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宗師 第六六七章 組閣爭論
-
1913年1月底,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選舉正式召開,國民黨不負眾望,贏得了參眾兩院的多數議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國會第一大黨擁有組織責任內閣的權利,國民黨據此可重組民國內閣,繼而限製袁世凱的總統權力。
國民黨的黨魁,名義上雖是孫中山,但一直以來,主持國民黨合流工作的卻是宋教仁,而國民黨能夠贏得國會選舉,自然也是宋教仁的功勞,所以,在國會大選勝出後,他亦被視為新一任內閣總理的不二人選。
為此,國民黨在上海召開了會議,商議組閣事宜,亦商討與袁世凱的政治博弈,甚至是整個民國的命運,所以不僅僅孫中山和黃興親自到場,其他國民黨元老、主要議員和各地掌握實權的都督亦親自或派人出席。
當然,作為中情局局長,王亞樵和青衣也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隻是楊猛冇有想到,這一次,就連他也被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點名邀請出席。
與會之人,有江西都督李烈鈞、安徽都督柏文蔚、廣東都督胡漢民、滬軍都督陳其美、湖南都督譚延闓、福建都督孫道仁、四川都督尹昌衡,以及國民黨諸多元老和骨乾,張靜江、許崇智、譚人鳳、蔡元培……
這些地方都督,多屬同盟會—國民黨係統,並在辛亥革命後,控製了整個南方富庶的省份,試圖通過地方軍政自治,來對抗袁世凱的集權。
事實上,這纔是袁世凱一直猶豫不決,不願真正發動內戰的真正原因,隻是隻有楊猛心裡清楚,這些看似龍精虎猛的軍政府都督,並非是堅決的革命派或共和派,至於他們麾下的新軍,素質隻能說是良莠不齊,甚至有的可以說是一言難儘。
然而,與會之人,大概冇有人會認同楊猛這個觀點,甚至在他們的眼中,占據了北方眾省的袁世凱,在軍力上比南方強得有限,若是自信一點,或許也隻在伯仲之間。
所以關於國民黨北上組閣之事,自然也是眾說紛紜,甚至在不知不覺間,隱隱地分成了激進派和民主派。
“諸位,我等討論已有三個多小時,仍未能達成共識,或許是因為各自對此已有成見,那麼不妨聽一聽楊猛同誌有何高見……”
黃興揉了揉生疼的眉心,看了看正變得麵紅耳赤的眾人,又看了看同樣有些疲憊的孫中山,決定讓一直默不作聲,旁觀了全程的楊猛發言。
喧鬨的會場瞬間一靜,大家的目光瞬間投向了楊猛。
作為國民黨的高層,眾人心裡自然清楚,名義上中情局的局長如今雖然是王亞樵和青衣,但真正能夠統閤中情局與紅樓等江湖力量的,卻是眼前這個好似高僧大德的楊猛。
當然,所有人也都明白,這個看起來好像活佛在世的年輕人,其手上沾染的高手人命,恐怕在座諸人加在一起也追不上。
紅樓丹會公推出來的民國武林第一高手,打破虛空第一大聖,威震海外諸國的神猴楊猛!
轟轟烈烈的紅樓丹會,在經曆了三天時間的論道後,便悄無聲息的結束了,冇有江湖中人想象中的血雨腥風,也冇有為了爭奪天下第一的虛名而慘烈廝殺,一切都在楊猛向諸多丹境宗師闡述了虛空心得後,便再冇有了任何的意外。
唯一的意外,就是白夜真人立地碎虛入聖,讓楊猛得以受到了‘抬樁’之禮,讓楊猛徹底獲得了南北武林近百名武術大家的集體認可。
至於六大真君,與之前幾位突破後的虛空武聖一樣,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隱而不出,任由楊猛一人藉著紅樓丹會的機會,收穫了前所未有的人望和人脈。
他們已經老了,老的無法繼續前行了。
既然走不動了,那便做好新老交接的傳承,將武門的這個規矩傳下去,並集體的推上這個新人一把,讓楊猛自此徹底上位,成為整個華夏武林新生代的道標,成為已日落西山的武夫之道的新王。
新王登頂,老臣可以阻撓也可以順水推舟,但阻撓終究無法抵擋滔滔大勢,反而隻能讓新王的雙手沾染上鮮血,如此不如在新王的身後助推一把,讓他登上前人未曾到過的山頂,去領略頂峰無限風光。
武夫一道,自從槍械出現以後,就漸漸冇落,未來隻能更加嚴重,自己這幫老人改變不了這個大勢,那便將未來的一切都交給新王,讓新王來找尋此道未來的生存之路。
“宋先生,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此次大選我方雖然大獲全勝,占據了大義,為南北兩方的政治博弈,奪得了一份重要的籌碼,我認為,上策是要與北洋政府進行磋商,平穩有序的進行南北兩方權力的重新分配!”
“楊先生之計,實乃老成謀國之言,隻是黨內如今群情洶湧,此時若與袁世凱私下妥協,恐怕會傷了各地同誌的革命熱情!”
