友之間,如果冇有“相助相讓”的恕道,感情怎能維持長久?夫妻之間,如果冇有“互信互諒”的恕道,怎能共同生活?家庭倫理,要靠恕道才能建立;社會秩序,要靠恕道才能和諧。
當今的社會,我們看到多少家庭,眷屬不和;多少的機關團體,紛爭不斷;但是,我們也看到,多少人在“恕道”之前,握手言歡,儘釋前嫌,那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傳說中乾達多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徒。有一天,當他舉步正要踩到一隻蜘蛛的時候,忽然生起一念慈心,把腳步向前跨了過去,冇有傷害到蜘蛛。後來雖然他墮落地獄,仍能得到救濟。乾達多的“一念慈心”,不就是“恕道”嗎!
抗戰勝利後我們便對日本發出“以德報怨”的宣言,這不就是中國人偉大的“恕道”胸懷嗎!
我們也不隻是對人講恕道,我們也應該要有對物的恕道、對境的恕道、對情的恕道。例如現在舉世提倡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這就是對生命、對自然的恕道。
現在我們也慢慢地重視“恕道”的仁政,並且在各鄉鎮地區設有“調解委員會”,在法院設有“家事法庭”;乃至法官對民事、刑事的案件,也都能從恕道出發,來消除人事之間的不平怨氣。
恕道,大部分在有愛的時候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在怨恨之前更要做到,這纔是真正的恕道。例如,武功高強的人,行俠仗義,對受傷的敵人不再出手,這就是最高的恕道;佛教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更是恕道精神的極致發揮。
有了恕道,家庭充滿幸福安樂;有了恕道,人間一片溫馨祥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美好世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