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教子書:母親的榜樣(中國篇) 寓教於無形中
-
寓教於無形中
榜樣的力量是最好的老師,蔡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蔡元培要勤儉、自強。蔡元培從母親那裡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學習。那麼,如果父母表現出豁達、堅強的一麵,孩子又怎麼會變得狹隘、自私呢?
蔡元培能夠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一定程度上與蔡母的以身作則分不開,她用自己善良、勤勞和堅韌的實際行動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據說,當蔡母病重的時候,蔡元培和弟弟竟然效仿割肉救母的故事,割肉為母親做藥。這多麼的感人。可是,如果冇有蔡母的言傳身教,就不能相信蔡元培會想到這樣做。可見,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教育總在無形中就會完成。
身教重於言教,作為父母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過觀察發現,孩子的許多習慣都是父母習慣的翻版。
所以,家庭教育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對於父母的模仿都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我們是一個不合格的父母,那麼,不僅自己會深受其害,對孩子的品格影響也會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位導演,他非常孝順。他曾說:“人生最幸福,是活到六十多歲回到家可以喊一聲娘;是下了班以後,看著母親熟睡的臉龐。”
由於工作關係,他常年在外奔波。可是,每當他回到家,就會親自幫母親泡熱水腳。泡好以後,又戴著老花眼鏡幫他的母親仔細的剪腳指甲,他覺得那是他人生的幸福和享受。
有一次,他的兒子接受訪問。當孩子說到,在他很小的時候,親眼看著他父親仔仔細細幫他奶奶泡腳,又幫他奶奶剪腳指甲,他說他內心的感動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的。
他說那句“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時,頓了一下,他想要表達這種情感。後來,他覺得自己的感受真的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父親的孝心,已經在孩子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父親的這個榜樣直接深植在孩子的心中,這也是永遠不能磨滅的。
後來,這個孩子慢慢長大,幫奶奶剪腳指甲的工作自然而然他就給包下來了。這樣的孩子,無論在怎樣的境況下,都不會忘記父親對奶奶的這份孝心;而對於他自己來說,也一定會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承擔著教育子女的重擔。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甚至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關心他人,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懶懶散散,不思進取……
試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愛和責任感的家庭,他就很可能會成長為一個健康樂觀、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無知、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就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
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道德修養。纔能有資格做一名稱職的母親、父親,孩子才能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慢慢成才。
教子點睛:
孩子是父母的監督者,孩子明亮的眼睛裡容不得沙子。父母在日常中怎樣做,孩子就會一一表演給父母看。不要等孩子出現問題,纔去關注他的成長。父母給了孩子生命,還需要用正確的言行,去為他的生命負責。從這個觀點來說,提倡教育應該從父母親抓起,父母責無旁貸要做好自己。
-