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 愛好公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愛好公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愛好公義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一個國家,在國際上能夠居於領導地位,受到全世界的尊敬,並非完全看這個國家的財富,主要的是看這個國家崇尚仁義否?一個民族受人好評,也不隻是看他的身高體大,而是要看他們崇尚仁義否?一個愛好公義的國家,一個愛好公義的民族,一個愛好公義的社會,一個愛好公義的人生,那纔是最大的價值。

世間上的人,在私利之前,都冇有公義;在親情之下,也不講公義;公義給一個“私”字矇蔽而不容易出頭。

社會、政府、甚至於團體中,個人隻講究人我的關係,隻講究利害得失,隻講究私誼交往,隻講究黨派集團,則公義就會黯然無光,就會被邪惡所掩蓋。國家冇有公義,則國家衰敗;社會冇有公義,則社會不振;團體冇有公義,不像團體;個人冇有公義,是為自私小人,可見公義對人間的重要。

文天祥先生提倡“正氣”,正氣和公義一樣,如果被社會另外的烏煙瘴氣所矇蔽,人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社會裡,也不會有多大的生活情趣。

公義是什麼?你雖然許諾我多少的利益,但我所做的事不合乎道德、法律,為了公義,我不為也!你雖優待我諸多的好處,但因不合乎道德、公理,我不為也!再多的金錢買動我做泯滅良知的事情,我不為也!再高的名位要我做有失人格的事情,我不為也!

所謂公義,要有正直,要有誠信,要有光明,要有利於他人;否則,冇有公義的商業不做,冇有公義的商品不買,冇有公義的語言不說,冇有公義的事業不做。公義是良心,公義是道德;大家都不講究公義,則國不成國,人不成人,這個社會還有什麼能存在呢?所以,國要成國,必須要有公義;人要成人,必須要有公義。

文天祥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其實,這不但是正氣,也是公義。

所以,正氣是人間的精神;公義,又何嘗不是我們頂天立地的價值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