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化敵為友
-
化敵為友
我們在社會上,有朋友,也有敵人。敵人不一定是戰場上兩軍對陣,殺得你死我活,才叫敵人;商場有商場的敵人,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裡的對手,正是所謂“同行相嫉,文人相輕”。
敵人,不是以消滅它為最高手段。在戰場上,最高的戰術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甚至對於凶狠頑強的敵人,能用感化,隻要對方認錯,也就不必再置他於死地了。
三國時代,張飛“義釋嚴顏”,這種“化敵為友”的事蹟,成為曆史佳話;諸葛亮“七擒孟獲”,一次又一次地釋放他,為的是要“化敵為友”;齊桓公把敵對的管仲待如上賓,故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能乾的人,對於敵人不但不消滅他,反而培養他,成為激勵自己上進、成長的對手。培根說:“冇有情人,會很寂寞;冇有敵人,也是寂寞的。”此言誠不虛也。
人所以會成為敵人,有多種的原因:有的是家仇國恨;有的是利益衝突;有的是思想理念不同;有的是因故氣憤不平。甚至朋友之間,有時誤會也會反目成仇;或是對方傷了自己的尊嚴,或因受他欺侮,也會發誓與之為敵。
基督教說:“愛你的仇敵”;佛教說:“怨親平等”。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病痛是自己的敵人,煩惱是自己的敵人。疾病雖是敵人,也要治療它,甚至“與病為友”;煩惱雖是敵人,也要麵對它,更要“轉煩惱為菩提”。
敵人可以提醒我們要自己謹慎、預防、精進;冇有敵人,就會鬆懈。古代很多武功高強的俠客,都遺憾自己冇有對手。甚至籃球場上,兩隊競技,也必須感謝競賽的對方;如果冇有對方,球賽就不能開打。拳擊賽開始,選手要互相鞠躬致意,勝敗分曉後,還要握手言和。美國總統大選揭曉,當選者第一件事就是要致電感謝落選的一方。所以,敵友隻是政見不同,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
外交上有一句話說:“國家間冇有永久的朋友,也冇有永久的敵人。”人與人之間,有時候朋友可以成為敵人,有時候敵人也會成為朋友,就看我們對人的態度、看法如何?
然而,朋友可以是永久的朋友,敵人不要讓他成為永久的敵人。凡是能“化敵為友”的人,必是社會上的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