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廁所文化
-
廁所文化
廁所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築設備,廁所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例如古稱“茅房”,閩南語叫作“便所”,現代人又稱為“洗手間”、“盥洗室”、“化妝室”,佛教則名之曰“淨房”。越是肮臟的地方,越要注重清潔,越要起個好聽的名字。
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大便又叫大號、抽解;小便又叫小號、小解、小淨,甚至現代人又把小便說為“唱歌”。
在佛教裡非常重視上淨房(廁所),在《華嚴經》裡有許多大小便的偈語,如:“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盥洗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我們每個人一天當中都要向它報到好幾回。從早晨起床刷牙、洗臉、大小解,都要在盥洗室裡完成;到了晚上就寢,甚至睡覺以後,半夜還要起來報到二、三次。此外,外出辦事,有時會客之前,先要到化妝室整理一下儀容,才能出場應對,所以化妝室對我們的人生非常的重要。
現代文明國家都非常重視公共場所的化妝室,甚至有一些國家還明文規定,合格的餐館、飯店等營業場所,廁所裡麵要有肥皂、衛生紙、擦手紙、鏡子等設備齊全。而且不隻提供大人使用,還有小孩換尿布的專用區;不隻提供健康人使用,還有殘障專用室,如果冇有殘障設施,就不準對外公開營業。
文明國家的人民,上公共廁所也都很講究教養,不但按先來後到,依序排隊,上完廁所後,也都會隨手整理乾淨,給後來者一個舒適的空間。反觀一些文化不高的國家,公共廁所大都臟臭、雜亂不堪。
廁所的演進,也可以看出人類文明的進步。從過去鄉村的馬桶、露天竹籬笆的茅坑,到今日高級的化妝間。甚至現在有些五星級飯店,化妝室內不但有梳妝檯、鏡子、沐浴乳、麵霜、香水、衛生紙、擦手紙,有的還會擺上一套沙發,插上一盆花,牆壁還會掛上幾幅畫,簡直比一般人家的客廳還更豪華。
甚至為了提高廁所文化,現在不但上餐館要錢,上廁所也要付費。尤其歐洲的廁所不但有洗臉盆,大小便後還有洗屁股的設備,聽起來雖然不雅,但對人體的健康大有助益,因為越是肮臟的地方,越要清淨。人的麵孔,眼、耳、鼻、口等七孔固然要乾淨,凡有排泄物的地方,也都要保持潔淨乾爽。
過去公共廁所內,經常可見到一些文人雅士在裡麵題詩一首,甚至不滿社會的反抗言論,也會在廁所裡麵出現,廁所儼然成為大眾的論壇園地。今日社會隨著經濟提升,廁所也不單隻是重視四周的寬廣;公廁的整齊、清潔,更是社會進步的象征,所以尤其忽視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