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學習與嫉妒
-
學習與嫉妒
彆人的學問比我好,能力比我強,道德比我高,我應該學習他呢?還是嫉妒他呢?
學習他,是正常的,是應該的!我們不但應該向先賢前輩學習,甚至像鳩摩羅什與盤頭達多,大乘、小乘,互相為師;孔子也曾說過,自己不如一個老農!世間上,十項全能的通才,畢竟隻是百千萬億人中的少數!所以,父母向兒女學習,老師向學生學習;學習不但不是可恥的事,反而謙虛學習的人,更能令人尊敬。
真理、知識,除了佛陀等聖者之外,應該是冇有權威的,因此在真理、知識的麵前,人人都應該要合掌、低頭來接受。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忽略了學習的態度,隻要見到彆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強者,就會心生嫉妒,甚而障礙、打擊對方,像公雞的性格,見不得彆人抬頭高叫,最後隻有同歸於儘。
學習是進步,是成長!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師的成就不一定要比學生高,甚至父母因為不嫉妒兒女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才能培育出博士、碩士的優秀兒女!如果父母師長都要嫉妒兒女、學生的話,那麼所謂“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如此社會怎麼能有所作為,怎麼能有所進步呢?
“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看到多少莘莘學子,一生都在努力學習,所以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但是就是有一些人,在彆人生前都不喜歡推崇他、讚美他,總要等到死後,才肯說他好話,這就是嫉妒的心理。
嫉妒猶如一把火,不是燒燬一個人才,而是燒燬整個社會的成就!天主教有一次表揚中國的一百二十位聖人,大部分都是已經逝世的傳教士。其實,中國現在活著的天主教聖人,又何止一百二十位呢?
於此我們不僅也要問:世界佛教的聖人在哪裡呢?由於一些檯麵上的人物心胸狹小,或分宗派,或分地域,妒賢害能,大家冇有學習的雅量,又何能產生聖賢呢?因此,為了國家社會的發展,為了廣大群眾的福祉,我們麵對賢能而又有道德、智慧的人,是學習他呢?是嫉妒他呢?有待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