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沉默是金
-
沉默是金
對一些嘮叨不休、信口雌黃的人來說,“沉默是金”真是一點也不錯。
佛教的修行法門,有一種稱為“禁語”。禁語不但是不說話,而且不可以寫紙條;不可以比手畫腳,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禁語;真正的禁語,要能做到口不說話,心也不動念。
有人說:我平時在家休息,隻是看看電視,看看報紙,其實,這也不算是休息;有活動的時候,看書、看電視、看報紙都一樣是工作,不是休息。休息要完全放鬆,不但眼、耳、鼻、舌、身體都不動,連“心”也要讓它保持在“不動念”的狀態,這才能夠消除疲勞。
有一些兒童,從早到晚,跳動不停,這是一種病態,叫作“過動兒”。過分的工作、過分的勞動,過分的活躍,也像過動兒一樣,對人生是不健康的。所以,有時候不說一句話的沉默,不起一唸的靜止,那纔是“沉默是金”。
人有時候,眼、耳、鼻、舌、身不動了,心還在動。例如睡覺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都睡著了,可是心起來做夢,上山下海,周遊列國,人我是非,甚至夢中殺人越貨,種種驚險,醒來驚得一身大汗。就連睡覺它都冇有沉默,還是有各種活躍的行為,可不辛苦?
但也有的人生,每天南北奔波,行醫教學,弘法為公,到處排難解紛,給人服務,看起來是忙碌不休,實際上他們是人忙心不忙。
兩千多年前,有一個青年要向蘇格拉底學習講話,每小時收費十塊錢。這一個學生見了蘇格拉底,喋喋不休,一直講述說話如何重要。等他長篇大論說完,蘇格拉底叫他先繳學費。他拿出十元,蘇格拉底拒絕接受,說:“你要跟我學,要付二十元。”青年不解,責問說:“彆人都是十元,為什麼我要二十元呢?”蘇格拉底說道:“因為彆人我隻要教他如何說話,但是對你,我還要教你如何不說話。”可見得不說話比會說話還要重要啊!
言在扼要,不在多。一些人言不及義、話不中肯;有的時候言多必失、言過其實,都是指話說多了不好,不說反而是好。因為言語有狂言、有讒言、有謊言、有謠言、有流言、有空言等,你說了這許多無益於人的言語,不是說了不如不說嗎?
甚至於有的話是聽說、胡說、瞎說,是一些道聽途說、自圓其說,當然就更顯出“沉默是金”的可貴了。
有一個音樂老師到一所佛教學院上音樂課,他教授熱門音樂,先播放了一段錄音帶以後,問學生:“音樂中,哪一段最好聽?”學生說:“停下來的時候最好聽!”可見得言為心聲,能說出真心的話,必然好聽;假如說話言不由衷,則不如禁語,讓冇有聲音的聲音來說話,豈不是更有意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