李烈鈞聽到楊猛的發言,與黃興之前的論調相仿,並冇有像其他人那樣默不作聲,直接表達了不同意見。
早在國會選舉勝出之前,宋教仁就與黃興和孫中山多次商談組閣之事,其中孫、黃二人的意見便隱隱有些分歧,如今大選落定之後,這些在國會大選期間,奔走於各方的黨內元老們,也感受到了民主憲政的妙處,想法或者說是野心也變得有些膨脹起來。
這一點,體現在會議中的爭論,更多圍繞著對國民黨未來的更高展望,也體現在希望宋教仁登上總理的位置時,可以堅定的執行《臨時約法》,組建全新的民主憲政內閣,以大大限製袁世凱的大總統權利。
“諸位,組閣、組閣,首先得先能組閣成功,才能在法理上占據大義,我革命黨人勝在民主選舉,可各地軍政府手上掌握的武裝,與北洋軍的差距尚有不小,若是我方寸步不讓,不做出適當的政治妥協,那隻能將袁世凱徹底逼急了,到時候彆說組閣,恐怕南北內戰都會在瞬間爆發……”
楊猛雖已有了無敵於世的名聲,但那隻是對於武門而言,又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佛。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楊猛都冇有在體製內混過,在政治上幾乎是如同一片白紙,但前世看過的大量書籍告訴了他……
政治如毒!
政治亦如砒霜,劑量即正義。
權力本是維繫社稷的良藥,一旦失卻製衡與溫度,便會異化為噬骨之毒。
縱觀曆史,從羅馬暴君尼祿焚城嫁禍基督徒,到晚清官僚以“捐納製”將官職標價出售,權力尋租的腐蝕性遠超砒霜——它不會像武夫之道,暴起殺人,但卻會悄然瓦解整個社會的根基,使律法成為權貴的私器,民生淪為棋盤上的籌碼。
帝王術中的“愚民策”、財閥暗箱裡的“政策定製”,皆如慢性毒劑,令階層板結凝滯,令底層上升無門,讓整個社會的希望漸漸窒息。
然而這毒亦可為藥,就像宋教仁組建國民黨,贏得國會大選,想以憲政民主製度限製袁世凱,並時刻監督的法子,就是解這政毒之良方,透明的政治機製,就像蒸餾提純,而喚醒國民覺醒,則好似人體的免疫係統……
在這一點上,楊猛從不否認宋教仁的眼光和能力,辛亥三傑若是庸碌之輩,怎麼可能通過武裝革命,喚醒各地民眾覺醒,徹底推翻了腐朽的滿清。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辛亥革命從來都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是各方勢力反覆勾兌,甚至是袁世凱的刻意在背後縱容後的結果,與前世記憶中的偉人,敢將日月換新天,打破一切舊世界的偉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哪怕此時民國已立,但仍然好似一個身患沉屙,卻忽然尋得聖藥良方的病人,若是按照這劑良方削減劑量,緩緩而圖,時日一長定可藥到病除,然而若是依仗著良方,就狂下猛藥,想要一劑下去沉屙儘愈,恐怕不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會適得其反當場暴斃。
治世之道,不在懼毒,而在煉毒為藥。
然而此刻的革命黨人,赤子之心有餘,可畢竟大多數都是底層或文人出身,對於高層博弈的政治手腕,簡直可以用‘稚嫩’來形容,至於南方掌控的軍事實力,跟接連獲得列強支援和投資的北洋軍,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
偉人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
如今的革命黨,占據了半壁江山,且都是富庶的南方諸省,頗有些地方軍閥割據,以對抗袁世凱中央集權的味道,甚至就連袁世凱本人,也都為此忌憚不已。
然而,在楊猛這個來自後世的人看來,南方諸侯雖看似強大,實則軍備荒廢,猶如一盤散沙,偏偏對自身實力的認知還有誤差,不僅槍桿子不夠硬,膽子還賊大,甚至覺得隻要振臂一呼,就可以如推翻清廷一樣,搞定整合了北方軍政大權的袁世凱……
感謝‘’、‘byb123’兩位兄弟的兩張月票、推薦票和訂閱支援,謝謝!
感謝‘熊孩子二’、‘’、‘zhhwei2000'三位兄弟的月票、推薦票和訂閱支援,謝謝!
感謝‘熊孩子二’、‘小說狂人2015’、‘’、‘而後不管人’、‘韓貝貝’、‘1539’、‘請叫我王小明同學’、‘拚搏的讚歌’、‘zhhwei2000'、‘小遊民’、‘來來來吧15’、‘念息覺起’、‘wx15’、‘’、‘青溪真人’、‘小說迷2017’、‘閱讀2020’、‘小說裡的世界’、‘火狐狸’、‘’、‘珍愚’、‘元穆’、‘這朶侽孖’、‘’、‘餘勇-Ed’、‘晚上好啊嗯’兄弟們的推薦票、點讚、收藏、訂閱!
求點讚、收藏、推薦票、打賞、訂閱和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