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時間的長短
-
時間的長短
時間,除了我們平時計算的一小時、兩小時,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一世紀、兩世紀以外;在佛教裡,最短的時間是“刹那”,最長的時間名為“阿僧祇劫”,就是無數。
其實,時間冇有長短,心念一動,一刹那中可以上到天堂、墮入地獄;如是頑石,天長地久,亦複如是。因此,佛經說,少壯一彈指,六十三刹那;無量阿僧祇劫,也隻在一念之中。
曆史上,鄭成功、楚霸王、唐太宗、武則天,都在三十多歲就稱帝封王,不管成敗,總是成就他們的功業;顏回、僧肇、梁啟超、胡適之,也是在三十多歲即成為古今之大儒學者。
有的人,弱冠之齡就能考取狀元;有的人,孜孜不倦,努力用功,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名落孫山。農作物,有的春種秋收,有的十年不長;時間,對於成敗,真的很難料定也。
但是,時間畢竟是曆史的長河,無論什麼事,都需要時間的醞釀,庸庸碌碌,無能的一生,隻要能活到一百二十歲,他也是國之大老;平凡的東西,儘管收藏,曆千百年之後,也能成為稀世國寶。
有的人,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有的人,百年歲月空過,空過百歲人生,最後依然一事無成。時間,如白駒過隙,在身邊輕悄悄地走過,一不留神,轉眼紅顏變成白髮,青春成為老邁。如李白詩雲:“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會得用心的人,一念三千;不會用功的人,無量壽又奈何!蜉蝣朝生夕死,它也過了一生,真正用功的道人,念念在眾生,念念在服務,又何計於時間長短呢?
禪者,頃刻之間就能悟道,所謂當下即是,時間的長短,都在其中矣!
我們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裡,有的功成名就,累積了德業,有的一無是處,浪費了生命。古人雲:“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時間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好好運用時間,不要辜負時間,所謂夏禹不重徑尺之璧,而重日之寸陰;陶侃不愛閒逸之時,而以搬磚治懶。計較時間的長短,並冇有真實的意義,重視當下的一刻,這纔是我們的時間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