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套裝10冊) 欲樂與法樂
-
欲樂與法樂
世間的人,種種的營求,都是為了追求快樂。快樂處處求,
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欲樂,一種是法樂。
所謂欲樂,一般說,世間有“五欲”—
財、色、名、食、睡。
財——財富人人都想擁有。擁有財富固然可以為人帶來快樂,但是“人為財死”,因此,有錢有財有時也會帶來許多的災禍,財富有時也會造成許多的不幸。
色——男女情愛固然可愛,但是“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愛得不當,往往增加許多無謂的煩惱,造成“慾海狂瀾”,
不可自拔。
名——善名美譽,人人喜愛。可是“譽之所至,謗亦隨之”,
爬得高,跌得也重。甚至“盛名之累”,有時候也會帶來許多的不幸啊!
食——千奇百味的飲食,固然飽人口腹,但是多吃,腸胃消受不了。所謂“病由口入”,何況很多的罪業,有時候也是由吃所產生的。
睡——睡,本來也是一種享受,但是睡多了,成為懶散,被人譏為“好吃懶做”,自己的前途也難以有很好的開展。
所以,世間的五欲之樂,隻能說是一半樂,一半苦,苦樂參半。因為,“欲樂”有染汙性、有短暫性、有不確定性,所以一個人種種的辛苦、種種的勤勞所追求到的欲樂,原來裡麵也有危害健康的毒汁。
自古以來,聖賢都是教誡大家不可以縱慾。佛陀雖然不是完全教誡世人要禁慾,但是,欲需要疏導,慾海波瀾,需要導之以正,所以要追求“善法欲”。
“善法欲”就是能帶給人“法樂”,所以法樂就是精神上的快樂、真理上的快樂。例如行仁行義,就會為自己帶來快樂。又如正知、正見、正念,也會給人帶來法喜;甚至讀書明理、聽經聞法,都會帶來法樂。禪坐裡麵的輕鬆自在、安詳和諧,自是一般的欲樂所不能比;蒲團上的虔敬謙虛,與聖賢接心、交流,其安樂更非世間的欲樂所能比擬。喜舍結緣,更能在大眾裡得到許多的法樂。
所謂“欲樂不可縱,法樂不可無”。聰明的人兒,在快樂之門裡進出,你要哪一種快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