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有容乃大
-
有容乃大
一隻茶杯,隻能裝五百毫升的水;一個木桶,卻能裝二十公升的水。五坪的房間,隻能容一個人居住;百坪的大堂,可容千人聚會。山洞,隻合於躲藏;天地,則包容萬物!所以,有容乃大,實在是古今不易之理。
有人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意味著做大事的人,必須要有大的肚量。古德說,佛陀的心量好比天地,萬物在天地裡,無不受其包容!所以,肚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事業有多大,器量必然有多大,這是自然的結果。
孔子周遊列國,居無定處,卻能擁有三千弟子;佛陀行腳弘化五印度,講經時卻有百萬人聽,經常跟隨者也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漢高祖楚漢之爭時,多少死忠之士效命於他;唐太宗能容諫臣,因此成就“貞觀之治”。武則天看了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不但不生氣,反而說:“如此人纔不用,真是宰相之過”,所以她能成為一代女皇。
慈禧不能包容新政,所以導致亡國;袁世凱不能包容民國,所以他才稱帝失敗。孫中山包容多少異議人士,最後被尊為“國父”;美國的華盛頓、傑弗遜、林肯,他們民主、包容,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
包容並非姑息養奸,諸葛亮雖然包容各方人才,但他為了執法,也不得不忍痛“揮淚斬馬謖”;張廷玉是康熙、雍正朝的重臣,親弟弟被綁付刑場,他也不置一詞,他不是無情,實因其弟出賣考題,貪汙舞弊,因此法律之前,不容徇私。
經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在沙石中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萬物都能相互包容,我人對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身份,為什麼不能相互包容呢?耶穌說:“愛你的仇敵”,佛陀鼓勵人要“怨親平等”。泰山不辭土壤,所以才能成其高;大海不撿細流,所以才能成其大。我們做人處事,要不念舊惡、不計前嫌、不妒人有、不人好。心量大的人,做事自然會得到人助,自然能成其大業。因為“有容乃大”,睽之古今人事,誠乃不虛之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