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恭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恭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恭維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好工具,尤其“恭維”的語言是人際關係和諧不可或缺的潤滑劑。過去中國人的書信往來,或是見麵談話,一開頭都先說一些恭維話,或是問候的話,以示友好,之後才進入正題。

恭維就是讚美,就是說一些令人聽了心生歡喜的話。比方說,見到了長者都說:你老“德高望重”、“見多識廣”、“老當益壯”。如果是見到年輕女子,就說:你“秀外慧中”、“氣質高雅”、“端莊賢淑”。如果是中年紳士,就讚美他:“氣宇軒昂”、“高風亮節”、“光風霽月”。

假如對方是讀書人,就要讚美他:“學富五車”、“德學兼備”、“滿腹經綸”。假如是青少年,就嘉許他:“少年老成”、“年輕有為”、“言行有禮”。另外對一些軍政要員、財經钜子,也都應該有適當的讚美和恭維的語言,否則你與人的交流往來,就很難事事順利了。

恭維的語言,說穿了就是要會拍馬屁。放眼當今的社會,官場人物,尤其外交人士,哪一個不會說恭維、應酬語言,乃至於客套的外交辭令。學不會一套恭維彆人的說話,吃了虧自己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必然很難在社交場合周旋。

恭維人的話,也要能說得很適當,很得體,很誠懇,甚至還要注意時空因緣及對象的性格所好,才能讓對方有“深得我心”之感。

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經常應邀出席各種場合,每回總有人讚美他的鬍子很漂亮,張大千不以為然。有一次,在一個歡迎會上大家又以他的鬍子為題,相繼說了許多恭維的話,張大千不動聲色,等大家講過以後,終於忍不住說了一個故事:

三國時代,關公、張飛去世以後,孔明六出祁山,征求大將之中誰能擔任先鋒?張飛的兒子張苞說:“願往。”關公的兒子關興也說:“願往。”二人相持不下。孔明說:“你們二人都是將門之後,誰能將父親的蓋世武功說得好,就由誰來擔任先鋒。”張苞道:“我的父親手持丈八點鋼矛,喝斷當陽橋,智擒黃忠,義釋嚴顏,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家教有方,今日先鋒,非我誰能?”輪到關興說話,他因為口吃,說了半天,隻有“我,我……,我的……,我的父親……,鬍子很長。”這時關公在雲端裡大喝一聲:

“小子,你的老子當初手提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誅顏良,斬文醜,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你偏不說,隻說老子的鬍子很長。”

張大千說完,眾皆愕然。所以,恭維的話說得不得體,說得不夠巧妙,說得讓人不歡喜聽,也會弄巧成拙。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人素養要夠的話,晚輩要恭維前輩,長官也要讚美部下,人與人之間都要懂得恭維,懂得讚美,所謂“丈夫要給太太掌聲,纔有鴨子的兩條腿可以吃”,你能說恭維不重要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